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关于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市场 1强化种畜禽生产的规划布局 各地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际 需求,结合区域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 做好种畜禽场数据信息报送工作.加快 秩序,推进种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广大养殖场户的合法权益.农业部 制定了《关于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 完善全国种畜禽生产信息数据库。 3加大种畜禽市场监管力度 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农牧发[2010】2号)。并于2010年2 月10发布,详细内容如下。 种畜禽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础。推进种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 于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有 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近年来。我国种畜禽产业蓬勃发 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支持力度 不断加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良种供种能力显著增强.为现代畜牧业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我 国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与新时期现 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不少差 距,种畜禽场量多、面广,与之相配套 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个别地区配套法 规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缺乏有效执 法手段,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 假劣种畜禽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加 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对于规范市场 经营秩序.维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 权益.提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十分必 要,非常迫切。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 效措施.强化监管手段.加快种畜禽产 业由鼓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转变,全面 推进种畜禽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 想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 畜牧法,按照合理布局、强化投入、依 法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健 全良种繁育、良种推广和质量监测体 系,切实规范种畜禽市场经营行为,提 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维护生产者、 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现代畜 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1 2 China Swine Industry 基础,科学规划本区域今后一个时期畜 禽良繁体系建设重点,既要满足地区发 展的实际需要,又要防止重复建设造成 资源的浪费。为加快生猪、奶牛品种改 良进程,农业部已发布实施了生猪、奶 牛遗传改良计划.各地要按照要求细化 改良方案,组织实施好本区域生猪、奶 牛遗传改良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抓紧 制定其他畜种的改良计划。各级畜牧技 术推广部门要根据畜牧法的规定,组织 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1二作,制定细化 登记方案,建立健全优良种畜登记数据 库管理平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 2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农业部2010年第5号令)已经发布, 将于2010年3月1 13起施行。各地要 抓紧做好宣传贯彻T作.省级畜牧兽医 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做好申报材料的审 核T作,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 好家畜遗传材料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 查 各地要按照畜牧法的规定,抓紧制 定或修订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 放办法。制定 台种畜禽场建设标准, 适当提高准入门槛。要规范种畜禽生产 经营许可证发放.不同级别层次的种畜 禽场严格区别生产经营范围,种禽场按 不同代次分曾祖代场(含原种场)、祖 代场和父母代场;种畜场分原种场、一 级扩繁场和二级扩繁场,种畜场属于配 套系范畴的,可参照种禽场发放。生产 经营许可证所列种畜禽,应与即将 版 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的品种名 称相一致。农业部已建立种畜禽场生产 经营许可证网络管理平台,各地要协助 种畜禽执法是畜牧法执法T作的关 键环节。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 《农业部关于扎实推进基层畜牧 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要求.开展基层 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健全执法机构.完 善执法队伍,保障执法经费.配备执法 装备,强化执法培训.提高种畜禽执法 能力。今年,我部已经启动种畜禽质量 安全监测计划.有条件的地区也要组织 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测T作;种畜禽 质量监测中心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 高对假冒伪劣种畜禽的鉴别能力,为种 畜禽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种畜禽执 法检查力度,建立种畜禽执法互查互促 机制。我部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种 畜禽生产经营专项执法检查,各地要经 常性开展自查自纠,加大对伪造种畜禽 生产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超范嗣经 营、违法广告宣传、销售假劣种畜禽等 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要严防各类 “炒种”现象的发生,避免给行业发展 造成冲击,给养殖场户造成不必要的损 失。各地要加强培育新品种、配套系的 中间试验管理,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 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不得 推广。