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类国债发行以来,作为“金边债券”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备受广大投资者青睐,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投资理念不断更新,投资渠道向多元化发展,当前的国债发行管理中存在的诸如发行期限少、利率设计呆板等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储蓄类国债发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提出几点想法。
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的现状:改革在适应经济发展中深化
在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储蓄类国债由于在发行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成为广大投资者喜爱的投资产品,而且在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投资者投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最大限度的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投资理财,而且其发展方向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储蓄国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储蓄类债券的发行和管理均逐步向纵深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国债市场参与者日趋成熟。1.监管者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其一,财政部门为筹集所需资金,向社会投放国债产品,需要维持市场秩序、保证顺利发行、维护国债信誉,是国债监管的推动者和需求者。其二,鉴于央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承销团成员都是银行机构的情况下,人行国库部门作为储蓄类国债发行组织者,开展国债监管具备天然优势。
2.承销机构市场观念增强。一是维护市场秩序自觉性增强。在国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承销机构普遍意识到,只有认真贯彻发行文件、遵守市场纪律,才能避免被客户投诉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经营风险。二是主动配合监管的意愿变强。经过实践磨合,承销机构对监管机构开展的国债考评工作,从不理解、质疑、抵触甚至阻扰开始转变为诚心接受、主动配合。
3.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日前国债投资者主要表现为“二多二少”的特点,一是农村购买者多,城镇购买者少。农村投资渠道狭,农民只能选择收益相对较好的国债,城镇投资渠道广,居民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二是中老年人购买多,年轻人购买少。中老年人看好国债收益的稳定性和偿还可靠性,选择国债作为稳妥的投资方式;青年人因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一般选择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
(二)国债管理的改革力度加大。1.发行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改革后,凭证式国债发售对象仅限于个人投资者,承销方式由包销改为代销。购买方便而且多样化,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只要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并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后即可到商业银行网点认购。储蓄类国债由于主要以吸收长期储蓄资金为目的,因此付息方式多样,凭证式国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储蓄国债电子式既可按年付息也可利随本清。
2.承销代销机制不断完善。在组建2012-2014年度储蓄国债承销团时,根据2009-2011年度综合考评结果,适度引入同业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末位退出的方法,既保证国债承销团的稳定性,又体现择优选取原则,从而激励和约束承销团成员依法履约。承销方式和代销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储蓄类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3.金融附加功能不断强化。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规定1999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可在原购买银行办理质押贷款业务。其后2006年推出的储蓄国债电子式规定购买者可办理质押贷款业务。因此储蓄类国债质押贷款业务的推出使储蓄类国债不仅具备储蓄功能,同时又兼具了融资功能,满足了投资者融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完善我国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制度的建议——管理在改革创新中完善优化
(一)国债利率设计逐步实现市场化。改变多年来国债固定利率制度,利率设计上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确定储蓄类国债利率水平时,一方面充分考虑银行存款利率和二级市场同样期限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的收益率水平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债的期限结构确定利率水平;另一方面采用浮动利率或对利率进行通货膨胀指数化处理,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国债结构日渐合理化。从调查情况看,1年期国债最受个人投资者青睐,持有期限较长的3年和5年期国债因期限长、流动性差而销售冷淡。因此,国债发行规模必须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应遵循“发展短、长期,控制中期”的原则,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扩大投资者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收入、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需求,以充分挖掘国债的经济功能。
(三)国债发行渠道实现畅通化。目前国债采用承购包销方式发行,承销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却未列其中,使国债发行形成“真空带”,国债的筹资功能受到。建议赋予农村信用社国债承销资格,充分利用其网点遍布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债发行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腹地,清除发行“盲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以及国家广泛募集资金的多重目的。
(四)国债监管手段实现科技信息化。开发应用全国数据集中的储蓄国债监测系统,建立完善、快捷、畅通的国债发行信息统计和监控系统网,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因国家利率调整大规模集中提前兑付对承销机构流动性资金造成的冲击。充分利用TMIS国债管理子系统采集、监测国债信息,实现非现场实时、动态地监测国债承销机构在发行、交易等方面出现的违规、违法问题,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
mqjtoyz 外汇 http://www.fxasia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