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故事:一位八旬老人为近万名贫困生募集助
学款
发表时间:2012-02-22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月21日,曾德梅老人在家中清理卫生。他夫妻俩住在百年老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生活十分简朴。家中除了堆积大量受助贫困生登记表,就是锦旗和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张国俊 摄
在福建省仙游县有一个为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牵线搭桥”的老人,13年来,他踏遍全县300多个村庄,走访了300多所乡村学校,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贫困生的“下落”,并为他们找来资助者。至今,这位八旬老人募集的助学款已有2014.25万元,为近万名贫困生圆了就学梦。他就是在仙游县家喻户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使者”的83岁老人曾德梅。
老人做好事的初衷十分简单:人老了,总要老有所为。老人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一辈子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如今,我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有书读,如果我的力量不足,我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一起来帮助那些贫困家庭,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有书读。”
老人的想法虽好,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老人说,“开始向人家介绍贫困生,要人家捐助的时候,受了很多白眼,也吃了很多闭门羹,认为我是骗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苦口婆心地游说,终于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也得到了人们的信任,许多面临失学的孩子在老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资助的“婆家”。 对于每一个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老人都了如指掌。每位受助学生的家住哪里,上的哪所学校,读几年级,家里几口人,家人身体健康状况怎样,经济收入多少,谁资助了他(她),资助金多少等等,这些都一一记录在案。老人说,13年来,经自己推介受助的大学生已有1416人,高中生1453人,中专生120人,初中生1723人,小学生4916人。“看到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得到帮助,看到那些困难学生能顺利上学,我心里就满足了。”老人说,“我一天天老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跑不动了,但只要我耳朵不聋,眼睛还看得见,脚还能走得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卖油郎”黄修良爱洒乡里 20年帮走失流浪者
回家
发表时间:2012-02-28 来源:大众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近邻多一个“傻子”,世间多一份关爱——
黄修良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全社会都能敬老爱老,将“孤寡老人节”办成世界性节日!石奇亭/摄
一个人古道热肠20年做好事帮走失流浪者回家。一个人20年持之以恒尊老敬老,十里八乡的孤老们誉他“近邻多一个‘傻子’,世间多一份关爱”。他就是郓城县双桥乡黄岗村农民黄修良。
黄修良今年44岁,19年退伍还乡。他喂过猪、养过鸡,可干啥啥赔,小两口为此没少生了气。岳父看他为人热情心眼实诚,便对他说:“这样吧,我借给你500元钱,你把老辈人磨香油的手艺捡起来,养家糊口没问题”。
1991年底,人们经常看到黄修良骑车走村串巷卖香油的身影。他打出党员纯真香油店招牌,产品质量好、不掺假,销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干了一年半时间,细心的妻子发现“光见进芝麻,不见香油钱”。
不久后,妻子知道了:黄修良不仅把自家的香油送给了孤苦无依的老人,还把赚来的钱送给了外村一个腿残人,帮着买了修鞋机„„自己泥菩萨过河,还管闲事,这不犯傻吗?
但黄修良却义无返顾,慈善“业务”也不断扩大。乡邻只要发现走失流浪者,都会打电话给黄修良,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帮着送回家,香油店俨然成了义务收容所。
2004年,黄修良租住在郭庄街上的香油坊终于有了万元积蓄。这时,他有了为十里八乡无依老人办“孤寡老人节”的念头。
2005年农历腊月十六,孤寡老人节如期举办,逾百名老人齐聚郭庄大街,他们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看着演出,品味着丰盛的饭菜,临走每人还带着瓶香油。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容,黄修良感到十分欣慰。
“孤老节”迄今已连续举办了7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大。黄修良出资也由当初的7000多元到现在的2万多元。而“孤老节”如同传递爱心的符号,也吸引一些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参与。刚刚过去的“孤老节”,仅陈坡乡的雷鸣纺纱厂就送来了100床棉被,郓城秧歌协会也送来了50床棉被、40件棉衣。黄修良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全社会都能敬老爱老,将“孤寡老人节”办成世界性节日!(记者 石奇亭 通讯员 刘考勇 胡德光)
雷锋团里“雷锋”多
发表时间:2012-02-28 来源: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忠于党……”嘹亮的歌声响彻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该团的新战士一入伍就学唱这首歌,唱着这首歌茁壮成长。
雷锋事迹,是取之不竭的政治和道德营养,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健康成长。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人人争做雷锋传人。
1998年夏,该团官兵奋战在哈尔滨抗洪救灾一线。(资料:某集团军宣传处提
供)
2004年,该团作为工兵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官兵们为异国人民奉献一片爱心。(资料:某集团军宣传处提供)
2011年12月24日,雷锋连开设了“雷锋班微博”。官兵们利用网络和外界进行交流,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该团官兵奋战在抗雪救灾一线。(资料:某集团军宣传处提供)
现任雷锋班的士兵,人人都是“优秀士兵”,人人都是学雷锋先进个人。
团领导带头学雷锋。图为团长于洋在新学期开学之际,看望长期救助的孤儿吴丹。(资料:某集团军宣传处提供)
免费理发学雷锋
发表时间:2012-02-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月21日,一名“非常7+1”义工理发师在辽宁锦州太和街道西太平社区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理发。李铁成摄(新华社发)
辽宁省锦州市活跃着一支由7名80后与一名90后青年理发师组成的“非常7+1”学雷锋义工小分队,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走进村屯、社区、棚户区,免费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理发。据了解,2011年以来,他们已义务理发上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