各地要实行种畜禽场常态化监 管,注重对种畜禽场资质的复检,加强 对种畜禽场销售种畜禽H{具的种畜禽合 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和家畜系谱“ 证”的查验。行业协会要倡导种畜禽行 业自律.坚持依法经营.共同维护健康 有序的种畜禽市场秩序。 4稳步推进种畜禽生产性能 测定 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畜禽选育的基 础.是提升种畜禽质量的重要手段。鼓 励和支持种畜禽场根据选育计划的要 求,制定生产性能测定方案,系统地测 定与记录种畜禽生产性能指标,确保测 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省级以上畜 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逐步将生产性能测定 据的准确性严格把关,跟踪评价引进种 种改良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解 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畜禽的生产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 种畜禽。各地要严格按照《畜禽遗传资 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 法》的规定,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监 管和出口审核,逐步完善畜禽遗传保护 名录,防止资源流失;要密切关注本区 8加大对种畜禽场建设的扶 持力度 种畜禽场是种畜禽供应的主体,稳 定种畜禽生产是畜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 结果作为种畜原种场和种禽祖代(曾祖 域内畜禽遗传资源合作研究利用的情 代)场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的重要参照 依据,和地方扶持种畜禽场发展的 或资金要向生产性能测定T作开展 较好的种畜禽场倾斜。国家或省级生产 性能测定中心要发挥集中测定的优势, 根据国家或地区畜禽遗传改良方案的要 求,有计划地开展集中测定,确保测定 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各地 要积极引导奶牛养殖场(区)参与奶牛 生产性能测定,强化数据分析,为种公 牛后裔测定提供评估依据,同时根据测 定结果指导养殖场(区)改善饲养管 理,做好选种选配,提高奶牛生产水 平。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应围绕全国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积极推动场 间遗传联系的建立。2012年起没有后 裔测定成绩的奶用种公牛,以及2015 年起没有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肉用 种公牛、种公羊不得参加畜牧良种补贴 项目 5加强种畜禽进出口审批 引进种畜禽有助于提高我国畜禽生 产水平,丰富育种素材、加快育种进 程,提升优良种畜禽的市场竞争力。但 是,种畜禽引进应与畜牧业发展实际需 要相适应,既要保证种畜禽质量,又要 避免盲目引进。种畜禽进口坚持“谁饲 养,谁申请”的原则。省级畜牧兽医行 政主管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应向农业 部畜牧业司申报下一年种畜禽进口计 划,申报数量应与本省区种畜禽场实际 生产能力相适应。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 门要认真审查申请进口种畜禽企业的资 质,对相关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填报数 况,严格开展年度审核,并及时将审核 意见报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6加强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 动物疫病是影响我国现代畜牧业发 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种畜禽疫病净 化工作是动物防疫的重要基础性1二作, 对全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 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从本地 区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提出本地区种畜 禽疫病净化工作方案。各级畜牧兽医行 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种畜禽健康标准 和国家动物疫情监测计划要求,抓紧制 定本省区种畜禽场监测计划.加强对种 畜禽场猪瘟、禽白血病等主要动物疫病 的监测。种畜禽场要结合本地情况,着 手开展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从生产 源头提高畜禽生产健康安全水平。 7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 畜牧良种补贴是加快畜禽品种 改良的重要抓手。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 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实 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畜禽 良种推广网络体系,加快普及人丁授精 配种技术。确保广大养殖场户受益。要 继续组织开展家畜繁殖员、家禽繁殖员 等的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专业技 术人员的生产操作技能。各级畜牧技术 推广部门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要充分发 挥技术支撑作用,协助种畜禽场和企业 制定实施畜禽品种改良方案.积极推进 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品种改良机制。种 畜禽场要强化售后服务T作.加强对畜 禽养殖场(小区)和散养农户在畜禽品 基础。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积极争 取地方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 设的投入。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 和推广单位开展畜禽联合育种,鼓励和 扶持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培育,加快 培育一批生产性能优越、具备一定市场 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畜禽新品种、配套 系.逐步改变主要畜禽良种依赖国外进 口的局面。要认真落实畜牧法和《国土 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 殖用地的通知》精神,有规划的保 障种畜禽场用地。加大对种畜禽生产的 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区域内良种供应辐 射力强的原种场、祖代场、种公牛站和 种公猪站等建设,增强种畜禽场育种水 平和供种能力。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与开发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列入国家畜 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和国家级畜 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以及基因库 建设。通过扶持引导,进一步做大 做强我国种畜禽产业,不断提升优良种 畜禽国产化水平.为现代畜牧业持续健 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种源基础。 China Swine industry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