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麂子 (jǐ) 累赘( zhuì) 修葺(qì) 悲天悯人(miǎn) ....B.卸却(xiè) 契约(qiè) 案牍(dú) 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 冗长(rǒng) 亵玩(xiè) 颠沛流离(diān pèi) ....D.商酌 (zhuó) 撵走(niǎn) 循环(xún) 鞠躬尽瘁 ( chu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恍然大悟 麻木不人 怪诞不经 B.不毛之地 精益求精 兴高彩烈 C.满腔热忱 沉默寡言 孤苦伶仃 D.莫不关心 妄下断语 张牙舞爪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
B.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
C.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干警当场击毙。 ....D.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街头不法分子多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因此,您对与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B.由于一至七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
1 / 9
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C.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拟人,比喻)
D.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支。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走吧?(比喻,反问) 6、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最合适的一组是(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
__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 ....6..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 。 ( 韩愈《晚春》)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 《孙权劝学》)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后》)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2)默写岑参 《逢入京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而极爱才(______) ⑵嘱易新帽过年(______) 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
3 / 9
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
4 / 9
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2、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
5 / 9
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 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6 / 9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7 / 9
参:
一 A C B D D B
(1)①明月来相照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惟解漫天作雪飞 ④士别三日 ⑤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 ⑦正入万山圈子里 ⑧闲敲棋子落灯花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
1.⑴很(非常)⑵换(更换) 2.A
3.一笑不复言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三 【答案】
1. 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 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 3. (1)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
8 / 9
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 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
1.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或大数据智能研究可以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人脑与电脑联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2.不能删去。“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作用,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范围,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举例子。列举了多种疾病,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各种疾病起预防或者阻断的作用(或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4.【示例一】会控制人类。如果不加以恰当管理,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违背我们人类的意愿,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干扰,甚至可能终结人类文明。因此,我认为AI会控制人类。【示例二】不会控制人类。人类已经制造并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人类一定能有效地驾驭它们。因此,我认为AI不会控制人类。 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