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2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VoJ.20 No.2 2006年3月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r.2006 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马礼敦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要:X射线衍射是观察和测定物质结构的最重要的研究技术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近年 来发展的衍射技术。 关键词:X射线;衍射技术;物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05l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06)02~0005—09 x射线衍射是劳厄于1912年首先证实的,而用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的结构却是布拉格父子的功劳,他 们创立了第一种人类在原子水平上观察物质结构的方法,在人类认识大自然的长征中作出了怎么评价都不 为过的巨大贡献。将强大的同步辐射[ 用作x射线源,大大增强了x射线分析的威力,因此成为当今许多 学科(生命现象探索、新材料研究等)的最重要的研究技术之一。这一已历经九十余年的古老的方法不仅毫 无衰老的迹象,而且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它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动摇。下面介绍几种近年发展的 衍射技术。 1时间分辨X射线衍射 时间分辨动态研究一个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已经发展了许多种在秒、毫秒、甚 至微秒量级的实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对电子转移、生化反应中间态等研究还是不够快的,需要有皮秒(ps= 10 s),甚至飞秒(fs:10I1 s)分辨的实验技术,近年提出的泵一探针法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所谓泵一探针法_2 J,是首先用一个强而短的(如2oof ̄>激光脉冲打击试样,在试样中激发反应,激光起了 泵的作用。接下来,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如lps)后用一个强而短的x射线脉冲打击试样,得到变化了的试样 衍射x射线,解此x射线谱即可得x射线脉冲打击试样时的试样结构,x射线脉冲起了探针的作用。在不 同的时间间隔后发射X射线脉冲,就可得到反应进行中不同时间的结构。但是,反应不同时间的测量不是 连续进行的,在作不同反应时间的测量前都需要重新激发。图l是这类装置的示意图。 二异丙基胺苯肼(DIABN)分子内电荷转移会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由于激发态寿命很短,过去无法直接 测定激发态结构。依据间接实验,对激发态结构有两种推测,一种认为异丙基氨平面与苯环平面问相对扭 动.出现90。扭角(TICT),另一种认为异丙基氨平面与苯环平面间保持平面(PICT),见图2。 Techert等用泵一探针技术研究了此反应[引。他们用的光泵为Ti一兰宝石激光器,激光 =267nm,脉冲 宽度lOOfs,功率5 8 ,光斑尺寸200~400 ̄tm,以此激发电荷转移。 x射线使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的ID09B光束线, =0.0753nm(16.5keY),光通量为0.5~2×10 光子,脉冲宽度70ps,光斑尺寸为200ttm×200 ̄tm,二维探测器为MARI33CCD(直径133ram,像元尺寸64.7ttm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马礼敦(1935一),男,浙江嵊州人,教授,博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正 图1 泵一探针法时间分辨装置的示意图 ×64.7“m)。所得二维谱经积分变成一维谱。 他们用Rietveld全谱拟合法对各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衍射谱作精修以得到各不同反应时间的结构。精 修中以激发前的DIABN结构作为初结构,苯肼部分作刚体处理(数据不修正),欲求的主要结构参数为激发 率Occ和扭角 。图3为一张衍射谱、其拟合谱及差谱(实测谱与拟合谱之差)。表1中所列为Rietveld拟合 求得的各不同反应时间的结构参数。负的时间表示激光打击前的时间。分析表1中数据可得:基态时,异丙 基氨平面与苯环平面问扭角为14.3。,激光激发后不同时间的激发态的扭角在1O。一12。之间,差别不大。说 明激发中间态的扭角变小了,分子更平面了,PICT理论正确。