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护理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营养缺乏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窒息等,从而影响康复和预后,所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水平,总结护理经验,便于提高护理质量。 吞咽能力分级标准 : 重度: 完全不能经口摄食; 中度: 一部分食物能经口摄食, 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 需静脉辅助营养; 轻度: 轻度吞咽困难, 完全能经口摄食; 正常: 具有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1、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1﹚轻度: 能咀嚼, 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 可用汤匙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 让病人吞咽,偏瘫患者食物堆积于瘫侧颊部内侧或由瘫侧口角流出, 故应向健侧送入 1/4勺食物, 待患者完全咽下, 张口确认无误后再送入食物。量由 1/4 勺渐增至 1勺, 并保持环境安静, 不作任何处置, 不说话, 避免因分散注意力而引起呛咳, 拒绝继续进食。﹙2﹚中度: 进食前应放松心情, 进食时让患者坐直或靠背架或头稍前倾 45°左右, 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侧 90°, 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 先喂 1 勺温开水润滑口腔、 食管, 同时试验病人吞咽功能, 如咽顺利, 可先喂1/4 勺稠粥至健侧舌后方, 指导病人用舌搅拌食物, 抬起舌头, 舌顶上腭, 教病人先有吞咽意识, 后做吞咽动作, 病人完全咽下食物后停 10秒 , 检查口腔,已排空食物, 再喂 1/2勺稠粥, 同法增至 1勺稠粥,如病人发生呛咳时宜暂停进餐, 呼吸完全平稳时, 再喂下一口食物。若50秒 后仍呼吸急促、呛咳、不能平静,则停止进餐。中度吞咽困难病人, 咽部吞咽反射减退, 吞咽时逆流入鼻腔或经会厌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喘鸣或误吸时可轻叩其后背或气管内吸引等, 防止吸入性肺炎发生。﹙3﹚重度: 不能顺利进任何饮食。
吞咽功能训练(1)吞咽方法训练:①声门上吞咽法:先吸气,吞咽前与吞咽时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内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②Mendesohn法:延长环状软骨咽喉张开的时间,当喉向上、向前移动至最高点时,环状软骨咽喉张开最大。故吞咽后将喉结在最高点停留一些时间,使食物便于进入食管。
(2)吞咽肌群训练:①舌肌的运动训练; :轻中度吞咽功能障碍者,嘱患者舌头向前伸出,左右运动摆向口角,舌尖舔上、下唇及上颚;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者,护士用湿纱布裹住舌头引导向各个方向运动,上抬、卷曲、顶上腭,有力量时用压舌板给抗阻。以加强肌肉力量,扩大可动性,每天饭前3次,每次5—10min。②咀嚼肌群训练:用拇指指腹在面颊部用湿纱布抓住舌头引导它向各个方向运动, 上抬、 卷曲、 顶上腭, 有力量时可用压舌板给抗阻, 以强化肌肉力量, 扩大可动性; ③软腭的训练:张口后压舌板压舌头, 用冰棉签在软腭上做快速摩擦, 刺激软腭、 咽部引起吞咽, 嘱病人发 “啊、 喔” 声音, 软腭就会自动抬高, 有利于吞咽;每天3次,饭前30分钟进行。 ④喉肌的训练: 肢体活动无障碍者,有利于咽缩肌开放; 用手指握喉结上做上下活动, 点头空吞咽动作, 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 诱发吞咽反射, 发 “啊” 音,肢体活动有障碍者,护士帮助活动,上午 及下午各做20次。
进食训练: 体位: 取坐位或 45°半卧位, 颈部前屈, 防止误咽, 易诱发吞咽反射, 进食量从少到多, 从 3一5ml 开始, 逐渐增加, 一口食物多次吞咽, 除去咽部残留物。
2、饮食护理 ①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应选择患者清醒、不疲劳时进行。②食物选择:要求食物外观能引起患者食欲及具有利于吞咽的食物。吞咽饮食训练使用食物有 4个阶段。首先, 确认吞咽能力, 从果冻、 冻状酸奶、 蛋羹等半固形食物开始, 逐渐增加固体食物。 根据我国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训练表 ,但原则上是经口摄取与输液或鼻饲并用, 以满
足患者机体的营养所需。
分段 食物内容 A B C D E 鼻饲饮食 果冻适量, 豆腐脑 100克或酸奶 100克, 或蛋羹/鸡蛋 1个 ①烂米糊 100克、 蛋羹﹙鸡蛋 1一1.5个﹚、 猪肉松 30克、 菜汤少许; ②玉米面糊或藕粉 100克、 蛋羹﹙鸡蛋 1一1.5﹚、 猪肉松30克、 菜汤少许 在 C阶段基础上加蛋羹﹙鸡蛋一1.5﹚ 、 烂菜叶少许 普通饮食 评价标准 日本洼田氏饮水试验:在常温下饮温水30ml, 在无呛咳的情况下, 一口吞下去, 连续 2次, 记录最短1次时间。分级:1级<5秒, 2级6一10秒, 3级11一15秒, 4级>16秒; 根据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饮水试验等对饮食训练疗效进行评价: ①显效: 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 饮水试验提高1级, 营养状况良好, 无并发症;② 有效: 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提高 2 级, 营养状况好; ③ 无效: 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 3级以上。
3、口腔护理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饭后易残留食物,要及时清除;由于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口腔内分泌物常难以自己排除,要及时护理,防止误吸;每天行口腔护理 2 次,预防病原菌在口腔内繁殖。
4、鼻饲护理 重度吞咽困难病人给予鼻饲, 食物以富含热量、 蛋白质、 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宜清淡、 易消化, 现配现用, 少量多餐, 每次 2 0 0m L 左右, 每日 4 次 ~6 次, 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 2h , 温度 3 8 ℃~4 0 ℃ , 可在上肢前臂内侧滴少许鼻饲液试温, 感觉不烫即可。过高或过低温度都容易引起胃肠适、 腹痛、 腹泻等, 有时还会诱发高血压或加重病情。鼻饲前对病人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 消除病人的紧张、 恐惧情绪, 使病 人积极主动配合操作。鼻饲前回抽有胃液流出方可进行鼻饲。抬高床头 3 0 ° ~3 5 ° , 病情允许时可取半坐位, 头偏向健侧, 防止进食时误吸及进食后呛咳、 反流、 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喂食速度不应过快, 每餐 1 5m i n ~2 0m i n , 鼻饲结束前用 1 0m L~2 0m L 凉开水冲洗胃管, 以保持鼻饲管的清洁, 防止胃管堵塞。鼻饲后尽量保持半卧位 3 0m i n 后再恢复平卧位。鼻饲结束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纱布擦拭牙齿表面、两侧颊部, 以防止口腔感染的发生。鼻饲要保证无菌操作, 餐具要保持清洁, 每次用后洗净煮沸消毒, 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1 次。长期留置胃管的病人需要及时更换胃管﹙橡胶胃管一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一月更换一次﹚。
5、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并发症,患者常表现焦虑、急躁和悲观等。 责任护士要积极与患者交流、 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首先,告诫患者和家属,不良情绪可影响疾病的预后。其次,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消除其顾虑,稳定其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摄食及吞咽功能的每一个环节, 不仅可使吞咽困难症状得到改善, 而且 针对患者的病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窒息、 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如向患者讲解吞咽功能的基本原理、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机制、临床治疗的效果等,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看到治疗的希望。最后,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助于患者消除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