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中心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的实践
郑骏 冯靖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科,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内、外置通讯设备,实现透析机系统数据集成采集,建立智能化血液透析信息系统,对于提高透析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实现的血液透析系统数据集成采集设备,可将透析机的各项参数实时传输到患者的透析记录中,并自动存贮数据,方便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情况,免去手工记录数据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硬件采用32位高速嵌入式处理器、大规模闪速存储技术和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工艺设计;软件采用实时操作系统Vmax构建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采用C语言编制,可实现与各种血液透析机数据同步的功能,并可通过专用网络向上位计算机实时传输透析机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数据和血液透析机的运行参数。实际应用表明,该血透数据集成采集技术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临床适用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机;数据采集;数据集成;血透信息系统
1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基于安全、有效的目的,血液透析中心在血液透析和治疗过程要求对透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但是,这些数据仅仅停留在设备中或显示在设备屏幕上,没有能够被采集、分析、浏览、存储以及再利用,没有能够为临床诊疗、科研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监测系统实现监督、报警、回顾、分析等功能来实现数据的处理及再利用。
国内血液透析中心的现状是血透设备品牌多样化、数据接口各异。虽然,部分透析机可提供自有品牌的数据读取器,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不同品牌、型号的透析机数据读取器与软件系统无法相互兼容;另一个缺点是这些数据读取器和软件系统价格昂贵,而且,原厂软件系统缺乏据临床实际需求而产生的定制化修改。这造成了建设成本过高、缺乏定制化修改或者定制化修改的周期长、代价大的情况。这也无疑了该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从硬件开发、连接方式、通讯协议等方面对血液透析中心的数字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实现与不同型号血透设备的互联以及相关信息的集成共享。相对国外厂家提供的集成方案,本文给出的方案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可定制化等特点。此外,本文还对血液透析中心信息平台建设给出了
[1-6]
参考意见。
1.硬件开发和信息集成
血液透析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实现三项功能:整合不同品牌的血透机的输出数据;整合透析液供给系统的输出数据;整合血透病人信息,实现病人上机以及治疗过程的全程记录。
血液透析中心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集成。目前,部分血透机的数据接口为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 232)数据接口,而部分血透机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数据接口。项目对提供RS232接口的血透机进行外置通讯设备的开发,而对不提供数据接口的血透机进行内置通讯设备
[7]
的开发。
1.1内置通讯设备的开发
内置通讯设备的开发难点在于生产厂商不提供包括任何的通讯协议内的关键技术资料,也可用的外部数据接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开发出内置通讯设备,以实现一个可用的通讯接口。开发内部通讯设备就要从分析血透机内部数据通讯原理和设备的内部接口入手,结合高速逻辑分析仪、存储示波器等工具的运用对血透机工作状态及内部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血透机内部的X631接口与血透机的地址线、数据线以及读写控制信号连接,再通过高速逻辑分析仪的数据跟踪后形成透析机的近似完整的RAM映像。通过分析目标数据特征,获得目标数据的具体地址,最后实现目标数据的实时采
集。
血透机内部数据通讯原理如图1。
[8]
图1 内置通讯设备接口和结构图
Fig.1 Interface and Instruction of Insi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1.2外置通讯设备的开发
外置通讯设备实现血透数据的获取,以及RS232数据接口对RS422数据接口的转换。硬件上采用32位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处理器,128 MB FLASH 程序存储器、 MB DRAM 数据存储器,以及32位地址总线,16位数据总线,4层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系统处理器核心电压1.8 V,IO电压3.3 V;外部电源采用AC220 V市电,变压器输出AC6 V供整流滤波电路使用;全桥整流,双Л型滤波电路设计;后级采用双线性稳压电路设计。整机采用低功耗设计。外部通讯接口采用隔离电源模块供电、光电耦合器隔离信号的设计模式。外部电源采用电源滤波器滤除尖峰干扰,过压、欠压、失压保护。
其中,透析机通讯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功能,是系统中处理优先级最高的功能模块,因此这部分功能必须占用系统中优先级最高的中断功能和快速DMA(Direct Memory Access)通道。透析机通讯接口为EDI双电平不归零物理接口。通讯模块采用于主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外围处理器构成,通讯时序和数据打包、解包均由硬件设备完成,与主CPU采用DMA通道进行通讯。 1.3 连接方式
部分血透机通过的RS232数据接口和外置通讯设备实现数据的通讯,而无外部接口的血透机必须通过自行开发的内置通讯设备实现数据的通讯。其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费森尤斯血透机(白色)通过内部通讯设备将X631接口转换为RS422接口后,连接到专用集线器;金宝血透机(蓝色)由外部通讯设备将RS232接口转换为RS422接口后,连接到专用集线器;集线器将数据发送到信息管理工作站,进行集中展示、存储和分析。
图2 设备连接示意
图
Fig.2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vices
1.4通讯协议
完成了外置、内置硬件开发并确定连接方式后,数据通讯面临的最后问题是设备接口的通讯协议,即往来数据包格式。本项目中,对血透实时数据的数据包部分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包定义
Tab.1 Definition of Data Packet
数据包
0x00 0x01 0x02 0x03 0x040x05 0x06 0x07 0x08
定义 保留信
息
动脉压力
静脉压力
跨膜压力
电导有效血流量
累计血流量
温度 UF_GOAL
1.5数据集成
如表2所示,血透机、水处理设备物理接口、连接方式、通讯协议情况各异,但通过外部通讯设备和内部通讯设备的开发,实现了接口的统一、协议的互认以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软件设计实现数据的集成。
表2 相关设备的物理接口、连接方式、通讯协议
Tab.2 Physical interface, Connection mode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of the Devices
