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试卷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 教 版 数 学 小 升 初

冲 刺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400米+600米=( )千米. A.1

B.100

C.1000

2.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就是把这个数( ) A.缩小4倍

B.扩大4倍

C.缩小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2:5,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4.如图的三个平行四边形中,它们的面积( )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确定

5.六(一)班今天请假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 ) A.91.3%

B.87.8%

C.92%

6.假如A=B+1,(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多少倍?(A.A

B.B

C.A×B

D.无法确定

7.下面的图形中,( )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A.

B.

C. D.

8.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比( )

) A.周长大 B.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B.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C.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

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0.下列图形中,最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的特性的是(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1.由9个千万,7个十万,4个千组成的数是 ,读作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12.

==

= ÷ .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地图上,量得玉田到沈阳的距离是14厘米,则玉田到沈阳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5.= %=9÷ = ÷16= (填小数)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12,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17.比60千米少是 千米;24千克比 千克少.

18.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每小时行m千米,行3小时后距乙地还有 千米.

1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1)3.6×1.02 3.6 (2)3.5×0.99 3.5 (3)3.5×11 3.5×10+3.5 (4)0.72×1 0.72

20.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得180.已知差与减数的比是7:23.减数是 ,差是 .

2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相等.若圆柱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 厘米.若圆锥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22.六年级举行速算比赛,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一道题扣2分,李红共抢答了10道题,最后得分是分.她答错了 道题.

23.甲、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它们的直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4.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的长度是全长的三.计算题(共2小题) 25.用简便方法计算. 265+88+35 102×57 125×32×25 7200÷25÷4 26.解方程 4x﹣1.2=7.6 13x﹣10x=0.9 2x+0.6=4.8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7.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8.(1)一个梯形各顶点在方格图中的位置分别是(3,1)、(11,1)(6,8)、(9,8).请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梯形.

(2)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厘米,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

五.应用题(共6小题)

29.某车间男工女工人数的比是3:5,若调走32名女工,那么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比是5:3,这个车间原有女工

有多少人?

30.聪聪家的阳台要重新铺地砖,有两位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师傅,他们的收费情况如下,你认为请哪位师傅铺地砖更划算?

甲师傅:每平方米56元. 乙师傅:全部铺完480元.

3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32.假期里,依依和妈妈每天早晨在环湖路上跑步锻炼身体.环湖路长840米,依依每分跑108米,妈妈每分跑92米.

(1)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跑,多少分后相遇?

(2)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跑,多少分后依依超出妈妈一整圈?

33.中心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第一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第二次运走了余下粮食的,第三次又运走了余下粮食的,还剩下24吨.这批粮食一共有多少吨?

34.某幼儿园一个班的人数在20﹣30之向,老师准备了72支铅笔和96块橡皮分给每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笔数量相同,得到的橡皮的数量也相同. (1)这个班最多有学生多少人?

(2)每位同学各得到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400米+600米=1000米,低级单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即1000米=1千米.. 【解答】解:400米+600米=1千米. 故选:A.

【点评】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只把数值相加,单位不变.

2.【分析】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即可得解.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就等于这个数乘4,就是把这个数扩大4倍;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除法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3.【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一步直接利用按比例分配求得份数最大的角即可. 【解答】解:180°×

=112.5(度),

此角大于90度,所以此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进行解答.

4.【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图中的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为2厘米,高都为5厘米,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即可. 【解答】解:2×5=10(平方厘米),

答:图中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为10平方厘米. 我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和知识点: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5.【分析】出勤率是指出勤人数是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出勤率=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

×100%

×100%,据此代入

=0.92×199% =92%

答:出勤率是92%. 故选:C.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

6.【分析】因为A=B+1(A、B是不为0的自然数),因此B比A小1,它们是相邻的自然数,因此A和B是互质数,故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B,最大公因数是1,然后根据题意,用AB÷1即可.

【解答】解:如果A=B+1(A、B是不为0的自然数),它们是相邻的自然数,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B,最大公因数是1.

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AB÷1=AB倍.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两个数是互质数,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7.【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图A和图D是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图B是正方体展开图的“1﹣3﹣2”结构;图C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图A和图D是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 图B是正方体展开图的“1﹣3﹣2”结构; 图C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起来有重合的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第二种:“2﹣2﹣2”结构;第三种:“3﹣3”结构;第四种:“1﹣3﹣2”结构. 8.【分析】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所以不能比较大小.

