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菲黄岩岛争议
姓名: 杨宇 学号: 1002044218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1班 任课教师: 陈兆红 时间: 2012年6月
中菲黄岩岛争议
【摘要】: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我国重申: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性。
【关键词】:中国 菲律宾 南海黄岩岛 对峙 和谈
南沙争端的关键是主权归属问题。目前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中国摩擦最激烈的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与美事合作最密切的国家。
黄岩岛,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这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近期,中菲两国在黄岩岛归属问题上发生重大的摩擦,这得从今年四月十号说起,菲律宾海军欲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发生对峙,问题由此白热化,到现在已经有一月时间,此问题愈演愈烈,五月十号,中菲对话出现转机,有希望和谈。
在此期间,中菲都曾有多艘军舰开往黄岩岛附近对峙,菲律宾领导层的态度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强硬的不对话到和谈,说明了菲律宾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某些高级军官也在公众面前发言说要采取对话和武力两方面解决问题。在,美国,菲律宾都出现了大批的队伍,就在这些人进行无知行为的同时,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4月28日发表了菲律宾投资家维
克托·阿齐斯的署名文章“它属于中国”,文章介绍了1279年中国元朝对黄岩岛地图标记、中国近现代科考文献对黄岩岛的记载等多个事实,论证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中国对南海黄岩岛有领土权,这是有依据的:
一、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名义改变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一法律地位。
二、中国人民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开发经营以及中国对南沙群岛的实际管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中国人民在发现南沙群岛后,最迟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晋代的斐渊在《广州记》中对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和采珊瑚作了记录。明清以来,海南岛文昌、琼海的渔民经常于每年冬季利用东北信风南下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捕捞水产,至第二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利用西南信风北返。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居住并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得到中国的准许和支持。即使南沙群岛在古代不适宜居住,仍有中国渔民长年居住于南沙群岛。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常年往来于中国海南岛、广东省与南沙群岛之间生产经营,并向中国缴税纳赋。
三、中国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在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行为 自唐贞元年间以来,中国已将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至明、清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大量的中国官方文件、地方志和官方地图都记载了中国历代对南沙群岛的管辖,并将其列入中国的领土范围。直至本世纪初,中国一直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对南沙群岛行使着和平管辖。
本世纪初以来,历届中国都持续不断地维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主权的措施,如给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和渔船发放中国国旗,组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地理调查,由地图出版审查机构重新命名和审定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的群体和个体名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黄岩岛事件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域外大国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险恶目的。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判断力,低估了中国外交面对复杂事态的战略应变力,低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战略意志力。
中国对中菲黄岩岛事件的应对,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既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尊严,又彰显了权衡大局的大国视野,保持了外交应对的收放自如。事件发生以来,中国的基本立场和处置原则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主权属我不容置疑。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多次强调,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最早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菲律宾在1997年以前从未对中国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二、捍卫主权正当合法。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的。此次事件起因是菲律宾方面侵犯中国主权、袭扰中国渔船渔民,中国渔政船系前往南海执行例行巡航执法,菲方应该切实尊重中国主
权。中方敦促菲方应立即将所有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恢复该海域的和平安宁状况。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三、外交协商是解决之道。
中方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强烈敦促菲方不要再采取使事态升级的行动,回到外交解决的正确轨道上来。菲方不要拉其他国家卷入或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将这一问题国际化只能使其进一步复杂化、扩大化,丝毫无助于问题解
四、提交国际仲裁毫无依据。
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存在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以公约为由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的战略克制和有限行动,在外交上保留了继续采取行动的空间,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当前,中国的主动地位没有改变,解决事件的外交空间仍然存在,黄岩岛仍然在中国的管控之下,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支柱。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只要我们刚柔并济,只要我们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参考文献
[1]吕一燃:《驳南沙群岛“无主地”论》, [2]乔纳深.查奈:《中东亚海洋边界和海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