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前者是电解质,后者是非电解质的组合是( )
A.NaCl、Cl2 B.NaHCO3、蔗糖 C.Ba(OH)2、HCl D.H2SO4、盐酸
3.符合右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
4.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5.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左边图示的是( )
X Y 混合物 胶体 化合物 酸 Z 盐 分散系 纯净物 电解质 A 硫酸铜晶体 B
C 氢氧化铁 电解质 D 稀硫酸
6.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
Ba2+(OH)22
+
-
B.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一定不是电解质 C.硫酸铝熔化时发生了电离,可表示为:Al2(SO4)3D.虽然CO2水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弱,但CO2仍是电解质
8.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 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A.5:2 B.3:1 C.15:2 D.1:3 9.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 mol/L K2SO4 溶液中含有 K+为0.2 NA B.2.4g镁离子所含电子数目为NA
C.足量铜与1L2mol·L-1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H2分子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44.8 L CCl4中含2NA个分子
10.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
﹣
2Al3++3SO42―
A.用甲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用乙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丙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用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11.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浓度为0.1mol·L-1,SO42—浓度为0.3mol·L-1,则混合液中镁离子的浓度为( )
A.0.45mol·L-1 B.0.3mol·L-1 C.0.15mol·L-1 D.0.1mol·L-1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2 mL饱和的FeC1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为止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3.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的物质的量与50 mL 1 mol·L物质的量浓度和Cl-的物质的量都相等的是( ) A. 75 mL 2 mol·L
-1
-1
的AlCl3溶液中Cl-
的NH4Cl B. 150 mL 1 mol·L的CaCl2 D. 50 mL 3 mol·L
-
-1
的NaCl
C. 50 mL 1.5 mol·L
-1 -1
的KClO3
14.VmL Al2(SO4)3溶液中含agSO42,若把此溶液取一半加水稀释至2V mL,则稀释后溶液 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A.a/576v B.125a/36v C.250a/36v D.125a/72v
15.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74.54.0100%1.1741000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16.如图表示1g O2与1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
A.C2H4 B.CH4 C.CO2 D.NO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7.(12分)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⑴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填序号)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⑵以H、O、S、N、K、B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
物质类别 化学式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⑶从上表酸及氧化物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14分)利用相关知识填空:
(1)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①4 g H2、②11.2 L O2、③1 mol 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 _(填序号,下同),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跟3体积Y2(气)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离子,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的摩尔质量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8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离子。
+
+
+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号)_________。 A.Cl
-
B.NO3
- C.CO32
-
D.OH
-
20.(12分) I.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1.0 mol/L的Na2CO3溶液240 mL。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 g。
(2)某同学欲称量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托盘天平
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II. 实验室要配制2.5 mol/L 的稀硫酸溶液9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B.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稀释硫酸时,有溶液溅到桌面上 D.没有洗涤稀释硫酸的烧杯和玻璃棒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F.容量瓶不干燥
(4)从容量瓶中取该溶液40 mL,与I中配制的Na2CO3溶液 mL恰好完全反应。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1.(6分)实验室常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KMnO4溶解在100mL 过量浓盐酸(右图为该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中,收集到4.48L 氯气(标准状况)。请计算: (1)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反应耗用KMnO4的质量是多少?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7.(12分)(每空2分) (1)B (2)
物质类别 酸 化学式 H2SO4或HNO3 (3)BaO+H2SO4=BaSO4↓+H2O
(或K2O+H2SO4=K2SO4+H2O,合理即给分) 18.(14分)(每空2分) (1)①, ①, ③, ③
(2)XY3或Y3X; (3)95; 24g/mol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8分)(每空2分)
(1)Cu2+ (2)Cl- (3)Mg2+ (4)B 20.(12分)(每空2分) I.(1)71.5 (2) 21.4
II.(1)13.6 (2)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A B (4)100mL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1.(6分)(1)11.9mol/L (3分) (2)12.64g (3分)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1 D 9 B 2 B 10 B 3 A 11 C 4 A 12 D 5 C 13 C 6 C 14 D 7 C 15 D 8 B 16 C Ba(OH)2或 BaSO4、Ba(NO3)K2O(任写2、BaO、KOH KNO3、K2SO4(任写一种) 一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