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李新会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11期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枯燥,使得原本就抽象枯燥的数学在小学生的眼中变得更加抽象深奥、枯燥无味,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与追求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提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激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悦有效。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往教学的视野只局限于教材,严格机械地执行教材,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教学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学生所学无法真正运用于实践。现代教学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阅历,增强教学的熟悉度与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记忆。

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现小动物开着各种形状的车轮的车子前行的动画,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等,学生看到车子颠簸前行,哈哈大笑,这样的动画唤起了学生的生活回忆,学生说车轮应该是圆形的。此时,我再向学生演示圆形车轮,但车轴并没有在轴心上,学生发现车子依旧颠簸前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运用所学,提出车子要想平稳前行,车轮是圆形的还远远不够,车轴的安放也有一定的说法,只有车轴到车轮的距离相等,车子才能平稳。这样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了学生强烈的生活体验,学生将生活与所学结合起来,这样所学到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二、创设故事情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故事是小学生所最爱的形式,将趣味故事与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为学生精心设计与创编数学故事,使学生置身于幽默生动的故事情境中,趣中生疑,疑中导思,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形象来创编故事:兔妈妈家中有两只可爱的兔宝宝,他们经常进山去寻找吃的,其中一只兔宝宝出去三天休息一天,另一只兔宝宝出去五天休息一天,如果你要去兔妈妈家拜访,要选在哪天两只兔宝宝才能同时在家呢?这样将幽默故事与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此时学生便可以顺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学生只有常有疑问,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开展探究活动,才能常有创新,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毫无悬念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要学会提问,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置身于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性,以及与学生基础知识的贴切性。只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顺利解决的问题才是成功的与有效的。

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校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深深地印于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认为画出来应该很简单,但是所画出来的作品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来确立操场、教学楼等的大小,它们在现实中是那么大,可是如何画到纸上。这样便顺利地导入了比例尺的学习,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自己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创设操作情境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而小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符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所提出的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可以实现动手与动脑的协调与统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顾着讲,而是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动手、积极动脑,使学生置身于操作情境中,在操作中主动求知。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鼓励学生量一量、剪一剪、画一画等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各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在操作中积极动手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脑,认真观察与思考,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思考与思维,自主地完成了知识的构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同时在积极动手与动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培养与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实现了手与脑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总之,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其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而单调的,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与艺术性,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金 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