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础及墩身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施工
由于桥位距离河道较近,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深度达到2.0m,地层为透水系数较大的大颗粒圆砾土。采用明抽或大口井降水。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以上30cm左右时,改用人工挖土并整平基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
2、扩大基础
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拼装,安拆使用吊车,支撑采用外侧支撑的方式。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结合吊斗方式,分层浇筑中,每层厚度控制在45cm以内。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钢筋和模板的稳固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预留基础与墩台身接茬钢筋。混凝土浇筑初凝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其质量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坑的回填工作,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3、墩台身施工 ⑴模板工程
墩台身轮廓尺寸和表面光洁度,通过模板来保证。因此,模板必须结构紧密,尺寸准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多次利用。
桥墩圆端部分采用加工定型钢模,直线段部分采用大片钢模板拼装形式,桥台采用组合模。
墩台托盘及顶帽模板:采用加工定型模,内涂机油。
台身及顶部模板:桥台采用组合钢模板拼制,异形部分采用木模
内钉铁皮,且严格控制好各部尺寸及标高。
支承垫石模板:根据设计图纸所规定形状尺寸,采用模板内钉铁皮的方式。施工时待顶帽灌注完毕后,再支立垫石模板,时间不超过45分钟。
锚栓孔位置控制情况:采用实心圆木模,在施工顶帽钢筋时将锚栓孔位置留出。如因钢筋过密无法避开锚栓孔时,可将钢筋断开,并用短筋控制。锚栓孔模板可在支承垫石上放线定位。安插时其顶面要比垫石低约5mm,在垫石混凝土初凝前,随时转动圆木,混凝土初凝后将圆木拔出。
⑵墩台混凝土的灌注 ①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采取搅拌站集中搅拌,罐车运输。 ②混凝土的浇筑
浇注前,先检查模板的位置及尺寸,钢筋及预埋位置、数量及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是否已润滑,并将模内的一切杂物清除干净。
混凝土浇筑采取连续分层进行,每层保持在25~40cm,但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25倍。墩台身混凝土的浇筑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由中间向两端呈阶梯形的灌注方式,避免混凝土集中在两端或中部而导致顶帽的收缩龟裂。灌注速度要求在先浇注好的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的浇注。
墩台身、托盘和台顶的混凝土分阶段浇注。当墩台身混凝土浇注
到距设计墩台顶30cm时,停止浇筑,钢筋就位,检查完毕后继续浇筑,不留工作缝。支承垫石模板及钢筋在顶帽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安设,时间不超过45min,浇注混凝土时不做工作缝处理。
③混凝土的振捣及养护
混凝土的浇注与振捣密切配合,施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层厚及时间严格掌握,当混凝土面不产生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平整开始浮现薄层水泥浆时,停止振捣。
在混凝土浇注完10小时后,即以帆布覆盖其表面,并经常洒水。如在炎热及有风的天气提前覆盖和洒水。
养护持续进行,直至达到混凝土设计标号的70%为止,且不少于14天。拆模时按规范要求的期限,以免破坏墩台混凝土表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