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小学音乐应重视“双基”教学
随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的出笼,关于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话题较多一些。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中小学音乐工作者,我对音乐是否加强“双基”教学是颇有体会的,“双基”必须得到重视,尤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5)》王峰的《重视“双基”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误区吗?》有认同感。中小学音乐的“双基”教学不但应得到重视而且为了国家的教育大计,其地位不能被削弱。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先烈,而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这素质当然也包含着音乐方面的修养。音乐修养并非空穴来风,不是听一听音乐、唱一唱歌、扭一扭肢体就形成得了的。它需要从小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是随意的,必须是有目的的、较为系统的、严谨的、科学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简称“双基”)方面的训练等等。它们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有一点我们得注意,那就是绝对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我们仅仅是让他们熊猫吸这方面的基础和能力,就好比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会认字,做好一道题必须先懂得一些公式一样。经过长久不懈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学生的音乐素质才会有大的提高,也只有这种素质的极大提高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它,并体会它的美、表现它的美、才能更进一步地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琴声再美而牛不为之所动,也仅仅因为它没有这方面的素质储备而已。为了我们的后代具有良好的素质,就音乐方面来说,“双基”教学必须从小就要抓好。
加强“双基”教学是学生学好音乐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双基”,学生对音乐学习才没有畏难情绪,才有充足的信心,并且始终保持一种自信和渴求的愿望。笔者曾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里有意识地进行过重视“双基”与不重视“双基”的试验。我专门挑选了刚入学的一年级两个班,在其中一个班里,我把“双基”始终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另一个班里,其它教学情况和前一班没有什么两样,但并不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第一学年没有差别,第二学年差别开始显现,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和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差别变得较为明显。前者越学越轻松,教学进度快、完成效果好,可花很多时间补充其它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觉得上音乐课就是他们放松的时刻,因为音乐课变得简单、轻松,没有压力;而后者开始有部分同学跟不上趟了,明显看得出开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上课没有积极性、缺乏活力,害怕老师的眼光,更怕老师的提问,整个班教学进度缓慢且质量不高。如果此时再不进行补救,让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支的疾,我想到后来可能我真的是为力的。我们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必须要在每一个个性上得到实现,音乐教育也一样,“双基”就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双基”教学中一定要花功夫进行“双基”教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恰当,学生越学越有兴趣,音乐水平提高很快,反过来又促进“双基”的学习;方法如果不对,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过早地对音乐失去兴趣。“双基”教学不能是死板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教师要做到寓音乐中有意识地进行“双基”教学而学生在无间中得到理解和记忆。要为“双基”教学注入丰富的情感,形象的比拟以及一些能调动学生情绪并使其积极参与进来的新奇手段等等。譬如讲五线谱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来认识线和间;识记线、间相对应的唱名时,可以编一些简单的顺口溜并结合实践练习让学生加强记忆。在讲三连音时,让学生模仿手端机的样式同时嘴里发出三个音一组的“哒哒哒”声音,这样他们会很快掌握三连音的要领;又如在训练前后十六分音节奏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进行各种表现,再给他们配上新鲜的模仿舞厅音响的声音让其结合动作念出来,这样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掌握快、记得牢。在注意研究“双基”教学法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最直接和实用的就是诸如竖笛、口琴、口风琴或一些自制的乐器等等。它们不管是对我们的“双基”
教学还是巩固、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都有着无尽的好处。
任何一门学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主要依赖教材进行,教材编得怎样关系到学科教和学的总体水平。音乐教材除了具有良好的包装,给人美的视觉感受外,最主要还是在于其内容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编排上要循序渐进,关后连贯、统一,可操作性强等等,要特别重视其内容编排的儿童化、趣味化、多样化和具有较强时代性等等。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双基”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中小学里,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