【解答】解:(1)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围成正方形的大小.意义不同;

(2)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计算方法不同; (3)周长的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的计量单位是面积单位.计量单位不同. 故无法比较. 故选:D.

【点评】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两个量,无法比较大小.

9.【分析】A、根据三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即可作出判断;

B、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根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C、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直角,再加上第三个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也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或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如锐角三角形;

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解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正确;

B、因为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正确;

C、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正确;

D、正方形、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行等,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所以梯形不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钝角的定义、四边形的特点,熟练掌握以上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即可进行选择.

【解答】解:三角形具有不易变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所以也具有易变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是基础题型.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1.【分析】这个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一个八位数,千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7,千位上是4,写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读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要看万位的下一位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带上“万”字.

【解答】解:由9个千万,7个十万,4个千组成的数是 90704000,读作九千零七十万四千.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9070万.

故答案为:90704000,九千零七十万四千,9070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写法和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12.【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解答】解:=故答案为:

,

,

,=

=,2,5.

=2÷5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13.【分析】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出一个面的面积,进而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5×5=25(平方厘米) 25×6=150(平方厘米);

答: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5,150.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

14.【分析】要求两地间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14÷56000000厘米=560千米

答:玉田到沈阳的实际距离是560千米. 故答案为:560.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15.【分析】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4,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3就是9÷12;都乘4就是12÷16;3÷4=0.75;把0.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75%. 【解答】解:=75%=9÷12=12÷16=0.75. 故答案为:75,12,12,0.75.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法、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16.【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用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一个外项等于另个外项,据此解答.

=56000000(厘米)

【解答】解:12÷=60,

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12,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17.【分析】(1)把60千米看成单位“1”,要求长度是它的(1﹣),用60千米乘这个分率即可求解; (2)把要求的质量看成单位“1”,它的(1﹣)就是24千克,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4千克除以(1﹣)即可求解.

【解答】解:(1)60×(1﹣) =60× =48(千米) (2)24÷(1﹣) =24÷ =30(千克)

答:比60千米少是 48千米;24千克比 30千克少. 故答案为:48,30.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除的应用,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8.【分析】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3m千米,再用两地相距的x千米减去行驶的路程,就是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解答】解:x﹣3m

答:行3小时后距乙地还有 (x﹣3m)千米. 故答案为:(x﹣3m).

【点评】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19.【分析】(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解答】解:(1)因为1.02>1,所以3.6×1.02>3.6. (2)因为0.99<1,所以3.5×0.99<3.5;

(3)因为3.5×10+3.5=3.5×(10+1)=3.5×11,所以3.5×11=3.5×10+3.5; (4)因为1=1,所以0.72×1=0.72.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20.【分析】由减数+差=被减数,可知: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的和应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即180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由此用180÷2求出减数与差的和;再根据“减数和差的比是7:23,”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减数和差.

【解答】解:减数与差的和:180÷2=90 90×90×

=21 =69

答:减数是69,差是21. 故答案为:69,21.

【点评】关键是利用被减数、减数与差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出减数与差的和,再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21.【分析】根据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已知圆锥和圆柱等底等体积,圆柱的高是5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如果圆锥的高是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由此解答. 【解答】解:圆锥和圆柱等底等体积,

圆柱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即15×3=45(厘米), 圆锥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即15×=5(厘米), 答:圆锥的高是45厘米.圆柱的高是5厘米. 故答案为:45,5.

【点评】理解和掌握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是解答关键.

22.【分析】假设全部答对,则应该得分:10×10=100分,比实际多:100﹣=36分,答错一题比答对一题少10+2=12分,也就是答错36÷12=3道题. 【解答】解:假设10道题全答对,

(10×10﹣)÷(10+2) =36÷12 =3(道)

答:她答错了 3道题.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23.【分析】设小圆的半径为2r,则大圆的半径为3r,分别代入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公式,表示出各自的直径、周长和面积,即可求解.