图4为据表1数据作出的激发率Occ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从此曲线可求得激发态的衰变常数 =9.2×10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马礼敦: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7 : 口 0 0 ,/ps 图3衍射谱、其拟合谱殛差谱 图4激发率0ee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表1 Rietveld拟合结果 2共振X射线衍射 在通常x射线衍射中,入射x射线波长并不靠近试样中所含某一原子的吸收边,此时存在Friedel定律, 即有关系 I f(HKL)I=I F(—HK—L)I (1) 若使入射x射线波长靠近试样中所含某一原子的吸收边,此时此原子对入射x射线发生共振吸收,出现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正 常散射,使原子散射因子-厂发生变化,因而Friedel定律不再遵守,此时的衍射称共振x射线衍射。此时的原 子散射因子与通常的不同,需按下式进行修正 f=fo+ +iAf' (2) 式中, 为通常的f,△,为修正项实部,正值;af,为修正项虚部,负值。af,与吸收系数 有关,可从实测的 求得,而4厂可利用下列之Kramers—Kronig变换从af,算得 △厂(△厂():三PE): 丌 { fI   “一 ‘ (3) 用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时,难以分辨那些Jr相近的相邻元素,依赖异常散射,可使它们的.厂变得不同,因而可 以加以辨别。 YBa2Cu307—8(YBCO)是一种高温超导体,其 为91K。将Pr掺入YBCO,取代Y或/和Ba,生成Prl+ Ba2一 Cu3O7—6则Tc会从91K降至1K以下。其可能原因很多,如结构无序、孔的充填、磁对断裂、取代位置的 不同等,需测出准确结构才能下断语。因Pr和Ba的f相差很小,常规衍射无法测出准确结构,Staub等就用 共振衍射方法作了研究_4]。利用德国HASYLAB同步辐射装置的B2光束线作实验。用两块影像板(IP)作记 录器,2e测量范围为10。~135。(20),在Pr 边(5964eV)附近28个不同能量处收集衍射数据。 同样,利用Rietveld拟合求取结构参数。为此,需有修正的厂(E),需有修正因子 厂、af,和能量的关系。 合理的假定Pr 和Pr“有相同的,。对Pr,在吸收边前和白线部分通过实测吸收谱( )算出af,,而更高能 量部分因受Ba Ll边的干扰,不能从实测 算出,则用软件FEFF[ ]从头计算获得,而4厂是用(3)式从4,算 出的。Ba的ay'也是用软件FEFF从头计算获得,再变换得 厂;由于E(Pr )=5964eV和E(Ba L1)= 5989eV相差很小(25eV),同在测量的能量范围内,故都需校正。 拟合中用Voigt函数作峰形函数。通过拟合可以求得以下各结构参数 2.1 Ba位Pr取代与微应变的关系 图5为入射波能量为5926.6eV(最低能量)时,Ba位有Pr取代试样的衍射谱。发现存在峰宽各向异性现 象,h≠k的(026)、(206)衍射的FWHM为0.154(2)。,几乎为h=k的(220)衍射的FWHM=0.078(2)o的2倍。 无Pr取代的YBCO无此现象,故这是因较小Pr取代较大Ba所致。Pr取代Ba导致链上氧的无序,造成晶胞 参数a减小、b变大,在a,b方向引起应变,故使h≠k的衍射线宽化,但对角线长度(a+b)少变,故对角线方 向应变不大,h=k衍射线宽化不明显。随着取代量x增加,a、b逐渐靠近(趋向四方相)。 2 (deg.、 图5不同峰宽的衍射峰 2.2求得Pr在Ba位的取代量 同时精修5个能量跨越Pr 边的衍射谱,使数据相互约束,提高结果准确性。精修中使用异常散射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马礼敦: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9 正过的_厂,取代量 作为精修变量,其它结构参数固定在入射波能量为最低能量(5926.6eV)时得到的数值。 得 =0.06±0.02,与偏振中子衍射结果相符。 2.3 求Pr的价态:兼而有之则 共振衍射的一个特点是把与电子有关的光谱信息和与原子 位置有关的衍射信息结合在一起,因而可以利用某一衍射峰强 度随人射x射线能量变化(在吸收边附近)而变化的关系获得 某一位置上的某一元素的电子结构(价态)。在本例中即要测定 取代Pr的价态。因Ba位的Pr含量太低(6%),不好测定,故只 研究Y位的Pr。已经知道Ba位的Pr对[hk7]类型的衍射的贡 献很小,可以忽略,因而可从它研究在Y位的Pr。Pr有两种价 态,Pr3 和Pr4 。Y位的Pr是P 还是Pr4 ?还是两者兼而有 之呢?暂设其兼而有之,拟合中利用+3、+4的组合模拟散射 因子 ,P =(1一日),P ++aft' C4) 式中, 为处于Y位的Pr4 的百分比。在此要区别 和P, , 故不能再将它们的厂设作相同了,需分别求出。对Pr“,是用 以 加 .^ “ 邶 ∞ 一 】JJ 0 【s c .FEFF从头计算得.,,,,再用(3)式变换得.厂的,而对Pr“,计算结果 不准确,是用标样PrOs实验测定的。图6为P, 、Plr4 、Ba的 △厂(E)和△,,,( )图。选择了(207)衍射进行拟合,图7为(207) 衍射强度随能量的变化曲线,通过对它的拟合求得n=0.27,即Y 位的Pr有27%为Pr4 ,73%为 ,其平均价为3.27。 5930 5950 5970 5990 Energy(eV) 3微结构的深度分析 图6 l,rs+,P一 ,Ba的Ar和At" 由于x射线具有强大的透射能力,从来都认为X射线衍射 是作块体分析的。近年随着薄膜材料的广泛应用,发展了表面 和薄膜衍射。表面结构和块体内部结构是不同的,但不是突变 的,其间存在着过渡区,如何来分析这过渡区中逐步变化的结构 呢?