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景观美学的思考与研究
——以非物质景观为例
苏州城市景观美学的思考与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景观为例
内容提要:苏州作为江苏人口较多、经济较繁荣的城市,不仅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众多古典园林、小桥流水、古城风貌)吸引着人们,并且也利用她的内涵使人们为之倾心。而苏州古城的内涵就是她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她的内涵,加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景观美学,苏州,非物质文化
苏州地江三角洲地区,古称吴郡,自文字记载以来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而驰声海内。秀丽、典雅而“甲江南”的苏州园林,拥有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小桥流水,无不令人心驰神往。苏州作为一座现代化较高的城市,是江苏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我们在惊叹苏州城市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毫不犹豫的臣服于她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之下。
1. 文化 1.1 宗教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经过千百年积累发展,形成了独特、灿烂的宗教文化,包括哲学、神学、文学、音乐、雕塑、绘画、建筑以及修行、制度等。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同样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今天,弘扬宗教中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宗教旅游资源,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教、天主教和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佛教
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
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香山寺、双杏寺、吴江
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已成为苏州的一个发展目标。
1.2 方言
苏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是另一种吴语的代表方言,不过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
- 1 -
苏州话调比较软,上海话相对比较硬,而且苏州话比上海郊区县的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一种方言好听与否,其实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
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
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活。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其余作品还有《九尾龟》、《九尾狐》、《海天鸿雪记》、《豆棚闲话》等。
1.3
民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
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
巧节必备供品。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
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尚有用线穿针孔以辨目力好坏等节俗。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这一天将图画书籍晒于庭中,防虫蛀腐蚀,收效尤大。各寺院庙宇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再世可转男身”。又有民谚云:
- 2 -
“六月六,狗腐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将狗、猫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苏州民俗不仅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社会,保留民俗是表达对这样一个古城的深情,让人人都能体会到这类景观文化的美。
2. 艺术
说到苏州的艺术景观文化,我们必定想到了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
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 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
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
除此之外,苏州的非物质艺术文化景观还包括苏剧、吴歌、苏州评弹、苏绣等。我个人是非常喜爱苏绣的,因为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通过纯朴的苏州绣
娘纯手工刺绣而成,我欣赏的正是手工的奇妙表现。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地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正如其他的艺术文化一样。
3. 节日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每年4月至5月) 玄妙观迎财神(农历正月初五) 西山太湖梅花节(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3月—6月)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4月) 南浩街神仙庙会(5月) 拙政园荷花节(7月—8月) 虎丘庙会(9月—10月)
- 3 -
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9月20日—25日) 苏州天平红枫节—中国三大观枫地之一(11月)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12月31日23时起)
美的东西实在有太多,我们可以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碰,这些美留在我们脑海中。苏州用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向海内外的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美的讯息。
参考文献: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读苏州》徐刚毅 《昆曲发展史》胡忌,刘致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