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组号:第二组 人员: 组长: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区域环境昼间噪声现状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熟悉监测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监测报告书的编写,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或与之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基本要求
在掌握噪声概念及噪声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等效连续A声级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噪声评价中的应用;熟悉噪声监测方案设计全过程,熟悉噪声背景资料的收集;根据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确定采样方案,即确定采样点、采样时间与频率;掌握噪声计的使用方法,实施噪声监测;绘制校园噪声污染分布情况图,编写监测报告书,根据国家标准对校园噪声进行评价,提出防噪降噪的建议与措施。实验中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行设计监测方案并实施,培养学生设计、从事环境监测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学生进行噪声背景资料收集、包括资料查阅与监测方案的设计。查阅文献了解国内校园噪声监测现状与噪声污染危害;调查我校校园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包括建筑设施等情况,由小组长组织同学根据调查情况讨论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结合噪声变化规律和实验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与频率,设计噪声测量数据原始表格;小组长组织修改并组织同组成员踏勘后确定最终噪声监测方案。
2、监测方案的实施:同学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前后均用标准噪声源对噪声计进行调校。读数方式慢档,每5sec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 个数据,同时判断和记录附近的主要噪声来源。全部区域测量完毕,再按刚才次序循环进行第二论测量。
3、数据处理、绘制噪声污染图、编写报告书:可用excel或origin等任一处理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等效连续声级。将测量到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
5dB一档分级,绘图表示该区域噪声污染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习噪声评价的方法、报告书的格式,深入研究校园防噪降噪的方法措施,同学完成报告书的编写。
4、汇报与讨论。 四、主要仪器及试剂
1. AWA5633数字式声级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上应加防风罩;测量时应无雨无雪;风力小于5.5m/s;传声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2m;
2. 若测点靠近树木、建筑墙等不宜测量处应移开距离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测量时的读数噪声干扰。
七.监测布点:本设计班级分六个小组,总共网格布点选取六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布见,校园平面图),每组分配3个任务点。
本组监测的任务地点:学校大门口
南四南五教学楼之间 学校后街入口 八.噪声布点监测任务的具体时间以及人员安排: 时间 6月5日 教学楼南四南 五之间 6月6日 6月7日 后接入口 学校大门 地点 人员 九、数据处理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等效声级Leq,再将该网点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Leq(L90-L10)/2L50七、其它说明
2
(一)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S]. (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书的参考格式
1. 基础资料的调查
2. 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确定监测地区、监测时间频率,监测的质量保证:包括仪器、读数方式)
3. 监测数据及其处理
4. 绘制噪声污染分布情况图:(后期制作) 5. 区域噪声污染评价与减噪防噪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