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声乐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声乐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4卷第9期 2013年9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1.34 NO.9 Sep.2013 高校声乐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陈爱军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高校声乐课过于偏重技术运用的、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声乐课的进一步需求,甚至 成了学生全面了解声乐学科的一大屏障。如果在高校声乐课中能增加开设声乐史课的内容,则可极大丰富声乐课的内涵,使 学生能深入地、全方位地了解声乐学科知识,还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最终起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文 章就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创建声乐史课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史;声乐教学;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9-0198-03 声乐史是研究声乐艺术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 教学的高校基本都没有开设声乐史课程。声乐史教学的作用 在高校仍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声乐史对声乐教学的辅助 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缺乏声乐史教学研究 声乐艺术发展史;各个历史时期杰出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声乐理论家和杰出民间艺人;声乐艺术作品、代表人物等。 声乐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徐行效的文章 当代声 乐艺术科学体系论 中,声乐史学开始被视为声乐艺术的 辅助学科。如果说高校的音乐专业存在声乐史教学,那也只 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声乐史的部分知识而已,而且这 种渗透的方式所携带的声乐史知识量是很有限的,不够全 诸多音乐专家都对声乐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国 内部分论著提及到了声乐史的作用,但没有对声乐史的教学 意义与教学方法展开具体研究,尤其是高校更加缺乏声乐史 教学实践研究。笔者认为高校在声乐史教学问题上不仅要重 面、系统。高校声乐史教学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学生声乐史知 识匮乏,影响学生声乐学习效率及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视其作用,更应该重视它的实践教学研究,这样才能够发挥 出声乐史教学的实际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声乐教育的发 展。有了高效的声乐史教学支撑,高校声乐教育质量才能得 一高校声乐史教学现状 到更全面、健康的提升,学生的声乐技术、表演、对声乐艺 术作品理解等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深层拓展。 (三)折射出的声乐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课更注重该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 性,而忽视了其思辨性传统的一面,声乐教学往往侧重于声 乐生理学教育,即声乐演唱技术的训练,声乐的发声、呼吸、 共鸣等方面教学。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注意力也多是集中在声 音与乐谱本身,而对于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风格、情感内 涵等缺少认知,这一问题在学生学习演唱西方古典艺术歌曲 (一)声乐史研究成果在高校得不到普及 国内的声乐史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取得的基础性研 究成果显著。比如相关著作就有:管谨义编著的 西方声乐 艺术史 ;尚家襄著的 欧洲声乐发展史》;金星、金明春著 的 中国声乐艺术史》;刘新丛、刘正夫著的 欧洲声乐史 ; 胡郁青的 中外声乐发展史 ;周映辰的 歌唱与聆听 ,还 有余笃刚主编的 声乐教育学 等。以上论著都对声乐史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声乐史的研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 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声乐史的这些理论研究 时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是高师声乐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 象,究其原因,声乐史教学的缺失导致声乐教育体系不健全 则是最重要的因素。 成果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与普及,这不能 不说是一大遗憾。以湖南高校为例,二十几所具有音乐专业 收稿日期:2013—06—17 二高校开设声乐史课程的意义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课题“高师声乐史教学模式构 (一)有利于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从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来看,声乐教育内容的范畴 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KYJ201 1020)。 作者简介:陈爱军(1976--),男,湖南永州人,湖南 科技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 198 是多方面的,比如声乐生理学、声乐语言学、声乐心理学、 声乐表演学、声乐教育学,相关的还有声乐文学、声乐美学、 或是以声乐主修生必修课程的形式开设声乐史课程都是可 行的。以欧洲声乐史教学为例,课程课时为一个学期(32 声乐史学等等。声乐史内容本身不仅有声乐的发展历程,还 涉及到了歌唱技术、歌唱理论、演唱流派、各种体裁形式的 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艺术表现等等。 这些内容对于声乐教学、声乐学习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个课时),作为大学三年级全体声乐主修学生的必修课。之 所以选择三年级开设,主要是大多数普通音乐院系大学二年 级结束后进行了专业分流,作为以声乐发展方向为主的学生 而言,系统学习声乐史显得更为重要,对该课程也更有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用,无论是教唱声乐作品还是学习声乐作品;无论是教唱发 声技术还是学唱发声技术,都有必要先去学习下前辈们的声 乐研究成果,相比自身埋头苦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管谨 义在论著里明确指出:“学历史是一个捷径,可以用很短的 时间获得千人为之奋斗了几百年以至更长时间的经验。