设备 物理接口
无数据输出接口的
血透机 自制采集卡,RS422输出
带数据输出接口的血透机
水处理机
连接方式
通讯协议
RS232串口25孔(AK9X系列)RS232串口 9孔 或LEDER_7圆柱接口(AK200系列)
交叉网线直接连接 通用串口线连接,采用串口通用串口线连接,
到网络口转换器实现连接 采用串口到网络口
转换器实现连接
厂家不提供协议,请求应答方式,需要了解通请求应答方式 通过自制采集卡自讯协议格式 定义
串行通信中传输时间取决于通信的波特率。本系统采用的波特率为9600 bps,而数据提取和格式转换使用的处理器运算速度为50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由于血透单次采样数据量小,因此系统能达到实时数据的显示。图3例举了治疗过程时,部分血透参数在站的记录情况,包括流量、压力、电解质等信息。
图3 血透监测记录表
Fig.3 Hemodialysis Record Table
血液透析信息平台的设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式的可扩展的信息系统的原则上进行,基于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和HL7(Health Level 7)标准,实现和透析中心的设备(包括透析机、水处理设备等)及其它医疗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各种血透信息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医护人员可便捷地对血透信息进行分析、浏览、存储以及再利用。 2.分析讨论
我院现拥有120余台血液透析机,现通过1套监测系统、1台数据采集服务器、2台数据服务器建成了国内最早能实现不同品牌的血透机治疗数据同步采集的系统。该系统建成1年多以来,运行稳定,获得临床认可和好评。
高档血透机多为进口医疗器械,生产国与厂家各不相同,因此血透机协议的标准化和开放化在短
时间内无法实现。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数字化建设,打破国外厂家的垄断,自主研发了内置、外置通讯设备,实现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透机、水处理机的数据的采集和数据集成。尤其是内部通讯设备的开发,运用了高速逻辑分析仪对数据实现分析和翻译。最后达成协议的标准化输出,实现所有血透设备的数据通讯。
原厂的管理系统需求来源于国外的管理理念和流程,且不支持修改。经考察,原厂提供的管理系统并不适合国内的临床需求和管理要求。我院自主开发的血透管理系统还包括了病人登陆系统、血液透析排班信息系统、患者电子病历管理、患者完整的监测和治疗记录系统、患者透析自动排班系统、设备及耗材管理系统、血透质量控制系统等定制化系统来辅助血透中心的日常管理。经过临床验证,该系统具有采集数据准确、迅速,数据显示同步、实时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中心的效率和质
[9]
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通过研究血透机数据结构,自主开发硬件和软件设备来建立数字化血液透析中心,具有建设成本低、定制化修改的周期短、代价小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借鉴。
当然,随着血液透析中心数字化建设的深入,临床应用需求不断地被提出,相应的软、硬件也会不断地更新换代。例如在传输方式上,血透设备通常采用的RS232方式具有传输距离短的缺点,因此本系统采用了传输距离更长的RS422接口。但考虑到有线网络的局限性以及医院无线网络的逐步实现,血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是血液透析中心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本系统下一阶段的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3.总结
本文探讨和实践了血液透析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数据集成以及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与解决办法。鉴于国内血透相关设备的多样性、接口不统一,甚至无接口的实际情况,结合本院实际建设的成功案例,本文给出的方案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实用性较强等特点,以期医院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 Jung Hye Seung, Ahn Hwa-Young, Cho Young Min, et al. Blood Glucose Levels Measur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According to Hemodialy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Diabetes , 2009, 58: A504-A504.
[2] Raz HR, Jehle HU, Christinat V,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ISO 9001:2000 in a public hemodialysis unit [J]. Swiss Medical Weekly, 2008, 138(47-48): 9S-9S .
[3] Cornalba C, Bellazzi RG, Bellazzi R, et al. Building a normativ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clinical a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hemodialysi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2008, 12(5): 678-686.
[4] Revuelta, KL, Barril G, Caramelo C, et al. Developing a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re system for hemodialysis, quality group, spanish society of nephrology [J]. Nefrologia, 2007, 27(5): 542-559.
[5] Ozaki M, Okabayashi T, Ishimaru T, et al. A new monitoring system of urea in a waste dialysate for hemodialysis [J]. Blood Purification, 2007, 25(4): 347-347.
[6] Schwab SJ. Infection rates of the LifeSite hemodialysis access system – Reply [J].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3, 63(5): 1963-1963.
[7] 施孟佶, 桂勋, 陈小平, 等. 高效串口并发通信模型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9): 61-.
[8] BrockJ.LaMeres, 高速逻辑分析仪探测 [J], 电子设计应用, 2004(10): 95-96, 1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EB/OL]. http://www.moh.gov.cn/open/tjxxzx/gjwsxxhjs/ 1200309270009.htm, 2002-04-27/2011-11- 02.
血透中心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的实践
作者:作者单位:
郑骏, 冯靖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科,浙江杭州 310003
引用本文格式:郑骏.冯靖祎 血透中心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的实践[会议论文]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