【解答】解:(1)设小圆的半径为2r,则大圆的半径为3r, 小圆的直径4r, 大圆的直径2×3r=6r, 直径比:4r:6r=2:3; (2)小圆的周长=4πr, 大圆的周长=2π×3r=6πr, 周长比:4πr:6πr=2:3; (3)小圆的面积=π(2r)2, 大圆的面积=π(3r)2=9πr2, 面积比:4πr2:9πr2=4:9; 故答案为:2:3,2:3,4: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24.【分析】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根据分数的意义,即将全长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则每份是全长的1÷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长乘每份占全长的分率,即得每段长多少米. 【解答】解:每段是全长的1÷5=, 每段长:6×=(米) 故答案为:、.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义,前一个空是求每段的具体长度,后一个空是求每段占全长的分率.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5.【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4)根据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解答】解:(1)265+88+35 =265+35+88 =300+88 =388 (2)102×57 =(100+2)×57 =100×57+2×57 =5700+114 =5814

(3)125×32×25 =125×(4×8)×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4)7200÷25÷4 =7200÷(25×4) =7200÷100 =72

【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6.【分析】(1)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1.2,然后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 (2)首先化简,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3)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0.6,然后两边再同时除以2即可. 【解答】解:(1)4x﹣1.2=7.6 4x﹣1.2+1.2=7.6+1.2 4x=8.8 4x÷4=8.8÷4

x=2.2 (2)13x﹣10x=0.9 3x=0.9 3x÷3=0.9÷3 x=0.3 (3)2x+0.6=4.8 2x+0.6﹣0.6=4.8﹣0.6 2x=4.2 2x÷2=4.2÷2 x=2.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7.【分析】要求3.4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3.4÷=3.4×5000000 =17000000(厘米) =170(千米)

答: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17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28.【分析】(1)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即可在方格图中描出梯形的四个顶点,然后顺次连结,即可组成一个梯形.

(2)根据梯形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a+b)h÷2”即可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

【解答】解:(1)一个梯形各顶点在方格图中的位置分别是(3,1)、(11,1)(6,8)、(9,8).请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梯形.

(2)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7厘米 (3+8)×7÷2 =11×7÷2 =38.5(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38.5平方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数对与位置、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应用题(共6小题)

29.【分析】男工人数未变,看作单位“1”,原来女工占男工人数的,调走32名女工后,女工占男工人数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32人除以(﹣)就是男工人数,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男工人数除以就是女工人数.

【解答】解:32÷(﹣) =32÷

=30(人) 30÷=50(人)

答:这个车间原有女工有50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男工人数未变,设其为单位“1”,再求出调走32名女工先后占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男工人数,进而求出女工人数.

3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两位师傅铺完阳台所需价钱:甲师傅: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S=ab,先计算阳台面积,4.5×1.8=8.1(平方米),8.1×56=453.6(元).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甲师傅: 4.5×1.8×56 =8.1×56

=453.6(元) 453.6<480

答:请甲师傅铺地砖更划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优化问题,关键计算两位师傅铺设地砖所需价钱.

31.【分析】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2πrh+2πr2,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已知,代入公式即可求解.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πr2h,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已知,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答】解:(1)3.14×40×60+3.14×(40÷2)2×2 =7536+2512

=10048(平方厘米);

答:圆柱的表面积是10048平方厘米. (2)×3.14×(12÷2)2×10 =×3.14×36×10 =3.14×120

=376.8(立方厘米);

答:圆锥的体积是376.8立方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计算应用,熟记公式即可解答.

32.【分析】(1)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跑,那么相遇的时候正好行了环湖路一圈的长度,然后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和就是相遇时间.

(2)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跑,属于追及问题,依依超出妈妈一整圈正好是840米,然后除以以两个人的速度差就是追及时间.

【解答】解:(1)840÷(108+92) =840÷200 =4.2(分钟)

答: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跑,4.2分钟后相遇. (2)840÷(108﹣92) =840÷16 =52.5(分钟)

答: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跑,52.5分钟后依依超出妈妈一整圈.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形跑道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综合应用,关键是明确行驶的方向不

同.

33.【分析】这批粮食的总数量看作单位“1”,第一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第二次运走了余下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1﹣),第三次又运走了余下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1﹣)×(1﹣),这时还剩下24吨,即总吨数的(1﹣)×(1﹣)×(1﹣)是24吨,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4除以(1﹣)×(1﹣)×(1﹣)就等于总吨数. 【解答】解:24÷[(1﹣)×(1﹣)×(1﹣)] =24÷[=24×5 =120(吨)

答:这批粮食一共有120吨.

【点评】本题比较难,是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和24对应的分率.

34.【分析】因为橡皮和铅笔都刚好分完,要求学生最多有几人,就是求在20~30之间72和96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72和96分别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即可. 【解答】解:(1)72=2×2×2×3×3 96=2×2×2×2×2×3

因此72和96的最大公因数是:2×2×2×3=24 答:这个班最多有学生24人. (2)72÷24=3(支) 96÷24=4(块)

答:每位同学各得到3支铅笔,4块橡皮.

【点评】此题属于公因数和公倍数问题,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