无 疑,这有助于声乐学习、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足见声乐 声乐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 笔者认为高校声乐史教学应该与声乐教材相结合,以辅助高 校声乐教学为出发点,自编声乐史教材,并以教材为中心来 进行教学。随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与需要,声乐史教学与 史对声乐学习与教学的重要性。所以说声乐史不仅是音乐史 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声乐教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声乐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辅助性学科,高校开设 声乐史课程有利于完善声乐教育课程体系。 (二)提高声乐教师声乐综合素养 随着声乐教育的发展与需要,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综合 素养必将日趋受到重视,声乐史课程的开设客观上促进了教 师声乐综合素养的提高,也为声乐教学拓展了思路与方向。 比如传统声乐教学中单一的发声技术、演唱歌曲教学已经不 能满足学生教学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声乐史知识才能通过 宏观、历史、系统的角度去进行歌唱技术或是声乐作品教学, 要求的教学效果不单是技术性的,还是历史性的、艺术性的。 所以说,声乐史教学不仅仅是面对学生的教学,客观上也提 高了声乐教师的自身要求,为声乐教学拓展了思路,有助于 声乐教学全面、系统。 (三)有利于声乐学习 掌握、了解声乐史的知识,是学生理解不同时期声乐作 品内涵,把握各种不同风格,并正确演唱好声乐艺术作品的 基本前提。声乐史教学中,可以灵活利用不同或相同历史时 期的音乐风格特征、流派、表演观念、人物等进行横向甚至 是交叉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宏观地把握中外声乐历史的发展 脉络,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人物情 感的个性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 三高校声乐史教学模式 (一)课程规划 高校如何定位声乐史教学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 将声乐史教学置于声乐基础教学范畴比较合适。目前很多高 校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都开设了声乐理论大课,比如声乐 的发声、呼吸、共鸣等理论,其实质只能算是声乐生理学教 学。无论是声乐生理学教学还是声乐语言学、声乐表演学、 声乐史学、声乐教育学等都应该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教学范 畴,同样作为基础教学,以所有学生为对象开设成选修课, 相对应的教材编订将势在必行,这是高校声乐教育体系改革 的一个长远趋势,对高校声乐史教学的研究也将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其次,以声乐教学曲目为契机,循序渐进拓展声乐 史内容,不但可以提高声乐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达到提高学 生声乐综合素养的目的。另外采用对比分析教学;清晰明了、 简易的声乐史教学课件制作;丰富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 较好的音响设备配合教学等办法,都能起到提高声乐史教学 效率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主要是通过西方声乐史、中国声乐史两方面内容进行教 学。结合声乐教学的需要,声乐史的教学应该在内容上要有 所取舍,大篇幅的介绍声乐历史与所有声乐作品是不现实 的。当然大量的声乐史、声乐作品及代表人物资料的搜集整 理工作是必要前提,而如何取舍是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关 键,也是影响声乐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声乐史研究对高校声乐史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基础作 用,但是高校声乐史教学是否可以原封不动的套用声乐史著 作内容进行教学是值得商酌的。笔者认为,高校声乐史教学 的内容与方法,应该顺从声乐发展之需要,结合高校音乐专 业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除了内容方面要有针对 性,方法上也不能过于传统,机械性地按照教科书或著作的 编排顺序,从头至尾来陈述声乐史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以欧洲声乐史教学为例浅谈下自己的教学内容模式,以 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们。与一般的音乐史课程不同,声乐 史的教学关注各个历史时期杰出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 乐理论家,同时涉及声乐艺术作品、代表人物;各时期经典 声乐曲目鉴赏;发声理念的变迁和声乐教学研究的历史等。 在选择各个时期经典声乐曲目及重要作曲家的过程中,笔者 根据自身多年的声乐演唱与教学经验,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部 分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在欧洲声乐 史上闪烁过耀眼的光芒,而且在今天的舞台上还占据了重要 的一席之位。比如: l99 章节(历史时 主要内容 期) 一声乐教学、声乐理论、学术 声乐作品 观点、歌唱家 、17世纪 古希腊、古罗马、中 格里高利圣咏 、中世纪 以前的声乐 世纪、复调音乐时期 时期的歌唱审美与教学、复 艺术 的声乐艺术 调音乐时期的声乐理论 二、歌剧和美 意大利文艺复兴概 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学、 卡奇尼《阿玛丽莉》、佩里(《奥菲欧的 声歌唱的诞 况、意大利歌剧的诞 美声歌唱早期歌唱家、卡奇 祈祷》 生 生、美声歌唱的诞生 尼 新音乐)) 三、17、18 康塔塔与清唱剧、严 阉人歌唱家法瑞奈里、卡法 蒙特威尔第 让我去死亡 、切斯蒂((围 世纪的歌唱 肃歌剧与喜歌剧、阉 瑞里,皮埃尔・弗朗切斯 绕着我崇拜的人儿》、斯卡拉蒂 在我 艺术 人歌手的兴起与衰 科・托西、波尔波拉、曼契 的心里》、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绿 落、亨德尔与、 尼的学术观点 树成荫》、佩格莱西《假如你爱我》、 格鲁克歌剧改革 格鲁克 我怀着满腔热情 没有优丽 狄茜我怎能活》、恰姆皮(《尼娜》 声乐史教学取之于声乐史,用之于声乐教学,直接为高 校声乐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声乐表演服务。换而言之,对声 乐史教学意义、内容、方法的研究是不能忽视声乐教学而去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 【3】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金星,金明春.中国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研究的,声乐史的教学不应照本宣科,而应与声乐教学 紧密相连,教学内容也应该与声乐教学中的声乐技术研究、 声乐作品教学有所呼应,这样的声乐史教学才更能凸显实用 性、趣味性与科学性。 长沙:湖南音乐出版社,2010. 【5】卿丹.普通高校成人声乐教学改革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 1 1,(6). [6]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007. (责任编校:周欣) 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