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关于Na2O 和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白色固体 B、其摩尔质量相同 C、都能和水反应生成强碱溶液 D、都能和水反应生成O2 参: C 略
2. 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OH-和NH4+ B、H2O和NH3 C、F和OH- D、O2-和NH4+ 参: B 略
3. 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之间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e(OH)2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
B. 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S2-易被氯气氧化,均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C. 中学教材所附周期表中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H3RO4 D. HF的沸点比HCl 高,是因为H-F键比H-Cl键强
参:
A
【详解】A.Be与Al在元素周期表处于对角线关系,所以性质相似,Be(OH)2也为两性氢氧化物,故A正确;B. ②S2-易被氯气氧化,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但是次氯酸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根据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大小判断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更不能由它们的稳定性为判断,应该根据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大小判断,故B错误;C.第15列元素为ⅤA族元素,最高价为+5价,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故C错误;D. 由于氟化氢中含有
氢键,所以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二者的沸点与H-F键、H-Cl键的强弱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在比较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时,究竟是比较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还是比较分子内共价健的强弱,学生极易混淆,需要反复强调。
4. 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及试剂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 ②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硫酸、醋酸、次氯酸的稀溶液中,溶液都呈红色 ③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硅酸钠的水溶液都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④氯水、稀、银溶液、碘单质都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⑤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 ⑥石英、水晶、玛瑙、砂子、陶瓷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参:
B 略
5. 除去乙烷中乙烯的办法是
A.点燃 B.通过溴水 C.通过浓硫酸 D.通过石灰水 参: B
6. 下列变化过程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碘的升华 B、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C、食盐溶解于水 D、氯气溶于水 参: A 略
7. 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MgCl2、FeCl2、Al2(SO4)3、(NH4)2SO4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是 A.Ba(OH)2 B.H2SO4 C.NaOH D.AgNO3
参:
C
8.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C.酒精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参:
A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酸、碱都具有腐蚀性,但相对来讲,酸性、碱性越弱,腐蚀性越弱;
B、试管内液体过多,加热时容易溅出伤人;
C、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D、量筒不能受热.
【解答】解:A、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A正确;
B、试管内液体过多,加热时容易溅出伤人,故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错误;
C、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故当酒精着火时,如果用水灭,不但不能灭火,还会增大着火面积,应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
D、量筒不能受热,故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的常见的操作正误的判断以及危险的处理,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酒精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湿抹布盖灭.
9.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A.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
C
解析 乙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乙醇和碳酸钠溶液互溶,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10. 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参:
B
A、补碘指的是碘元素,如碘酸钾,不是高碘酸,错误;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正确;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
睛,错误。
1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铝与稀盐酸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 参: C 略
1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SiO2
SiCl4
Si
B. FeS2SO2
H2SO4 C. N2NH3NH4Cl(aq) D. MgCO3
MgCl2(aq)
Mg
参:
C
试题分析:A.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盐酸不反应,不能一步实现反应,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二氧化硫和水不能一步转化,故B错误;C.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两步反应能一步实现,故C正确;D.碳酸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电解得到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不能直接得到金属镁,应是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故D错误;故选C。
13.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NA 参:
C
14.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参: 略
15.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砹(At2)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C. 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 硒化氢(H2Se)是比H2S稳定的气体
参: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K2CO3、K2SO4、Cu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此白色固体溶于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滤液为无色。分别取白色沉淀和滤液备用。 ①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沉淀溶解完全,且有气体生成。
②向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沉定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
(1)该白色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白色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
(1)K2CO3、BaCl2 NaCl (2)Ba2++CO32-=BaCO3↓ (3)BaCO3+2H+=Ba2++H2O+CO2↑
白色固体溶于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碳酸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过滤后,滤液为无色,则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①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沉淀溶解完全,且有气体生成,则沉淀为碳酸钡而不是硫酸钡,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钾;②因为白色固体含有氯化钡,向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再加入稀,沉淀不溶解,但无法说明有没有氯化钠的存在,即白色固体中是含有氯化钠无法确
定。(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K2CO3、BaCl2,不能确定的物质为NaCl;(2)白色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3)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在做推断混合物的组成时,若既没有确定有也没有确定没有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一定是可能存在的物质,应该要注意这种情况。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族 周期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1)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2)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
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3) 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写出它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
离子方程
式 。
(4)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
程: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表示①与③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
是由 (填“极性”“非极性”下同)键形成的。
参: (1) Ar 。
(2) HClO4 ,___KOH___。
(3) Al ; Al+
3+
2O3+6H=2Al+3H2O
(4) , 离子
(5) , 极性 。
18. (1)NaHSO4是一种酸式盐。2mol/L的NaHSO4溶液与1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Na与FeCl3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11.2L 22.4L 28.0L n(Cl﹣) 2.5mol 3.5mol 4.0mol n(Br﹣) 3.0mol 2.5mol 2.0mol n(I﹣) x mol 0 0 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参:
(1)2H+ +SO42-+ Ba2++2OH-=BaSO4↓+2H2O
(2)6Na+6H2O+2Fe3+= 2Fe(OH)3+ 6Na++3 H2 (3)1:2:1
【详解】(1) 2mol/L的NaHSO4溶液与1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即NaHSO4与Ba(OH)2按照物质的量2:1反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SO42-
+ Ba2+
+2OH-
=BaSO4↓+2H2O。答案:2H+ +SO42-+ Ba2++2OH-=BaSO4↓+2H2O
(2)Na与FeCl3溶液的反应是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6Na+6 H2O+2Fe3+= 2Fe(OH)3+ 6Na++3 H2;答案:6Na+6 H2O+2Fe3+= 2Fe(OH)3+ 6Na++3 H2。
(3)当通入Cl2的体积为11.2L时,溶液中I﹣还有剩余,即氯气只与I﹣反应: Cl2+2I-=I2+2Cl-,生成1molCl-, Cl-初始物质的量是(2.5-1)mol=1.5mol;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Br-初始物质的量是3mol,当通入Cl222.4L即1mol时,被氧化的 Br﹣物质的量为:n(Br﹣)=3mol-2.5mol=0.5mol,由反应Cl2+ 2Br﹣= Br2+2Cl-可以知道,消耗n(Cl2)=1/2n(Br﹣)=0.25mol,所以Cl2+ 2I﹣= I2+2Cl-中反应消耗的Cl2为:1mol-0.25mol=0.75mol,因此原
溶液中的I﹣为:n(I﹣)=2n(Cl2)=0.75mol2=1.5mol,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5mol :
3mol : 1.5mol=1:2:1,因此答案是:1:2:1。
19. (15分)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红
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 + H2O → B + C ② C + F → D ③ D + NaOH F + E + 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 D 、 E 、F ;
(2)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反应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 ①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 。 ② 。 ③ 。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
(15分)(1)A NO2 B NO D NH4NO3 E NaNO3 F NH3
△
(2)① 3NO2 + H2O = 2H+ + 2NO3— + NO 1:2
催化剂
③ H+ + NH3 = NH4+ ④ NH4+ + OH— ===== NH3↑+ H2O
(3)4NH3 + 5O2 ====== 4NO + 6H2O((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