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广域网技术
网络按地理位置(距离)存在三种形式,分别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广域网指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一般是指覆盖整个国家的网络(CERNET、Chinanet)甚至连接到国家之间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
实际上广域网是通过广域网技术将局网再进行互联,实现了更大的网络,具有LAN---WAN----LAN的结构
5.4.1 广域网的参考模型
广域网一般工作在网络层(以下的三层),主要由各层的协议构成。
5.4.2 广域网的标准协议 1、物理层协议X.21
X.21(是)用于DTE和公用数字网结点DCE之间的(协议标准)接口
X.21 规定了用户的计算机DTE在建立、维持以及释放一个呼叫时,应当与公用数据网的DCE交换哪些信息。
X.21规定使用15脚的插头座,并规定了各脚的功能定义以及工作规程。 2、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概念:
(1)主站、从站、复合站
主站、从站:在链路中处于控制地位,其它受主站控制的站成为从站。
复合站:双方地位平等,该站兼有主站和从站的功能。 (1) 命令和响应
在HDLC中数据链路的操作是通过交换主从站命令来实现的。主站向从站发命令(命令帧),要求从站完成某种操作(接收数据、返回数据等),接收命令的从站在完成操作后,向主站返回响应(响应帧)。
(2) 平衡系统和非平衡系统
非平衡系统:一边为主站、一边为从站。 平衡系统:双方是复合站,可以由任何一方进行控制。
(3) 正常响应方式(NRM)
NRM传输过程由主站启动,从站只有收到主站的命令后,才能进行传输。传输与链路管理都由主站控制。 (4) 异步响应方式(ARM) ARM可以由主站发起传输,从站也可主动发起传输,但链路的建立、拆除由主站控制。
(5) 异步平衡方式(ABM)
ABM允许任何一个站发起传输和进行联络管理控制。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1、 HDLC帧的格式
整个帧格式是48位+信息(I) F 是指示帧的开始与结束;
A主要标识从站的地址,主要用于点对多点的情况。
C 主要实现传输控制,存在三种帧,信息帧、监视帧、无编号帧
P/F位为探寻位,在命令帧中出现,在NRM方式中,P/F=1,表示请求从站响应。
信息帧的情况:
N(S)表示发送帧序号,N(R)表示接收帧序号(实际是接收的应答,表示已经正确接收N(R)-1以前的个帧。
监视帧:
RR——接收准备好 RNR——接收未准备好
REJ——拒绝(Go-Back-N) SREJ——选择性重发 无编号帧:无编号帧用于设定工作方式,链路管理等功能,由于没有帧的序号,故称无编号帧。
U帧通过5位(M)的不同组合,表示不同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