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业区位说课稿

农业区位说课稿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及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的重点是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4说教材的组织与处理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目为第一课时,第二为第二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 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

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使用问题引入的方法。用时事法以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农”。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进行大区位的含义的教学。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中两幅地理景观图,引出区位的含义,并归纳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二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教学

用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两幅地理景观图进行比较,层层设问,最后讨论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运用这两个活动可以帮

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并且还能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这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教师进行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第二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城市周边农业发展变化”,“海南岛大规模蔬菜栽培”等案例来说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

第三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温度,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3、巩固新课

由学生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4、布置作业

思考影响自己家乡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本节课我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是采用板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