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探究,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联系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氧化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与实际生活联系。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的实际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对物质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积累。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四、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电影里的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将疑问的答案指向本课要学习的二氧化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课堂实验以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演示试验为辅,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3. 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 六、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七、课前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爱的电影片段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展示]:播放电影预告片《寻龙诀》片认真观看视频 段 [引导]同学们注意到短片中有这样回答:墓室里氧气含力,把学生的思维调两句话“凡开大墓,必在地宫墓室东南量不多,而二氧化碳动起来。 角点一支蜡烛”,“鸡鸣灯灭不摸金”。含量很高。 为什么进地宫墓室之前要点燃一支蜡烛?为什么灯灭了就不能再盗墓了呢? [过渡]二氧化碳究竟有哪些性质呢?那开始我们今天的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之旅吧!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将视频里谜团的根源指向二氧化碳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实验室制学生都能回答出石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什么? 灰石和稀盐酸。 [展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 及制取装置的图片 [引导]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分组制 取二氧化碳 2、培养学生的观察[PPT展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学生动手实验,制取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二氧化碳并验满,快3、培养学生的实验其加入澄清石灰水1—2ml,并向其通速向装有二氧化碳入气体,观察现象。 的矿泉水瓶中倒入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2、将二氧化碳收集于矿泉水瓶中,用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力。 燃着的木条验满。 3、将烧杯里所有的水倒入矿泉水瓶并迅速拧紧瓶塞,振4、培养分析问题、荡并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迅速盖紧盖子,震荡,观察现象。 原因,得出结论。 4、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向装有高低两根 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观察实验学生描述现象:塑料现象。 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评价]选出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在快乐的氛围中快请小组长举起塑料瓶和试管,并请组乐地学习知识,许多长描述实验现象,评价学生的分析,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原因。 [提问]由这三个实验的现象,分别学生总结:一般情况能得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并说明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理由。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且自身不燃烧。能溶于水。 [提问]老师举起已经变瘪的塑料瓶,我们来研究一下塑料瓶中的液体。 1、通过学生设计实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演示实验]分别向两只装有等量紫并能够通过学生间色石蕊溶液的试管里滴加等量的蒸馏的讨论、质疑、评价验设计能力。 水和塑料瓶中的水。 找到最优的试验方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问]两只试管中的液体颜色有什案。 么变化? [提问]到底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 变红的呢?提出你的猜想。 [信息提示]紫色石蕊溶液为紫色, 且遇酸会变红。 [实验试剂]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做学生观察实验,答出归纳的能力。 成的“三叶草”、蒸馏水、装有二氧化碳每一步的实验现象的集气瓶。 并记录。通过每一步 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以及得出相应的结论。 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二氧化碳 到底能否与水反应。 按照学生设计的最优实验方案教师演 示试验, 观察完现象后就把三叶草从集气瓶拿学生得出:碳酸不稳出来(这是为后面分析碳酸不稳定易定,易分解 分解做好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拿出来的“三叶草” 的2号叶子,由红色变为了紫色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叶子又变回紫色?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看书和生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的影响的了解,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老师: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性质,性活经验找到二氧化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碳的用途。 呢?请你阅读书P65-66面的内容,找 到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然后接着引导:二氧化碳的用途这么 多,那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学生:不是,二氧化学,化学就在他们身老师讲述一段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环碳多了就会导致温边,增强学生对社会境造成的影响的事例。接着让学生思室效应,全球气温会问题的关注。 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才能减少二氧不断升高,并导致一 化碳的排放。以低碳生活为主题仿写系列的灾难。 句子 四、归纳与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做课堂练习 1、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是无色、无味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若瓶内试剂用完后,欲除掉瓶壁的白色固体,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整理笔记 能应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写句子。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习题巩固,能灵活运用。 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她制作好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红,(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能溶于水 CO2+Ca(OH)2=CaCO3↓+H2O 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