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我见

提高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我见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参与是发展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参与活 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 ● 许宝良金福利 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以美化家园、净化市场为例,予以 说明: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 (1)参与活动形成。引导学生经常关注附近农贸市 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 场的垃圾等卫生状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然后选择一 是培智班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 个恰当的时机组织全班同学到市场去搞卫生。 要,也是对培智班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 (2)参与活动准备。在净化市场活动中需要畚箕、 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培智班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 扫把等劳动工具,我们组织学生要求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促使弱智儿童从自然 于是,有的从班级里拿来,有的同学向兄弟、姐妹班借, 人向社会人转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八点做法: 有的从家里带来…… I_以起点为切入点,增强针对性 (3)参与活动经过。在活动时、教师精心组织、周密 “只要提供适当的先时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 安排,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做好分配给自己的 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的东西。”(布鲁姆语) 工作。 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培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关键是 (4)参与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前,老师组织引导学 能否提供“适当的先时与现时条件”。因此,我们从每位 生及时对活动进行多元化评价。 培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预备状态(起点)出发, (5)参与活动延伸。在该活动之后,老师还要引导 来确定提供什么适当的条件。 学生把学校、把家当作市场,及时打扫经常美化、净化。 在实践中,我们从培智班学生的智残程度、年龄特 4.以活动为落脚点,强调实践性 征和发展状态等方面出发,来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社会 技能是在练习中逐渐习得的。由于弱智儿童思维 适应性发展的个别化培养目标,再从每位学生的个别 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他们通常 化社会适应性培养目标来确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实 是在Et常活动中,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 施同活动、异目标,异标同达的策略。如在设计职业适 思维活动,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 应活动时,根据学生起点的不同,我们以除草活动为载 发展弱智学生社会适应性技能的有效练习形式,则更应 体,分别培养学生达到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会用工 指向直观的、物化的、可操作的、生活化的功能性生态活 具、掌握除草技术等目标。 动。为此,我们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 2,以爱心为突破点,诱发主动性 社会适应性技能:如通过开展自控式的管理活动和多元 培智班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冷眼和失败的体验,很 化(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活动,提高其自我管理的 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是的,是不能获得老 技能;通过“班内沟通一年级交往一全校交流一社区参 师、同学的喜欢的。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却 与”这一同心圆式的交往活动,提高孩子们交往沟通技 比其他人更强烈。因此,我们要用心理沟通的形式把自 能和社会交际技能;通过“四季特色体育锻炼活动”等来 己的爱洒向学生,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孩子们跑、跳、投掷等身体素质,为社会适应性技能 (1)重视心理投入,改善师生关系。我们对学生开 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我能行”系列活动和主题 诚在公布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唤起师生情感上 月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实用语算技能;通过参与教室布 的共鸣;与学生交朋友,拉家常,以诚相待,唤起心理相 置、活动室建设和学农基地建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 容,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消除 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的道德情操;瞄上社会,开 自卑的阴影。 展公益劳动、为民服务、你丢我拣和洁美家园活动,提高 (2)加强心理激励,增强内驱力。用张海迪、李义 其适应社会的技能;通过折、编、剪、塑等手工活动和唱、 强、李义峰等人的先进事迹和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积 画、弹、吹等娱乐活动,来提高积极休闲技能;通过掘地、 1 9 极向上的内心活力,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并 播种、除草、施肥、收割等活动来提高农业劳动技术。总 有层次、分阶段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等来调动学生的积 之,以活动为载体,使社会适应性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 极性。 中开展,在活动中完善。 