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02期 科技圈向导 ◇高教论述◇ 试论马克思的科技观对我国自主创新道路的启示 郭丽瑾谈新敏 (郑州大学马克恩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马克思历来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归纳总结马克思的科技观的主要内容,进而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中得到对我国 建设自主创新道路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科技观;科学技术;自主创新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科技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 迫切要求,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在马克思的科 技思想的指导下.把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战 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 要。 是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恩格斯说:“过去的资产阶级向大 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作为培养他们的政治活动的最好原料,而工人 阶级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同其他专 门人才.因为问题不仅要掌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握全部社会生产。而 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漂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 1.马克思的科技观发展的历史背景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论证了劳 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 的观点。这表现了科学技术是和劳动一起发展起来的。在十八、十九世 纪,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 转化定律.细胞学和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时期.使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 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联系的清晰图画”。正如恩格斯所说:“有 了三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 了”。特别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 础”。“我们可以用来当作历史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可以说, 没有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 所以马克思的科技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 3.马克思的科技观对自主创新道路的启示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大 地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 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 幅度提高科技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利于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而当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不足.依然处于技术依赖和模仿创新阶段.重大技术装备和核心技术 2.马克思的科技观的主要内容 2.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最早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的范畴.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力也包 括科学”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 知识形态的.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科学技术是一 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生产力.一种精神生产力.~旦应用于社会实践生 产中就成为了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 产率。“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 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 的发展。” 2.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马克思始终重视和关注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他 仍然依赖进13.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有较大差距 这一系列严峻的形势让领导集体提出了“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重要思想。 从马克思科技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早 目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在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加速科技向 生产力的转化 科学技术不是直接生产力.只有想方设法地把科技成 果尽早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才 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3.2自主创新是对人类发展史的精辟总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 大动力 马克思科技观的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 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出发.把科学和技术都当作社会现象来考察 科 学技术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果.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动态化 的科研过程既是认识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因而科学技术是人类所特 有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能源所在 而自主创新也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对人 类发展史的精辟总结。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自主创新、不断追 求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当 更是证明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历史上的科学发 非常重视科技广泛直接的社会功能。他将科学技术看作“历史的有力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杠杆”、“最高意义上的力量” 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一 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科学技术对社会有推动作用.那 么自然而然地,自主创新也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部自然界和人的关系史.而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就是实践 3-3抓好富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才和全社会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 自19世纪以来.科技推动着社会向前飞速发展.大大地改变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更.马克思反复强调 3.3.1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马克思科技观指出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关键国用 科学技 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相互作用 他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 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就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发 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生产力在进步 社会主义存在的意义就在于 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根 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真正地生产力.而生 展和科技生产力的主力军。因此.产力发展的主要源泉就是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 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必须要 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 产力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3科学技术人才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性、创造性.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3.3.2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尽管处于科技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年代.马克思不可能对科技 人才做出超越历史全面系统的论述,但马克思从来都十分肯定和重视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 科技人才的作用。他在《资本论》中指出,工程师、机械师都是“高级工 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青少年的培养上.