利用做表面衍射的掠入射方法,改变掠射角可以改变射线 的透入深度,此方法可探测的深度约为几个 m,不能更深。 Zol。toyabk。等提出了用逐渐改变入射光能量的方法来研究物质 性能随离开表面的距离变化的深度分析方法。 他们系统研究了贝壳中的微结构随深度变化的情况 J。贝 壳为层片状结构,最外层为很薄的五彩层,其内为主体壳层,可 厚几个mm,再内为珍珠母层,为文石结构的碳酸钙,厚约几百 um,最内层又为五彩层,厚约lOttm。以内五彩层为试样表面。 实验是用美国的先进光源(APS)的5BMD光束线做的,X射线能 Energy(eV) 量范围为7.5~30keV,故主要探测的是珍珠母层的微结构。x 图7(207)衍射强度随能量的变化曲线 射线的透入深度A可按下式计算 A=2t/4 ̄d E /d (5) 式中,E为X射线光子能量,d为与衍射线对应的面间距, 为线吸收系数。 3.1 织构研究 织构是多晶聚集体中晶粒的择优取向形成的构造,这会造成物质性能的各向异性。 在物质中存在织构 sc c一 %。扫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往 R,-t,衍射线的强度会发生变化,需作校正。常用的强度校正公式为 ,(hk1)= (hk1) (hk1) (6) 式中,,(hk1)为校正后强度,, (hk1)为实测强度,M(hk1)为择优取向校正函数(March函数) M(hk1):(r2C0S2a+呈 )一 (7) / 一 ㈦ 式中, 为无织构时的强度比,f为试样的曲率,。为探测点距表面的距离, 为吸收系数。 L(0o2)/厶(012)=0.042,(oo2) ̄射的强度远弱于(0l2)衍射。对于贝壳,两衍射的强度有极大的变化,强度 大小反了, (002)比 (012)大了数千倍,_r7随入射线能量的变化见图8中的a图。曲线上有一极大值,位 图8(a):比值日随入射线能量的变化;(6) r随透入深度:的变化 置在约15keV。用(8)式拟合图8,(8)式中的r用参数化的式(9)取代,求得拟合参数A=0.25,C=0.65,Ll =20.2 m,L2=99f ̄m。求出各能量时的r,作r~z透人深度图,见图8中的b图。r 曲线上有一极小值, 约在深25 m处,极值左侧的上升意味着存在一不太有序的五彩层,此层的厚度大致为L。值,此层中择优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马礼敦: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向随深度迅速变大,极值右侧的上升表示择优取向随深度降低,其特征长度约为 。 r(z 赢 一商 ) 3.2晶粒尺寸及微应变的测定 晶粒过小和晶格的微应变会使衍射线加宽,故通过线形分析可得到晶粒尺寸及微应变这两个结构参 量【 。衍射线形是一个复杂的函数,通常可以把它分解为劳仑兹和高斯两种组分。这两种组分分别与影响 线形的不同因素相关,如晶粒尺寸是和劳仑兹组分的半高宽(FWHM) 关联的,而微应变是和高斯组分的 FWHM—W 相关的。在此,所谓晶粒尺寸即是与试样表面平行的层片的厚度,J,在 和 问存在下列关系 L:2d tan 0 (10) 忡L 式中,d为用来做分析的衍射线的面间距,0为该衍射线的布拉格角。而平均微应变与 c的关系为 d : d|,l = 一——====——~ (11) 4 ̄/21n2tan0 式中的w.为仪器峰宽,在此例中为0.058。。对试样的[001]衍射的分析得到贝壳的层片厚度为200~600nm, 图9所示为层片厚度随透入深度的变化,在深lO ̄rn处的极大似与内五彩层的厚度有关。图l0为微应变随 透入深度的变化。在贝壳形成过程中在层片间夹杂有机质被认为是造成应变的原因。体现了五彩层与珍珠 母层界面E微应变最大。 X-ray penetration depth【microns】 图9层片厚度随透入深度的变化 x—ray penetration depth【microns1 图l0微应变随透入深度的变化 3.3残余应力的测定 残余应力(压应力或张应力)会使晶格压缩或膨胀,因而会使衍射线位移,故可从位移值求出残余应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焦 £:(d—do)/d0 (12) 式中的d、d。分别为存在残余应力和无残余应力试样的面间距。造成衍射线位移的因素有许多,如入射线能 量、样品的曲率等,故实验测得的d需先对各种因素校正后才能用(12)式计算残余应力。图11为由(002)衍 射求得的e随透入深度的变化.e的大小在10一 左右,是正值,这说明晶格是膨胀的,这也意味着在层片间夹 杂有机质。 hkl 0 220 330 440 550 660 2O。 0。 0 5 l0 l 5 20 25 30 35 40 45 50 X—ray penetration depth【microns】 E|keV 图11£随透入深度的变化 图J2钨粉的衍射峰能量和20角的关系 4能量色散多晶体衍射 所谓能量色散多晶体衍射是以白色(包含各种波长的)X射线作为入射线,入射光束、试样和探测器的位置 均固定不动。此时,0角是不变的。具有不同d值的平面点阵族都可以在入射线中找到能符合布拉格方程的某 个波长的x射线使其(在相同的0方向)发生衍射,各衍射同时进入探测器。探测器需有能量分辨能力,一般用 固体探测器。此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仪器构造简单,不需扫描,故是一种快速的实验方法,常用于时间分辨实 验。 能量色散衍射图是以能量E为横坐标的,利用E ^c/ 可将E引入布拉格方程 小eVl=丽hc=舄 (13) 从理论上讲,在某个0位置的探测器可以收集到 所有的衍射线,实际上改变探测器的位置(0),能收集 到的能量范围是不同的。