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期中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
1.古诗文默写填空。
(1)描写桃花源中人生活安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小石谭记》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4)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1). (1)【答案】黄发垂髫 (2). 并怡然自乐 (3). (2)凄神寒骨 (4). 悄怆幽邃 (5). (3)溯洄从之 (6). 道阻且长 (7). (4)海内存知己 (8). (5)波撼岳阳城 (9). (6)微君之躬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小题(1)中写生活安定即家中老小“怡然自乐”。小题(2)中,描写环境气氛的是“悄怆幽邃”,内心忧伤凄凉即“凄神”。小题(3)中,也可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本题中的“髫、邃、溯、撼、躬”等字容易写错。 2.古诗文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2)惊起却回头,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中人老少和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1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窈窕淑女
(2)有恨无人省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古诗文默写。(8分 )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
(2)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3)《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4)四面竹树环合, , , 。 (《小石潭记》)
【答案】(1)在水一方。(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请将以下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每空1分)
(1)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贺敬之《回延安》 )
(3)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蒹葭》)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
(柳宗元《小石潭记》)
2
(5)《关雎》中统摄全诗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
是: , 。 (《关雎》)
【答案】 (1)欲济无舟楫 (2)再回延安看母亲
(3)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4)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5.(1)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了许多美景,“佁然不动,___________”写出了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样子;“___________,明灭可见”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悠远。(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俶尔远逝;斗折蛇行
6.古诗文默写填空(5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2)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7.古诗文默写(共5分)
3
(1)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3)庄子《北冥有鱼》中展现大鹏“徙于南冥”磅礴气势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 。”
(4)孟子曾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也曾用“ , ”表达过相同的理念。
【答案】(1)曲径通幽处;(2)零落成泥碾作尘;(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