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反思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

成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反思 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孩子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敏锐度。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准备: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 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 (2) 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

(3) 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老师演示游戏规则:30张牌抢,玩家轮流摸10张牌,剩下的10张牌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玩家首先打开桌面上的任意一张牌,这张牌上的数字就是这个数字。从自己手里找两个数。将这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得到与翻牌相同的数字。确认号码正确后,将三张牌整齐的放在自己这边。然后轮到另一个玩家在桌面开卡,以此类推。如果翻出来的牌是5,但你没有等于5的和或减,那就把这张牌拿到自己手里。桌子中间的牌翻过来后,手里牌少的获胜。

(2)小组内的孩子继续结对玩耍。 教学反思:

与其他活动相比,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用丰富的素材,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可操作的环境,一个可选择可操作的空间。使孩子能够操作材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自主性、选择性、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体目标的预设要求。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 2.学会区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各种玩具、食品等替代品)1—10的代币券,铅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骰子两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引入对话,谈谈去超市的经历。

2.观看课件,说说上面的7代表什么意思?理解代币券的用途。

二、在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两个两个圈一圈,猜想你能买几样东西?还有没有剩下?

2.孩子们玩购物游戏,提醒他们做文明顾客。 三、通过交流和比较,理解单双数

1.提问:你有几元钱?共买了几样东西?是不是跟你预想的一样,还有剩下的钱吗?

2.回收令牌:展示红色和黄色的房子,引导孩子拥有剩余的红色房子和剩余的黄色房子。 3.教师小结:

①两个两个地数,剩下一个的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它们是1、

3、5、7、9;两个两个地数,都能找得朋友,并没有剩下的我们给他叫双数,它们是2、4、6、8、10。

②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展示课件,引导孩子发现规律。(偶数和奇数以红色和黄色显示)

5.通过将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单数和双数是交替排序的。

四、通过进一步操作,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1.通过发现自身器官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引导幼儿寻找

体内某些器官的数量,并说出它们是单数还是偶数。 2.分组操作:

幼儿两人一组扔骰子,将所扔的数字写在表格中,看看最后得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3.老师和幼儿共同验证。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回答问题也很投入,很积极。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3、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和探索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分离与整合现象,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用图画、符号、数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情况。

3.大胆尝试和探索,帮助孩子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迁移相关经验。儿童可以灵活运用交换和互补定律,轻松掌握10以内较大数的构成,促进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设计思路

数的组成是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内容,它涉及到整体与部分、分与合、两数之间互补、互换等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需通过幼儿的反复感知、思考来获得。目前幼儿园从2、3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因为2、3的分合法比较简单,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熟练掌握。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习5的组成上,因为5的分合中既有等量关系又可进行互补和互换规律的探索,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的实质意义和基本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且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重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利用接近幼儿生活游戏的画面来帮助幼儿轻松学习。

教学重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将活动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学习10以内的分解与构成,明确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活动难点:在学习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自己发现出分合式中部分数互换互补的关系以及分合式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流程

2的组成——感知分合现象3的组成——发现并理解组成中的交换规律5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6的组成——体验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7、8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9、10的组成——运用组成中的规律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以前 的基础,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基本到达目标,幼儿积极的和老师互动,认真的完成每一项活动。 4、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让孩子知道如何利用交换和互补定律,按顺序对9进行除法和组合。

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材料准备:

1.物质准备:人手铅笔一支、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2.知识经验准备:复习8以内数的组成;指导要点: 1.游戏\"碰碰球\",复习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9的组成;3.幼儿人手一份人手一支笔放中间、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把雪花片撒在桌上,看看笔左右分别有几片、并记录。

4.请孩子们谈谈他们自己操作的结果。

5.引导幼儿寻找两组数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幼儿知道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数的位置互换了。

6.整理并记录结果。用同样的方法学习10的构成。 8.幼儿分组操作。

9.把圆和三角形分成两个不同数字的部分,在空白处做相应的数学。

10.提供有圆点的半圆纸,让幼儿寻找两个共7、8个的半圆,尽量在一起。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相关PPT课件:点击这里下载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5、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反思

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字的构成,练习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2.发展孩子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敏锐度。 3.引导幼儿对数字感兴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准备: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 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 (2) 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

(3) 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及时提醒:如果老师手里的数字是8,有的孩子胸前的数字是2,那么这些孩子可以和数字6的孩子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10的孩子做朋友,但只能有一个是好朋友。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老师演示游戏规则:30张牌抢,玩家轮流摸10张牌,剩下的10张牌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玩家首先打开桌面上的任意一张牌,这张牌上的数字就是这个数字。从自己手里找两个数。将这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得到与翻牌相同的数字。确认号码正确后,将三张牌整齐的放在自己这边。然后轮到另一个玩家在桌面开卡,以此类推。如果翻出来的牌是5,但你没有等于5的和或减,那就把这张牌拿到自己手里。桌子中间的牌翻过来后,手里牌少的获胜。

(2)小组内的孩子继续结对玩耍。 教学反思:

与其他活动相比,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用丰富的素材,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可操作的环境,一个可选择可操作的空间。使孩子能够操作材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自主性、选择性、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体目标的预设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