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养殖课教学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养殖课教学

来源:华佗小知识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养殖课教学

作者:李献军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1年第1期

文/李献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巧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手段为 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相应地其观察越细致、记忆越深刻、想象越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学习《猪的呼吸系统》 节课时,笔者采用了 段科教影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始,反复展示肺的吸气、呼气以及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学生们便被屏幕上的 幅幅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教师问 “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哪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肺。” “那么吸入的气体能全部进入肺吗?”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能全部与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吗?”…… 一连串的问题从画面上引出,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的 课的学习中。

2.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

养殖课教学中常会遇到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无法讲解清楚。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如细胞过程就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自然使问题迎刃而解。

3.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因其形式新颖、画面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如在《猪的心血管系统》 节课的教学中, “体循环、肺循环的血流方向如何” “血液的颜色有哪些变化”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血液的这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体循环中的血液先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又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然后经多次分枝进到全身(除肺以外)毛细血管,最后经各级静脉汇前后腔静脉注入右心房,血液的颜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而肺循环血液的颜色与体循环相反。

4.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在学习猪的常见流行病防治时,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光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

定程度上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留给了学生更充裕的思考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教学

记得在刚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曾经利用 个现成的课件进行了 次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个课件,是因为该课件内容丰富,不仅有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动画,还有与画面相关的详尽解说与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它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也能加大课堂容量。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只讲了几句导语,点点鼠标,学生看得也很专注,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然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却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认真反思,笔者认识到本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都丧失了自我——教师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忽视了针对性的引导而丢掉了“主导”的位置,成了“放映员”:学生则在课件连续播放过程中没有思考,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观众”。这次失败的经历使笔者感受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电脑教师”取代自己。

2.计算机多媒体绝非可以取代其他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它媒体的所有作用。如在人体生理卫生的教学中,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学生分成两个实验组,甲组学生通过拆装人体模型来认识体腔内各种器官及其相应位置,乙组学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同学同时进行“看体腔结构图,填各器官名称”及“将各种器官组装回体腔中去”的测试。结果,甲组同学不仅很快完成了人体模型的组装,而且准确地完成了填图任务;而乙组同学除了准确完成填图外,没有人能够完成人体模型的组装。这就是说,在学习人体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脑等)的形态结构知识时,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结构的特点,如果能出示各器官的标本或模型,其教学效果定能胜过其他切媒体。可见,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唯标准是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

3.多媒体模拟实验也不可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演示性和直观性也都很强,但它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该取代板书内容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和图表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保持高度 致,因而能进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代替板书,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屏幕上的内容 闪而过,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

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着力使重点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让其有顺序地出现在同个画面上,给学生个整体感,也能弥补其不足。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