3,以参与为生长点,强化主体性 5,以整合为提升点,着眼全面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个性社会适应性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仅凭一次或几 次活动就能达到目标的,它更需要各类活动间的协作与兼顾,因此,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要从全员、全面、全程的视角出发,整合各类活动的优势,兼顾个体活动与群体 活动,协同活动与竞赛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缺陷矫治活动与一般活动等,使 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整合和兼顾中得到提升。如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生活能力,避免依赖心理的滋长等功能,因而,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个体活动,如 剪指甲、洗袜子等。同时,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能促进这群特殊学 生的“社会化”进程,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因而,也要引导学生多多开展角 色活动与群体活动。 6.以协调为聚焦点,确保可行性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培智班既要受到来自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制约,又要 受到系统外部各因素的冲击,因而如何协调各因素之间的矛盾,便成为社会适应性 发展的聚焦点。 (1)在任课教师方面,班主任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把开展社会适应性活动 的设想,计划、措施等及时地与他们见面,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常召开 短会,与他们一起研究培智班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挥 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为科学决策服务。 (2)在家长方面,我们又通过举办科学育儿讲座、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加强 书信联系、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提高家长的素质,努力使他 们懂得:“怜——疼——溺”是害不是爱,放纵迁就只会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期望 过高、过分苛刻易使孩子失去信心;冷落、放弃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 (3)对于社区层面,我们利用镇特教领导小组和镇少工委的组织优势,利用黑 板报、宣传窗、广播站、电视台等途径,组织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 例》、《未成年人保》等法律法规,提高人们法制意识,为培智班学生走向社会, 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调和了与社会的矛盾,协调了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的关系。 7.以社区为支撑点,重视地方性 每个学生是在社区中学习、生活、成长的。成功的学校教育一般都建立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情认识的基础上。因此,“一切从社区实际出发”是我们提高培 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支撑点。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因而,我校培智班的全体学生所面临的社区是农村。他 们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将来发展也在农村的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他们对农 村的风土人情是了如指掌的,对农村是具有深厚感情的。因而,我们在活动时要利 用农村社区的这一有利因素,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富有农村特色的社会适应性教育 活动。如建立学农基地、责任田,开展学农系列活动,如学种豌豆、蚕豆、小麦、水稻 ……为其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8.以“附设班”为联结点,贯穿示范性 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又起源于模仿和观察。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适 应社会角色期待的榜样”或正常的交往同伴。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我校培智班的“附 设”(普通学校中的附设班)优势,融合普教与特教,积极主动地与正常儿童沟通与 交往;经常组织引导培智班与其他班级建立起“姐妹班”、“兄弟班”等团体协作关 系,定期与他们一起开展联欢活动、帮教帮学活动;经常组织培智班学生参与学校 的管理与正常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引导他们参与校园的环境 保洁工作,一起参与你丢我捡活动;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培智班学生到正常班里 20 参加活动,与正常学生建立起“一帮一,一对一”的伙伴关系,等。总之,要以“附设 班”为联结点,开展各类活动,架起正常儿童与培智班儿童交往的桥梁,以正常儿童 的示范引路,来促进培智班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市益农镇小学,3l12oo) 责任编辑:尤世良 ● 姚丽亚 在一个目标一致,团 结友爱的班集体中,由于各 人的品德、性格、能力、外表 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群体 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是各不 相同的。平时,我们不难发 现,“嫌充儿”和“孤立儿”在 群体人际关系中通常处于 被排斥和受孤立的地位。从 学校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 这种不良的地位对其健康 心理的养成是不利的,而且 这两种类型的人常常是班 集体管理中需注意的重要 方面。因此,加强对这两种 类型学生的引导,改变他们 在班集体中的不良地位,改 善其不良的人际关系,显得 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他们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教师要在班级 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 响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如 何待人处事。 1.要主动交往。这种主 动,一方面表现在学习或工 作上相互协作的主动照应。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有 些学生每一次作业都不能 及时上交,每次大扫除,都 想偷懒,那么要想融洽好人 际关系是很难的。另一方 面,也表现在生活交往方 面,待人接物要亲切,要懂 得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如 同学生病了,主动嘘寒问 暖;平时遇到什么烦恼,互 相谈心;碰到有兴趣的事 情,大家讨论分享;逢年过 节,互赠纪念品……这些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