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专业成长中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最新资料推荐------------------------------------------------------

在专业成长中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在专业成长中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 摘 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可以促进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提高。

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 从要做一个善于追求的教师,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 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四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职业幸福 专业成长 内在要素 什么是幸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尊重的需要都归为缺失性需要 , 但单独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归为成长性需要 ; 并认为缺失性需要 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生病, 但一旦这类需要得到满足病就好了, 但病好了并不会让你觉得幸福; 真正让你得到幸福的却是 成长性需要。

所谓成长性需要就是个体对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专业素养提升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比较高, 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赢得了同事的尊重、 领导的欣赏、 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在成果和尊重面前, 感到很有幸福感, 这是专业成长的一种幸福。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 就会促进个

1 / 10

人的专业成长。

反之, 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又可以促进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提高。

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 做一个善于追求的教师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明确的价值取向。

有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心理压力较大, 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事业来对待, 甚至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这样的教师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也很难体会到教育教学中的乐趣, 更多的是做教师的痛苦和煎熬。

其实, 只有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 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来对待时,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事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贡献给它, 贡献给学生, 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中, 体会工作的愉悦、 生命的幸福。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 引起你的思考、 关怀和担心, 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

---------------------------------------------------------------最新资料推荐------------------------------------------------------

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

其次, 教师要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发展规划。

朱永新说: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 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教师仅仅有职业理想还不够, 还要有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的动机, 并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一步步前进, 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变成现实。

有的教师整天深陷于机械的教学和事务性的琐事, 按照自己的惯性方式前行,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职业的倦怠。

这样的教师只能是平庸的教书匠 。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我们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把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 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和成熟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来追求, 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其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很重要。

发展规划既要有长远性, 又要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还要根据形势和要求的变化, 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发展规划。

3 / 10

规划要对自己的能力、 兴趣、 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明确自己的发展旨趣、 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还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 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

二、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强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 从而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前沿,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要读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 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 哲学、 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书籍,更要读最新的教育教学类的期刊杂志, 并借助网络平台捕获最新的教育信息, 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知识和动态走向, 不至于在教学实践中穿旧鞋走老路, 落后于时代。

如阅读陶行知、 叶圣陶、蔡元培等中国教育家和马卡连柯、 苏霍姆林斯基、 赞可夫等外国教育家的著作; 阅读时下的教育专家魏书生、 李希贵、 朱永新、袁振国等和知名校长程红兵、 李镇西、 高万祥等的著作。

---------------------------------------------------------------最新资料推荐------------------------------------------------------

当然读书要讲究方法, 一个教师不可能读所有的书, 也不可能研究所有的专家学者的理论。

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表明: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 只要持续不断地花 6 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 学习和研究, 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

我们可以选一两个教育家或一两个方面分专题进行研究, 深挖一口井, 就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此外, 向身边的同伴学习, 这是教师完善自我的一条捷径。

通过听课、 研讨、 交流直接向同伴学习成功的教学实践, 研究其中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 逐步把别人的智慧变成了 自己的智慧,把集体的智慧变成了 个入的智慧, 促进自己不断的成长与发展。

向学生学习,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教师要虚心与学生交流, 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 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

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学习工具, 教师还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大量教育文献资料, 接受远程教育,互传教育信息。

5 / 10

当然, 学习不是模仿巨人, 成为巨人的影子。

那种脱离实践的需求, 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 把自己的学习与评职、 晋升或长工资、 等直接挂钩的做法, 从根本上讲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教师在学习中要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取得的经验, 获得的启发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 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

叶澜教授指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的知识、 技巧和技能等基本要素, 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知识系统、 背景因素等进行反思的能力, 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 始终保持一种动态、 开放、 持续发展的状态。

只有通过反思, 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 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从而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如反思日志 法。

很多成功教师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会记下他们的教学经历, 对其进行反思, 从中提取经验, 获取教益。

日志可分成描述性的和分析性的,前一部分及时记下当天所发生的特殊事件, 后一部分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

写反思日志是把谈话、 观察等综合起来的一种简洁而统一的方法, 它让我们快乐地回顾、 审视自己的理解与发现之旅。

又如二次备课 法。

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要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 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修改上课前的教学预案, 然后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和失败之处、 探索和创新之处。

这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再如 问卷调查法。

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卷来获得一些具体的信息, 并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获得问题进行反思。

7 / 10

对话反思 法。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由此可见, 每一个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

但要使反思日常化确实很难,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敢于否定自我、 正视反思结果的勇气, 更需要教师的坚强意愿和自觉追求。

四、 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认为要做的事情是如此相似, 以至于习惯成自然, 无须反思、 无需研究、 无须改进, 习惯最终成为了麻木的适应, 这不利于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 而在于他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并且在不断创造的可能生活中能够找到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 想要获得幸福, 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首先要有教研的意识。

有些教师认为, 教研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搞的, 要花费专门时间和精力,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 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

其实, 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安于现状, 保持敏锐的目光, 善于发问, 勇于进取, 总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参与研究, 既可以减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感, 破除对研究的迷信, 又能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解读能力与变革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 教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 把教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让研究成为自身工作的第一要务, 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

其次, 要有解决问题的愿望。

发现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看不到问题所在, 也不想去发现问题, 甚至对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缺乏问题意识, 所以其工作长期以往无任何起色。

9 / 10

事实上, 在教师日常教学等方面会碰到许多困难, 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如在 五严规定的背景之下,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方式能否适应形势的变化?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余的学习? 等等。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善于思考, 只有思考, 才能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 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可利用申报课题、 参加教育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 开展行为研究、 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途径,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如课题研究。

教师可有选择的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在选题上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 以小见大; 尽量做深做透, 而不要大题小做; 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 而不要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

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 往往都来自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 通过这种再认识, 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提高教研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