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动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麴乃圆28l4 动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文/王力博 摘要:动画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预设包括动画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各方面的预设,这种预设从动画中的要素体现 出来。如动画的画面对儿童的吸引,动画声音的处理是否利于儿童的理解,动画的剧情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同时,在儿童发展的动态水平上,动画对儿童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包括动画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感 知觉、数字概念、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儿童动画色彩感知 一、动画与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1.画面色彩与儿童的视觉偏爱 儿童观看的动画一般都具有色彩鲜艳、线条明晰的特点,并且在色 彩使用上多采用饱和度较高的暖色调。色彩鲜艳的画面不仅能够吸引儿 童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儿童的色觉偏好。李忠忱(1990)的研究 表明,11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准确分辨出红、绿、蓝、黄4种颜色;13 个月大的婴儿能准确识别和认出红、绿、蓝、黄、白、黑6种颜色,并 且能够能听懂这6种颜色的名称,而且在16个月大的时候能说出这6 种颜色的名称;l8个月开始认识紫、棕、橙、粉红、浅绿、浅黄、灰 色;24个月能说出15种颜色。这说明婴儿期的儿童对颜色的知觉已经 有很好的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表现出对部分颜色的偏 爱。刘少英等(2014)的研究表明,儿童在4~6岁的年龄段中,幼儿 阶段的儿童颜色偏爱顺序依次为:红、黄、橙、蓝、紫、绿 2.动画音乐对儿童音乐智能的开发 经典的音乐往往是一部动画所展现的巨大优势,也是世界优秀动画 片所包含的特点。动画中的音乐对儿童音乐心理感受力、音乐认知能力 和音乐素养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外研究者(Moog,1976)对婴儿音乐感 知能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4个月开始,便开始积极地“倾听”音乐, 并且在音乐的情景下伴随身体的无规律反复的运动;婴儿半岁以后,在 欢快和优美的音乐声中表现出一定的虽与音乐不同步,但有一定节奏感 的身体运动。 3.视觉效果对儿童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的引导 儿童的空间知觉和对方位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朱智贤等(1964)的研究指出,3岁以前的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4 岁的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前后方位,6岁儿童虽能够完全正确地辨别前、后、 上、下四个方位,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别水平还比较低。 二、动画与儿童的思维发展 1.动画中数的概念的渗透与儿童对数字理解能力 数字概念相对于实物概念而言,是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由于婴儿 期和幼儿期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对数概念的掌握要稍晚一些。 数概念的掌握包括对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方面的理 解。根据研究,儿童形成数概念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物取数这个发展顺序 。一般说来,3岁左右 的幼儿已能口头数1O以内的数,但儿童对最初的口头数出的数字并不 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内涵,只是停留在表层。 2—3岁是儿童计数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为儿童初步建立起 数的概念,对儿童将来数理逻辑思维的开发是很重要的。有研究表明, 儿童对于数字的学习是一个由具象形象到抽象理解的过程。在生活中, 岁的儿童在家长的引导下,能用一根手指头表示一,例如会知道这是 代表一岁,这并不是对…1’的理解。这个时期的儿童只是停留在基础 反射阶段,他们只是在听到“1岁”的指令下,条件反射式而作出1的 动作。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的语言开始发育,能从1数到5 了,但是往往儿童只能从l开始数,也不会倒数,只能按照1、2、3、 4、5的顺序,如果让儿童3开始数,他往往就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儿 童对数字的理解进入语音中心阶段,能看出儿童对数字依然是没有逻辑 概念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儿童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字,并且开始对 数字本身产生兴趣,他们会研究数字的外形,把数字的形象和生活中的 事物比对,如“I象筷子,2象小鸭,3象耳朵……”,这时儿童对数的 认识从语音为中心的认数进入到图形为中心的认数。 2.动厕语言与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契合性 幼儿的口语发展最开始是具体的语言模仿,然后过渡到创造性语言的发 一展过程。Ⅲ 动画中连续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儿童都具有吸引 力。幼儿期的语言多使用叠生词,例如《爸爸去哪儿》中的Ki商就喜欢说 “吃奶奶”这样的词语。在动画中,使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语言符合 幼JL,5,理发展的感知规律,能够为幼儿语言的模仿提供了条件。 3.动画对儿童判断和推理思维发展的导向作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间接和概括性反映,是借助语言和言 语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活动。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 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婴儿期的思维是直观的动作思 维,幼儿的思维是在婴儿期直观动作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 件下。以语言发展为前提和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 展理论,2~6、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思维 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符号功能和象征性功能,符号功能的产生是儿 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飞跃,这也是儿童抽象思维的萌芽。动画对儿童 思维具有导向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客观事 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对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过程。判 断是推理的基础。儿童判断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反映事物单一联 系到反映事物多方面的联系、从反映外部联系到反映内部的联系的发展 过程。刘J。一般情况而言,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判断大都是实然判断,即 直接对事物的情况进行客观性描述。例如“糖果是甜的”、“老鼠是坏 的”等。二年级儿童开始初步出现一些盖然判断。盖然判断是一种反映 对象可能有或可能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盖然判断的出现,表明儿童开 始理解事物具有多种属性、事件具有多种可能性。但此时儿童还不能独 立地、主动地去证实或推翻这些可能性。高年级的时候,儿童开始不仅 能够做出较为复杂的盖然判断,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去验证它。 第二,推理能力的发展。儿童最初的推理方式是转导推理。转导推 理是从一些比较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不是逻 辑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皮亚杰指出(1962),2岁左右的儿童已 出现转导推理。例如,一天,妈妈买了金鱼,妈妈教儿童认识金鱼,并 告诉儿童:“鱼生活在水里,它会游泳。”第二天在市场的时候,儿童看 见市场里卖的鱼,问:“这是什么?”售货员告诉儿童是“鱼”,儿童 问:“怎么这个鱼和妈妈买的鱼不一样?”售货员解释道:“在水里游泳 的都是鱼!”又一天,爸爸带儿童去游泳,儿童看着游泳池里的爸爸大 声“告诫”道:“爸爸不游泳,游泳就变成鱼了!’,这个很有趣的例子 说明儿童的推理仅仅停留在表层,这种推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是超出 了直接感知范围的思维活动。 很多动画剧情的发展对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引导作用。如中 国早期的动画《阿凡提的故事》、9O年代的《海尔兄弟》、日本早期动 匦《聪明的一休》对于引导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克西,姜涛,彭耽龄.电视动画片节目类型对小学生品德发 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 [2]张长荚,桑标等.动画片语境学习对幼儿英语音意识的促进 [J].心理科学,2010(5). [3]孙燕青,董奇.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 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5). [4]白兴娣.利用动画片进行语言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 2o01. [5]孟庭含.动画片语境下小班幼儿英语语音学习的研究[D].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王力博,女,2014年6月毕业于鲁东大学,现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