要注重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鼓励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下转第69页l 人”,强调了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特殊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尤其 作者简介:郭丽瑾(1985一),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现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 与科技研究。 谈新敏(1957一),男,汉族,河南荥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中原文化发展研究。 ◇高教论述◇ 科技嚣向导 2012年第02期 军校学员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培养 王彦涛蒲亚洪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摘要】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本文在阐明学员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学员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分别从指导学员转变学习 理念、强化意识教育、树立科学化现代化教育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学员;教员;自主性;创新性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 和认知取向。自主创新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 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地意识和反应能力.并在学习方式中创新 灵活地运用现代化学习方式,主动、双向、探索和研讨的学习过程 当 今社会,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军事高科技、军事理论、军 事战术和战法持续创新.军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还要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 因 此,学员只有具备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己有.才能 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本文就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 乏创新能力。而“我要学”则要求学员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分析自己 现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情况,主动思考和设计自己的学习.制定出 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只有把目标搞清楚了,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才 能解决好学习的动机和动力问题,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强 调自主性学习的目标意识,是因为目标具有导向、诱发、和激励的 作用。目标越大,激发人的积极性越高,信心就越足.实现目标的 可能性就越大。运用这种方法开展“自主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 学员自身的竞争意识,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2在学习内容上.指导学员由“泛学”向“精学”的转变.强化学员 的开放意识 “泛学”和“精学”.是解决好课内“教”与课外“学”关系的良好途 1.1学习方式现状调查 径,是树立开放的学习观的现实体现。精学.就是掌握书中的核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心观点和贯穿于理论体系中科学方法.就是能从纷繁复杂的海 要。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军校学员的学习方式仍然相对落后.主要表现 量信息中跳出来,把握事物联系的主线和关节。在信息时代.每 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被动接受型。部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习惯 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应对知识爆 于上课听讲、记笔记,不善于思考与质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 炸时代的信息冲击和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必须重视学习 被动接受状态。二是书本型。部分学员学习途径单一,只重视死记硬 的开放性。要让学员主动参与.就是给学员自主学习探索的权 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知识型 部分学员重知识轻能力、 利.在学习过程的每步先让学员尝试.把学员推到主动的位置上. 重记忆轻思考、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只关心知识量与考试成 反手让学员自主学习.这样才可以逐渐开发学员的学习 学员学习 中要重视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吸收,要胸怀开阔、眼界放宽.尤其要利 绩,至于能否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能否有所创新则关心甚少。 1.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用听课、研讨交流等时机,提高对信息的占有率。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市场经 2.3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强化学员创 新意识 济形势下,受当前社会主义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的是 风气的影响.人们更加重视物质上的实惠.部分师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发生了变化.学习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普通的“学会”仅仅是一个完成学到了知识的过 从军校内部进行分析.一是教学、管理方式单一,学员主体地位体 程。随着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军事人才知识结构的必须 学习”,不但要接受来之“鱼”,更要掌握“渔” 现不够。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军校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不断更新。学员要学会“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院校尤其要广泛开展 与同质培养.采用单一的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院校本身所具有的文 之术,以“渔”获“鱼”.总结推广自主式教学法、研讨式教 化功能与学术功能.制约了学员的创造性发挥:课堂多是采用传统 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以教员为中心的集中授课、“满堂灌”和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 二是 学法、课题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 学员评价方式单一。部分军校在学员评价体系构建上.过于看重学 员的创新意识.教育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要敢 员掌握的知识量,考试形式过于突出笔试,评选优秀学员、优等生 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不随大流,不轻信结论:于探索、发现和否定:要善于概括、归纳和总结,始终带着创新意识 等奖励措施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不能形成多点交汇的评价方式 去学习。这样.才会增强学习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提高学习效果。 2.指导学员转变学习理念.强化意识培养 宋代学者朱熹讲:“事必有法然后可能。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 是.则无以学” 意思是说.无论教员和学员都必须讲究方法 学员在校 期间学什么、怎么样学习、学得好不好,既取决于教员的引导,更取决 于学员自身。 2.1在学习观念上、指导学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强化学 员的目标意识 学员要从学习的后台走到前台.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要 我学”是以听、记、背、抄为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刻录知 识、克隆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无形中制约了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 挥,其结果是学员所学的东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严重缺 1.军校学员学习方法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树立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教育思想、教学管理 观念发生力深刻变革 军校广大教员、教学管理者及学员要加强现代 化教育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学员自主学习方创新式奠 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学员自主创新方式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 育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深入系统地研究学员 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创新能 力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员自身知识、能力 J 和素质的全面发展。_ (上接第70页)更离不开科技知识在全民中的普及,因此必须把提高全 [2]程萍.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JJ.科技管理,2003,(1):1 1—13. 民族的科学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全面推进。 [3]乔瑞金.马克思科技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6—159. [4]王春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含Y-[J].科技管理,2003,(2】:23— 25. 【参考文献】 [1]吕如强.我国的自主创新[J].唐山经济,2006,(12):12—13 [5]李赞.浅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J1.希望月报,2007,(1O):5—6. [6]王渝生.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新华文摘,2007,(1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