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一二单元
本试题总分值为120分,其中Ⅰ卷分值为50分,Ⅱ卷分值为70
分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
B.拓片(tuî)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 ....D.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行动计划十分 ,策划时没有遗漏一点细节。 ②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民的 工作立即展开。 ③《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看了 三次。
A.周全 安置 不只 B.周密 安顿 不只 C.周密 安置 不止 D.周全 安顿 不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这座小学庭院狭小,房屋破旧,室内光线阴暗,同对面富丽堂皇的县委办公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
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
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
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
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6.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泥何盘盘 B.为君翻作《琵琶行》 ..
隐隐何甸甸 于人为可讥 ..
C.开国何茫然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凄凄不似向前声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猿猱欲度愁攀援 ....8.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9.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 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 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10.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
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D.②③⑥①④⑦⑤
二.阅读部分(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2分)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1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13.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14.上面两段话都提到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衬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大,时间又很长。
15.乙段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描写 议论 B.描写 抒情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16.对甲段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鲁镇活着的人从
此可以清静了,这对双方都很合适。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和鲁镇阔人们的憎恨。 C.语句流露激愤,也带有沉痛,表现了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无聊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意思不完全相同。 (二)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8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7.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18.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
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9.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三.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20.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②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 ④ ,独留青冢向黄昏。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 ,猿猱欲度愁攀援。 ⑦千呼万唤始出来, 。 ⑧此日六军同驻马, 。 ⑨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⑩ ,蓝田日暖玉生烟。
第Ⅱ卷
四.诗歌鉴赏(共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 王维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凄美的离别氛围。
B. 《渭城曲》中诗人对“朝雨”和“柳色”稍事描写后便引出下文的劝酒
送别,结构相对简单;《台城》诗将一座古城隐藏于江雨、江草、春鸟、春柳之中,一“梦”字道破多少存亡兴衰的历史,情与景密切交融。 C. 王维诗带有盛唐气象,全在最后两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韦庄诗
则是晚唐光景,“六朝如梦”几个字体现了他浓厚的、悲凉的虚无人生况味和历史观。
D. 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用了叠字,用“青青”和“霏霏”分别来形
容柳色和江雨,不但使得所描绘的景象更生动,也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致的音韵美。
22.你认为《台城》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请加以分析。(4分)
答: 五、文言文断句(3分)
2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忽兮
起
白
日
西
匿
陇
雁
台少域
稍飞
远代
关云
山寡
无色
极望
摇君
风王
何期终芜绝兮异。(《恨赋》 南朝·梁 江淹)
六、语言运用。(8分)
2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①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林鸮的鸣叫,周围本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②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了几处漂浮的岛屿。
③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
④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
___________。远处不时传来的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穿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25.这次活动后,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不超过60字)(6分) 凤姐(《林黛玉进贾府》) 祥林嫂(《祝福》)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七.作文(50分) 22.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沧州七中2009-2010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
试卷答题纸
本选择题共40分(1-18题每个2分,21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3分) 19(4分).
20.(10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2. (4分)
23.(3分).
24. (4分)
25. (4分)
参考答案
1. A(B拓tà片 沸fèi反;C脊髓suǐ 撬qiào开;D石栈zhàn 朔shuî漠) 2. A(B项寒暄 瘦削不堪;C项残骸 司马青衫;D项抚膺 潦倒) 3. C 4. C
5.B(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另一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6. A 7. D 8.B 9. D 10. C 11、D 12、D 13、A 14、D 15、
B 16、A
17.D(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8.B(“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陶醉在乐声之中,解说不当。)
19.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2分)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2分)(共4分) 20.①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③塞上风云接地阴 ④一去紫台连朔漠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醉不成欢惨将别 ⑦犹抱琵琶半遮面 ⑧绕船月明江水寒 ⑨相逢何必曾相识 ⑩沧海月明珠有泪
21.A。完全不同。《渭城曲》意在描绘出离别的场景,而《台城》里的“雨”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柳”则成为一种“无情”的意象。(3分) 22.略
23.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不倒扣) 24、(4分) ③ ④ ② ①
25.本题共4分,要求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
只能说出人物某一两方面的特点,表述过于简单,得1~2分; 能对人物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的,得3~4分;
能对人物进行点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且语言流畅,得5~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