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舍和他笔下的《骆驼祥子》

老舍和他笔下的《骆驼祥子》

来源:华佗小知识
放眼世界

课文发现

责任编辑:石文涛

《骆驼祥子》讲述了洋车夫祥子想要拥有自己的洋车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骆驼祥子》是抗日战争前最佳的现代中国长篇小说,也是感人甚深的写实主义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实实在在地使人难忘,小说的戏剧张力和叙事技巧,都超过老舍以前以后的一切作品。”作者老舍也曾表示,这是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

老舍和他笔下的《骆驼祥子》

文/兰 川

几乎每位作家和他的作品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老舍与《骆驼祥子》也不例外。

1936年春天,一位朋友跟老舍聊天,提到他在北平(那时候,北京叫北平)时,曾雇用过一个洋车夫。这个洋车夫一生的起起落落,都与“车”有关。这里所说的“车”,不是现在一些人追求的宝马、奔驰、凯迪拉克之类的豪华名车,而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洋车。这位朋友还提到另外一个洋车夫的故事:这位洋车夫曾在军阀混战的时候被兵抓走,后来,队伍转移,他得以逃脱。有趣的是,他还顺手牵羊把随军

的三匹骆驼给拉走了。

老舍听完朋友讲述的这两个关于洋车夫的故事后,动了创作的念头,甚至因此辞去了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写作。

为什么老舍对写一部关于洋车夫的故事这么有自信呢?这就要说到老舍对洋车夫的了解程度。

19年,老舍出生在北平的一个贫民大杂院。因此,底层人民经历过的苦难,他几乎都经历过。北平的那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即便没有一一接触,他也称得上十分了解,洋车

17

夫的生活自然也包括在内。而且,老舍的哥哥和表哥都做过洋车夫。老舍曾说,他是在积累了十几年对洋车夫的生活观察后,才写出《骆驼祥子》的。因为长期观察,所以他能透过洋车夫的穿着、说话,还有行为举止,感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才能用小说来反映洋车夫群体的真实生活。

《骆驼祥子》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20年左右的北平。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统治时期,各方面很不稳定,军阀混战时有发生。小说主人公祥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事业上的“三起三落”。虎妞和小福子的出现,加速了他悲惨结局的到来。

祥子的职业是洋车夫。那时的洋车夫是分阶层的,有体面的,有不体面的。一个洋车夫是否体面,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身体状况好不好,二是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洋车。

最体面的洋车夫,一般是自己有车的年轻人。这类人腿脚利索,不怕吃苦,还有自由支配洋车的权力。他们能拉散客,也能拉包月的客户,挣的钱都归自己,不必给某个车厂出“份儿钱”。次一等的洋车夫,一般岁数偏大,但也有洋车。这类洋车夫因为年龄原因,跑起来可能没那么轻松,但他们因为经验丰富,而且又是拉自己的洋车,所以在洋车夫群体中也算有头有脸。再次一等的,就是那些没洋车但身体健壮的。这类人靠租洋车来拉客,赚的钱一部分归自己,一部分归车厂。再往下,就是年纪特别大或者特

18

别小,身体素质差,又没有洋车的。

祥子属于哪一类呢?在小说中,作者告诉我们祥子属于年轻力壮,肯吃苦,但没洋车的那一类。祥子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时,二十多岁,身体高大结实,光头,看上去已经是成人了,但脸上又带着淘气和天真,就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这是小说开始时他的样子,最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呢?答案我们一会儿揭晓。

祥子非常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来赚只属于自己的钱。于是,他像当今社会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有了创业的梦想。

我们都知道创业需要资本,祥子有什么资本呢?就是他的身体。他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辛辛苦苦地赚钱,省吃俭用地攒钱。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嗜好,没有家庭负担,赚的钱除去吃喝要花的,每个月能省下三五块,这样一年就能攒五六十块。如果平均每月赶上十个左右的饭局,就能额外得到两三块的小费。如此,一年半的时间,就能攒一百块左右,钱就够买一辆洋车了。

想是这么想,实施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原本计划一年半完成的目标,祥子用了整整三年,但他也很知足。自从有了洋车后,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有了下一个目标:干上两年,再买一辆洋车。只要一辆辆买下去,过不了几年,他就可以开车厂了!

祥子在构想自己的创业梦时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创业的风险——那个动荡的时代没有给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合适的环境,国家自然也不可能提供相应的支持。于是,从山巅跌落到谷底,成了他接下来的命运。

祥子听到市面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说战争要开始了。这指的是当时的军阀混战。但他

一心只想着如何赚钱、攒钱,对社会的动态一概不关心,并认为那只是谣传而已。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市面上的议论并不是空穴来风。当被官兵抓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个人的渺小。人被抓了,洋车也没了。至此,他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起”和“落”。随后,他又经历了买“车”和失去“车”的悲剧循环。最终,在生活的摧残下,他举手投降了。

一个人可以在第一次跌倒后爬起来,第二次、第三次或许也还可以。但是跌倒的次数多了,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无力感,认为一切都无法控制。祥子正是在一次次生活的打击下,最终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

对于这种变化,作者这样说:“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