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免疫的调节教学设计(含教学建议、学习建议)

免疫的调节教学设计(含教学建议、学习建议)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第1、2课时)

郭穗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 528325

一、把握课标,分析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3课时学习:第1、2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3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调节与神经、内分泌之间存在着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它们之间共有的信息分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课标将其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纳入必修内容,旨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抗原和抗体的知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阐明抗原、抗体的概念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间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讨论、分析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尝试以图解、讨论等方式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尝试解释与免疫相关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关爱艾滋病患者。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3)领悟稳态是生命体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分析主体,确定方法和目标 1、分析学生

1)学生的认知起点: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和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中已有所了解。但可能是零碎、片面,甚至是有误的。所以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方面将是教学的重点。

2)学习障碍与难度:初中生物不纳入中考,学生学得很不扎实,遗忘率也比较高;本节涉及到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学生要一次性消化有难度;基本原理也是比较抽象复杂,学后往往难以学以致用。

2、教材的处理与学法指导:

在处理教材时,因为免疫系统的组成这部分新名词比较多,在第一时间呈现,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将其放在最后作为知识归纳梳理时呈现;关于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这一教学目标,之前也试过按教参中的方法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但发现无法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并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教学节奏感被打乱,因此只在资料“艾滋病病因”的分析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目标。而关于 “艾滋病病因”资料分

1

析,我认为在T细胞功能未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分析需要大费口舌,学生理解起来仍有较的的难度,因此挪到神经、体液免疫过程学完后作为应用来检测落实。

这节课内容很多属于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若整节课都采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必然使学习过程变得机械而枯燥,如何让学习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学生有想知道、想学的欲望,根据课标的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利用学案导学法,分析资料、观看动画、比较、自学、构建流程图、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动生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力图改变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发挥主导,设计教学

1、教学指导思想: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学生,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效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强调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社会中各种现象。

(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结合艾滋病、H5N1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珍爱生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学模式:采用“情境——问题——活动”式教学。

学习内容上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尊重原有教材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设置问 题情境制造认知上的冲突,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去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 积极的思考与合作学习最终解决问题,体现生成性教学;通过所学知识再去解决新

的问题,学以致用,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同时培养思考、质疑的思维习惯。教学 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实践应用 总结质疑

激发兴趣 发现本质规律 巩固新知 归纳小结 3、教学手段:

媒体: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4、教学流程图:

超级细菌等图片新闻导入新课并展示本节学习CAI 导入新课

学案 情景1、2:皮肤灭菌、皮肤烧伤病人需住重症监护室 非特异性免疫 情景3、4: 小狗舔伤口、皮肤发炎流脓原因 归纳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情景5:以学生打过的甲流疫苗为素材引出并讨论特异性免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疫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引出抗原,思考讨论, 抗原 辨析抗原与病原体的关系? 由乙肝化验单推测:抗体的种类、抗体 可能存在场所和作用?抗体是什么 归纳总结抗原、抗体概念、关系 特异性免疫 的物质和结 情景6:抽血化验时通常首先看就是是白细胞总数,我CAI 构基础 淋巴们经常听到医生说:你的白细胞高了,可能是感染了 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种类和分化 先后展示有关体液和细胞免疫过程相关问题串 体液 免疫 学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分析、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体特异性免 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疫如何发 挥作用 动画演示梳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加深印象 CAI 细胞 免疫 学生完成体液和细胞免疫 流程图、分析两者关系

CAI 应用:完成课本资料分析—艾滋病与免疫系统受损关系和练习检测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小结 回顾本节学习的名词概念,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归类,总结免疫系统组成 说明:

媒体运用和教师活动 学习内容

师生共同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活动

3

5、教学具体过程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有关甲流的图片新闻:09年11月份“甲流”肆虐,严重时,一个班有一半的同学请病假。由此展开免疫调节的探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病原体的环境中,如何对抗?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由同学们熟悉的实例出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免疫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学习目标。 呈现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有的放矢 导入 新课 关注、思考 本节学习目标 CAI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关注、思考 学案呈现情境: 资料1 :皮肤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要入住洁净的加护病房(重症监护室) 人体的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资料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设问: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需送入洁净的加护病房?皮肤对我们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清洁的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猜测皮肤还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倾听学生提出的疑问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提出疑问 生动有趣的实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发思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有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4

程 序 人体的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案呈现情境 资料3:家里养狗的同学可能留意到,当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设问:小狗舔伤口是因为疼还是有什么作用?皮肤流脓又是怎么一回事?小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第一、二道防线的特点:与生俱来,非特异性的。 对学生的阐述和归纳给以肯定,同时指出遗漏的要点。引导提出疑问。 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小结: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归纳出前两道防线的共同点,并做笔记 做学案【自我诊断1】 发现本质,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为特异性免疫埋下伏笔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引发对特异性免疫的思考,尝试学会提出问题, 设问:从一出生到现在,我们注射了很多疫苗,你能说说看有哪些;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为什么需要打那么多疫苗,打疫苗属于上述的非特异性免疫吗?从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疫苗问题在后面课时中再续)学生分析得出特异性免疫的特征。后天建立起来的,具有特异性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5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设问:为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反应?过渡到抗原的学习中来。CAI展示各种抗原的实例图片,讲述抗原的结构特点和性质。指出病原体和抗原的区别。点明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引入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资料5:呈现乙肝化验单检测内容分析,引出抗体,并从中获取信息:说明抗体的种类多还是少、可能存在场所和作用?那么抗体是什么呢?与抗原的关系 练习反馈2 教师描述:抗体是对付抗原的专门武器,那么这种武器由谁来生产? 抽血化验我们可能会听到医生说:你的白细胞高了,可能是感染了! 为什么医生会以白细胞多少来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病菌的依据? 先听学生的看法,再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白细胞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际上是特异性免疫的主力军。而淋巴细胞又主要分T细胞和B细胞,两种细胞来源如何?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之后回答并总结出抗原抗体的概念,发现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做学案【自我诊断2】 通过表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可能提出其他问题给予赞赏和鼓励 抗原和抗体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思考、逻辑推理,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老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6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资料6:对于普通人,抽血化验首先看的常常是白细胞总数,我们经常听到医生说:你的白细胞高了,可能是感染了! 资料7:感冒时可能伴随有扁桃体发炎的症状 问题:为什么医生会以白细胞多少来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病菌的依据?扁桃体发炎原因又是什么? 利用 CAI 课件,展示淋巴细胞起源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老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阐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加强学生对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的认知理解,并对不同细胞做以清晰区分。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边听,边总结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归纳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 体液免疫的过程

过渡:这些免疫细胞和物质如何参与到特异性免疫中来?特异性免疫有多少条路径? 设置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 1、抗原最终呈递给B细胞有几条路径?为什么需要一路呈递最终给B细胞? 2、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是什么? 3、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什么细胞?功能有何不同?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中去领会总结,结合老师讲解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并完成学案中体液免疫流程图的整理 设置既有启发性又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关注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动画演示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总结的能力 7

程 序 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时候更迅速、高效? 5、为什么抗体与抗原结合就可以消灭它呢?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CAI动画呈现体液免疫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梳理体液免疫流程图 过渡:如果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部,体液免疫将为力,这时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设置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 1、细胞免疫是哪种细胞在发挥主要作用? 2、什么是靶细胞? 3、T细胞怎样识别靶细胞? 4、T细胞如何使靶细胞裂解? 5、病原体最终是由谁清除的?是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死亡的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CAI动画呈现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梳理细胞免疫流程图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让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去观察、去思考、去领会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 结合体液免疫流程图的理解,完成细胞免疫流程图的整理 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渗透生命系统联系的观点,使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艾滋病病因分析渗透珍爱生命等情感、价值观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