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年第5期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耿良琚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上海200231) 摘要: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像科学家一样, 通过自己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而不是为了营造表面热 闹的“作秀”。应该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 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学习;理解与掌握 这些年来,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我们发现要 想帮助学习者理解教材,并使学习者的心理机能 得到发展,必须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种学 习热情的培养,关键在于授课者的引导与挖掘。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正是授课者调动学 习者探究动力的重要方式。有时,教师上一节课, 会为了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情境而绞尽脑 一不是味了。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 教学情境,凸现数学“本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 学实践,在此作初步的探讨。 明确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在内容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等教学要 求,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 汁,求新、求变似乎成为了大家永远追逐的目标, 但教师恰恰忽视了创设情境只是教学形式的一 种,而不是教学目的,更不是教学之根本。特别是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有别于 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 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 会”。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 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 其它学科,正如英语课的情境教学强调语言氛围、 美术课的情境教学强调视觉氛围一样,数学课的 情境教学也要强调逻辑氛围。如果一味地求新、 求变,不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尊重数学学科的 自身特点,那么结局只有一个;数学课越来越像活 动课、表演课,失去了数学课本身固有的魅力。就 如同在香浓的咖啡里,不断地加进糖块一样,变得 收稿日期:2010-09-01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经历个人亲 自探究和发现,获得包含学习者各种情绪的最有 价值体验,这是一个人将学习完全内化的过程。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耿良瑁(1979一),女,湖北武汉人,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第5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形 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但所有创设的情境 都要围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内容为基准。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数学思想、启迪数学思维 的主阵地,要尽可能多地创设理解数学知识的环 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掌握 数学的表达方式、搭建数学的概念框架。一线的 数学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责任,切实保 证数学课的“数学昧”,让孩子们学习精准的数学 内容。 二、创设恰当数学教学情境,让教与学事半功倍 说到“教学情境”,教师立马会联想到有趣的 故事和多样的游戏。没错,这些都是教师经常会 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它们大都极好地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但如果教学单 单只注重兴趣,往往很难到达教学的深度;同样, 如果只关注了教学的深度,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故事与游戏时,要 把握好分寸与尺度,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多问问自 己:“这样的安排对于数学教学有多大的帮助 呢?”,“通过这些方式的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 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多少呢?”笔者认为, 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更是所有关注 教育的人最关心的。除此之外,数学课堂中的教 学情境还要求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因 地制宜地创设有效情境。归根结底,任何情境的 创设都要联系实际:一是学生实际;二是教学实 际。因此,在数学课的情境创设中,笔者编了一句 口诀时刻提醒自己:“一个目标记心中(即教学目 标);二个实际备课前(即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学生 学习实际和教材教学实际);三个要求常关注(即 学生的学习要求、家长的指导要求、不同学生的成 长要求)。”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 将教学情境的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 4种: 1.问题情境 问题源于情境,“情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背 景,此背景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历相 】】2 关,因此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应该是联系学生求知 实际,并且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积累“插得上嘴”、“亟待解决”的,否则问题 情境只能够成为一种形式,而不能发挥它真正的 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 生求知心理问制造一种“不和谐”,这种“不和 谐”,应该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与遇到的新问题 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一种学习者通过自身探 究、理解能够化解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往往 是学习者努力探究的动力所在,也是激活思维的 关键点。 如:教师在教学第二册的“统计”时,学生已 经有了“一个格子表示一个单位”的基础,那么在 教学“一个格子表示二个单位”时,教师没有按照 常规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再让学生比较与以 前所学内容的不同,从而揭示“一个格子表示二 个单位”这一个主题。因为上课前,教师就对一 年级孩子关于统计这一内容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 查,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们不理解:“为什么 要一个格子表示二个单位?一个格子还能表示三 个、四个、甚至多个单位吗?”于是,教师在上课 时,出示了一张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单位”不能 解决的统计表:即图表上的格子只有10个,但孩 子们的统计数据却是16、18,已经远远超过了10 个单位的数,如果用昨天学习的“一个格子表示 一个单位”,是不行的。“怎么办?”学生议论开 了,自主寻求解决办法。“如果我们今天的统计 结果是46、48呢,仍然是这张表格。你会怎样设 计呢?”