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的歌——《种玉米》说课稿

劳动的歌——《种玉米》说课稿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劳动的歌——《种玉米》说课稿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好!今天我将会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劳动的歌——《种玉米》说课稿”的文档。

一、 课文背景分析

《种玉米》是刘半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位农夫种植玉米的过程和他对于劳动的态度。该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特质,表达了中国农民“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劳动美德。

二、 教材分析

根据中学生的身份和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了解农民劳动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以及珍视劳动的态度。同时,要加强学生对使用意象和描写技巧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对文本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劳动的内涵,玉米种植的过程以及精神有所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从加强意象和描写技巧的解读,从而培养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珍视劳动,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用尽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和国家创造美好未来。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课文的人物形象、描写细节以及对劳动的理解等多个角度理解劳动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难点:课文中的借景抒怀和藏语特点的解读。在文学鉴赏的角度下进一步分析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采取“师生互动法”、“实物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读后感等方式,加强学生积极性和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文本,加强对思想内涵的理解。

六、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课堂活动

1. 师生互动,“自我介绍”环节,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询问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师生互动,“认识玉米”环节,教师递给每个学生一副玉米根繁茂的展示图。请学生观察,描述出玉米的特

点,同时与班上的其他同学随意汇报自己所观察到的玉米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准备开始感知和探究。

(二)阅读教学过程

1. 教师讲解”玉米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建立学生对于”种玉米”过程的感性认识。

2. 提出本课文的中心思想: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可以助人,愈劳愈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归纳出本文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可以发现刘半农大量运用了借景抒怀的手法。

3.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借景抒怀”环节,结合刘半农的创作特点,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阅读文本。

4. 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环节,老师为每个学生分配班上的小组,学生相互讨论本篇课文,分享书写和阅读原文时所感悟和发现的主题和情感线索。

(三)练习与检测

1. ”想象描写”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想象描写”,并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尝试,找出课文中的典型描写方式。

2.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劳动的体验和理解,完成一篇关于劳动精神的读书笔记。同时,将每篇笔记整理汇总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

(四)课后作业

1. 读书笔记的整理和总结。

2. 课外补充阅读。根据教师的提示或者自己寻找阅读有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劳动的相关文章。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从多角度和多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将课文引向深入。其中,借景抒怀和藏语特点的解读较为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来适当调整进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想象描写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至此,本节课的设计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