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精”就是精益求精,“益”就是取得增益价值
管理:为实现⽬标⽽进⾏的利⽤资源的过程。
精益企业的概念始创于丰⽥公司(Toyota)⼤野耐⼀(Taiichi Ohno)实⾏的即时⽣产(Just-in-Time,简称JIT)概念,其核⼼是在企业的⽣产环节及其它运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能够通过提⾼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化。
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临着⽇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企业进⾏精益改⾰已成为⼀个发展趋势。1. 精益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产,其核⼼都在于最⼤限度地降低浪费。⼆次世界⼤战后,⽇本丰⽥公司发展了独特的丰⽥⽣产⽅式,从⼀个⽇本的⼩公司⼀跃成为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省理⼯学院的三位教授在上个世纪九⼗年代共同出版了⼀本具有⾥程碑意义的书:“改变世界的机器”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以丰⽥⽣产⽅式为原型的制造模式,第⼀次提出了“精益⽣产”的概念。从此,精益⽣产逐渐为世⼈所知,并在以后的⼗余年间发展成为重要的⽣产制造模式。近年来,“精益⽣产”理论⼜被延伸⾄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扩展到服务型企业和⾮赢利性组织,发展成为“精益管理”,其核⼼都在于最⼤限度地降低各种形式的浪费。2. 精益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精益管理是对丰⽥⽣产⽅式的总结与提升,代表了在众多⾏业和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管理思想。精益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不断提升价值流效率。精益管理的主要内容⾄少包括:
1)对浪费的定义和深恶痛绝的态度:除了在制造领域⼤家都很熟悉的经典7种浪费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还普遍存在着例如沟通障碍、架构僵化、⽅向冲突、错误⼯具、断层、⽆⽤信息、等候、知识废弃、过早设置、⼈⼒资源和劳动技能等各种形式的浪费。
2)精益企业⽂化:站在顾客的⽴场审视企业活动,⼒求提⾼价值流效率;劳资双⽅的和衷共济,企业内部建⽴真正的团队;队员⼯热情追求完美,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理念贯彻到每个⼈的头脑⾥。
3)准时制(JIT)的运作: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最少的资源。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按顾客的需要适时提供适量产品和服务,不早不晚刚刚好。企业的流程标准⽽不僵化,内部流程可因市场变化⽽更改,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和快速。4)企业流程的⾃动化:企业运营机制被设计成能⾃动识别异常,提⽰异常,必要时中⽌操作。特别是在各种重⼤决策流程,如企业战略、运营体系的调整和设置过程,从⼀种制衡的⾓度应该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以及应急计划和措施。
5)防呆体系:各种操作、流程、体系能有效防⽌各类容易发⽣的低级错误,降低各类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6)企业运作体现“拉动”思想:企业以市场的反应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内部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拉动机制。企业的发展和运作不是以⾏政命作为特⾊,⽽是更关注⼈性化管理,⽤⼀种“引导”⽽不是“推动”的⽅式带领和提⾼全体员⼯朝发展⽅向前进。3. 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对于制造型企业⽽⾔,在以下⽅⾯已经有⽆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幅降低,⽣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等的使⽤效率提⾼,各种浪费减少、⽣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企业⽂化、领导⼒、⽣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
对于服务型企业⽽⾔,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做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缩短缩短从顾客需求产⽣到实现的过程时间,⼤⼤提⾼了顾客满意度,从⽽稳定和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精益⽣产的管理技术在制造型企业得到⼴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益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受到⼈们的普遍关注。精益管理的思想主要有五个⽅⾯:1)精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2)识别每种产品的价值流;3)使价值不断地流动;4)让⽤户从⽣产者⽅⾯拉动价值;5)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价值只能由最终⽤户来确定,⽽价值也只有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户需求的特定产品(商品或服务,⽽经常是既是商品⼜是服务的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价值是由⽣产者创造的,从⽤户的⽴场来看,这是⽣产者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价值的定义被现存的组织、技术、未折旧的资产的⼒量、以及过了时的规模经济的思想歪曲了。世界各地的管理⼈员都爱说“我们知道如何利⽤已经买到的材料和设备来⽣产这种产品。如果⽤户不接受,我们可以调整价格,或者增加⼀些装饰品。”⽽实际上他们真正要做的是站在⽤户的⽴场上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价值。遗憾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单纯为了技术的实现⽽从事经营⽣产,产品的⽣产者越来越脱离⽤户,⼀些⽤户不需求的功能硬性强加,造成资源的惊⼈浪费。
识别价值流。价值流是使⼀个特定产品(不论上⼀个商品、⼀项服务,或者商品和服务两者的结合)通过任何⼀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须的⼀组特定活动。这三项任务是:在从概念设想,通过细节设计与⼯程,到投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在从接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到送货的全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任务;在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送到⽤户⼿中的物质转化任务。确定每个产品的全部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第⼆步。虽然企业很少注意到这⼀步,但是这⼀阶段通常会暴露出⼤量的、错综复杂的浪费。
价值流分析⼏乎总能显⽰出沿价值流的三种活动⽅式:1)有很多明确的能创造价值的步骤;2)有很多虽然不创造价值,但是在现有技术与⽣产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其他步骤;3)还有很多不创造价值⽽且可以⽴即去掉的步骤。
精益思想必须超出企业这个世界上公认的划分单位的标准,去查看创造和⽣产⼀个特定产品所必须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经过细节设计到实际可⽤的产品,从开始销售经过接受订单、计划⽣产到送货,以及从远⽅⽣产的原材料到将产品交到⽤户⼿中的全部活动。我们把完成所有这些事情的组织机构成为精益企业。形成精益企业确实需要⽤新的⽅法去思考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需要⼀些简单原则来规范企业间的⾏为,以及沿价值流的所有步骤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