教师疑惑地问道。“我会把一个格子表示 5个单位。”其他学生赞许地点点头。突然,一个 声音高声响起:“老师,如果数据更大一些,那我 是不是可以让一个格子表示一千个甚至是十万个 单位呢?”面对这样唐突的问题,此时的教师也愣 了一下,沉思数秒便马上随声问道:“到底能不能 像他说的一样,一个格子表示一千个甚至是十万 个单位呢?”全班沸腾起来,各抒己见。“大家好 像都很有道理,该听谁的呢?”教师面露难色地看 着他们,学生们也陷入了思考中,教室一时之间特 别安静。“那谁知道我们黑板上的统计图表,一 个格子表示的数量单位为什么会不同呢?”教师 耿良瑁: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打破沉寂、脱口问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所要表 示的数据不同,数据越大,我们一个格子表示的数 量单位就越大……”嘴快的学生抢先回答到,其 他学生也像恍然大悟一样,纷纷举起小手。学生 对答如流,通过自主探究已经把这一部分的知识 消化、吸收并加以扩展运用了。 2.游戏情境 这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情境 教学方式。特别是小学生大多具有调皮、好动的 天性,让他们乖乖地坐在那儿,几十分钟不动地听 你讲课、参与课堂教学,几乎是不可能。怎样才能 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呢?创设有趣的游戏情 境,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游戏的创设必须要有针 对性、层次性、创新性。这里的针对性是指,游戏 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要为教学目标服 务,不能过简或者过繁,要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消 化、理解数学知识的“催化剂”;其次,层次性是指 游戏的设定要像我们平时上楼梯一样,具备递进 感,如若不然,活动难保实效;最后,创新性是指我 们创编一个游戏时,要放宽眼界敢于在旧游戏的 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引申出新的游戏方式,否则再 好玩的游戏也会让孩子们厌倦。只有做到以上三 点,游戏情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自身 的魅力与威力。 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 就创设了“隔袋猜物”的小游戏,方法是将立体图 形都放人一个布袋,把布袋的口扎紧。让学生通 过用手摸来猜测该物体的形状,并说一说理由,从 而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随后,教师创设 了“隔空猜想”的小游戏,就是在刚才“隔袋猜物” 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旁边同伴的叙述 说出图形的形状,帮助学生进一步地辨别、区分特 殊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的 不同。由于游戏形式新颖,学生"f/ ̄,7t7.喜欢,注意力 高度集中,生怕自己听漏了、猜错了,课堂节奏紧 凑,效果自然就好了。 3.表演情境 这样的情境模式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得比较 多。它只针对一些特殊的内容或者环节。表演情 境,顾名思义是指既有表现,又有演出。这些参与 者自然是学生自己,但它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表演”,这里的表演情境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表 现与演出,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 如:执教“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于人民 币虽不陌生,但谈到运用还是不熟悉。所以,教师 就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让学生“用人民 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扮演售货员,二 人扮演顾客,最后一人扮演收银员,每笔“生意” 都要对帐。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 乎。活动结束后,有一些学生本来不太理解元、 角、分的换算,但在这个游戏地实际操作中,也逐 渐明白了各种单位间的换算。这就是表演的妙 处,让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直观了、生动了,增强 了孩子们的实际体验,……这些都是教师或家长 的“教”无法替代的。由此,教师也真切体会到了 创设表演情境的好处: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 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之积 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4.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数学的目 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应从 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数学味道的生活情境,使学 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 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解决问题 的能力。 1 ̄ ̄I1:在教学“千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时,由 于时间邻近“十一黄金周”,许多家长都有带孩子 出游的打算,查遍热点旅游线路后,发现丽江—— 大理——昆明的距离正好是用三位数表示的,与 学生要学习的“千以内数退位减法”,在数据上十 分吻合。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以云南旅游作 为情境主线,制作课件:放大地图上丽江——大 理——昆明的距离图,并且在旁边用醒目的数字 标明路程、导人新课,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主 题是学习千以内数退位减法。然后,通过学生自 主探究,解决在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巩固千以 内数退位减法的知识要点。 l13 第5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三、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体会与反思 在工作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要“举一反 三”、“活学活用”,其实教师自己也是一样。要想 创设恰当的情境,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活用教材”。“活用”必先做 到“活学”,也就是要求从教者自己要吃透教材, 了解课本上每一道题前后衔接的关系,每一个知 识点在小学阶段的作用;更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 平、理解盲区,做到先向课本学,再向学生学。教 师适时换位思考:既站在编书者的角度来看教材, 又能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教材,客观地分析、使用 教材,掌握教育引导的主动权,有效使用教学方 法、教学节奏。这样创设的情境才是保质、高 效的。现对于笔者个人在情境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小结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 要想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一种与教学问题相关 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在好奇心地驱使下,饶有兴趣 地思考问题。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情 境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 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的难度要求保持相对 一致。