按(13)式,同一(hk1)面族(同 d)在不同的0时衍射的x射线的能量E是不同的,图 12中绘出了一些(hk1)面族的0与衍射的 射线能量 的关系。可见,在0从小变大时、某一(hk1)面族所衍射 的 射线能量变小,衍射线间距离减少,在一定的能 量范围内所包括的衍射线的数量就会增加。图12为在 三个不同的0角收集的赤铁矿的能量色散衍射图,自 上而下0从小变大,下面比上面的收集范围大,衍射线 数多,但测量范围移向小d值,大d值测量不到。 图I3 三个不同0角收集的赤铁矿能量色散衍射图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Barnes等设计了一种三联能 量色散探澳4器 ,三个探测器处于不同的0角处,可以收到不同d值范围的数据,相互补充,不仅扩大了测量 的d值范围,而且大小两头都不丢。图13中的三个谱就是用此种探测器测得的,又快又完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马礼敦:介绍几种X射线衍射技术 能量色散多晶体衍射虽早在1968年即已提出,但长期未能广泛应用,也许是实验室x光源能提供的白 色辐射强度太弱,实验时间并不比角度扫描更省,而分辨率却不如角度扫描所致。近年,Albertini成功使用 实验室光源进行了能量色散衍射薄膜分析 ,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 马礼敦,杨福家.同步辐射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Davaa ̄mbuu J,Durand P,Techert S.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for light—induced reactions in powders investigated by time-resolved X— ray difraction[J].J Synchrotron Rad,2004,lJ:483—489. [3]Techert S,Zacharlasse K A.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state in Crystalline 4一(D五s0pmpylami n())ben— zonitrile form Picosecond x—ray Diffraction[J] J Am Chem Soc,2004,126:5593—5600. [4]Staub U,Shi M,O’Conner A G,et aj.Site—speciifc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Pr in Prl+ Ba2 Cu3 07 [J].Phys Rew B,2001,63: 134522. [5]Zabinsky S I,Rehr J J,Ankudinov A,et a1.Multiple—scattering calculations of x—ray—absorption spectra[J].Phys Rev B,1995,52:2995. [6]Zolotoyabko E,Quintana J P.Non—destructive microstruetural analysis with depth resolution.Nucl Instrum Meth in Phys Res[J].J Syn Rad,2004,lJ:309—3I3. [7] 马礼敦.近代x射线多晶体衍射——实验技术与数据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Barnes P,Jupe A C,Colston S L,et a1.A new three—angle energy—dispersive difractometer[J].Nucl Instr and Meth in Phys Res,1998, B134:3lO一3I3. [9] Albertini V R,Paei B,Meloni S,et a1.Energy dispesrive X—ray difraction on thin fil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perconducting samples [J].J Appl Cryst,2003,36:43—47.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X-ray difraction techniques MA Li—dun (Fudan Univ,Res Ctr Anal&Measurements,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X ray diffr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techniques which can analyze the material structures,In this article we emphatically introduce several developing X—m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rencently. Key words:intorduction;X—ray diffraction;techniqu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