最好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引起认知冲突,唤 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其次,在执教过程 中,教师不应以出现所有课前预设的问题为评判 教学成功的标准,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忽视、不怠慢突发问题,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为宗旨,并能追根溯源引导孩子理解、找寻解决问 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领悟 知识获取的全过程,这种体验会因为个体的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短时期内,这种差距可能 是较大的,但在日积月累的训练、学习中,所有的 学生必然都会有所长进,这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缩小。 2.创设游戏情境的局限性 游戏情境地创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 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节课的游戏设定不 能太多、活动量不能太大,否则很难使他们进入预 114 定的学习状态。最好是动静结合,如同悦耳的旋 律一般,时而激昂、时而悠扬,富有感染力。这样 才能调动积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事半 功倍。同一种游戏方式在一节课中的出现频率不 能太高,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视频游戏,丰富的视觉 效果的确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但同时也 会让学生的眼睛产生视觉疲劳,时间长了还会影 响视力发展。一周之内,游戏形式的变换花样也 不能太多,因为理解和适应一种游戏的游戏规则 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毕竟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 为了琢磨教师设定的游戏而浪费时间,要让学生 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理解与探究数学知识的重、难 点上,切不可主次颠倒。 3.在表演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表演情境是展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场 景。鉴于这样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 关注学生们知识运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待人接 物的礼仪,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们不仅 “知书”、而且“达理”。许多时候,教师会发现孩 子的生活习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 惯。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有针对性的表演情境, 让孩子影响孩子,让孩子教育孩子,在探究数学知 识的同时培养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运用 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不要讲得过多,语 言过“白”;更加不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孩子出 现错误就“及时阻止”,这种看似有效的“指导”, 往往会让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止步不前、畏 首畏尾,要知道许多的宝贵经验就是在一次次失 败中积累的。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体会、 思考,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使其 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理清思路,调动内在的 探究激情。在整个表演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牢 记自己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 功能,引领学生生生互动、以点带面才是执教者的 重大贡献。 4.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生活情境毕竟有别于真实的生活,它是让学 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的载体。一节课 中,最好以一个生活情境为主线索,贯穿教学活动 的全过程,拉近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这样 耿良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才会让人觉得自然、生动、具有亲切感。将教学内 创设恰当情境,凸现数学“本味”,把学习的 容由易到难地贯穿其中,就如同建筑行业中使用 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 的“脚手架”一样,通过支架作用把学生的思维发 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在实际的教 展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 学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发的状况或意外,有 一步一个台阶的支持,这样他们才不会惧怕遇到 一些可能是始料未及的,但只要坚持“多思、多 的新问题。 想、多问”,注重积累前车之鉴,相信我们的教学 综上所述,各种情境的设立要找准时机。在 之路肯定会越走越宽,迎来最灿烂的微笑。 笔者看来,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的知 识搭建平台,因此在设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搭 参考文献: 建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平 [1]张卓玉,王维平,马兆兴,常学勤.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 台获取新知?每一次的设计方案都要多问问自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北京: “为什么?”弄清数学知识与情境创设的主次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分配时间, [3] 吕渭源.有效教学草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真正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归根到底,一句 话,教师教得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明明白白。 On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GENG Liangjun (Shanghai Xuhui Distirct Yifu Primary School,Shanghai,20023 1) Abstract:In Math class,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s to let student guided by teacher to explore and learn like a scientist,to ifnd out the cause effect and inter—relationship of changing things,not to make a lively“show”.What we should do is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d and master the real content of mathematics,motivate their enthusiasm,cultivate their strong interest of learn- ing,bring them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y combing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practice of life and creating an appropriate teach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create environment,explore and learn,comprehend and master [见习编辑:房巍,责任编辑:子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