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烟的治理
一、沥青烟的来源
沥青烟是以沥青为主,也包括煤炭、石油等燃料在高温下逸散到环境中的一种混合烟气。凡是在加工、制造和一切使用沥青、煤炭、石油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有不同浓度的沥青烟产生。含有沥青的物质,在加热与燃烧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生产沥青烟。沥青烟的主要来源见表1-1。
表1-1 沥青烟的来源
1. 炼油厂、煤气厂、焦化厂、炼钢厂、石油化工厂 2. 耐火材料厂、油毡厂、碳素厂、沥青炭黑厂、沥青涂料厂、型煤厂、电解铝厂、沥来源 青炸药厂、绝缘材料厂、用沥青做私合剂的铸造车间 3. 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沥青混凝土配制车间、枕木防腐厂,用沥青修补屋顶、涂刷管道与电杆的施工现场 4. 以煤、重油、木柴、油页岩为燃料的各种锅炉与工业炉窑 二、沥青烟的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对沥青烟的排放标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新污染源不得向一类地区排放,熔炼、浸涂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40mg/m3(现有污染源为80mg/m3 ) 。 污染物 非甲烷总烃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高度 排放标准(二级) 15米排气筒 20米排气筒 15米排气筒 沥青烟 20米排气筒 15米排气筒 20米排气筒 12 20 0.22 0.36 0.06*10-3 0.1*10-3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150 80(熔炼、浸染) 150(建筑搅拌) 280(吹制沥青) 0.5*10-3 (沥青、碳素制品生产和加工) 周界外浓度 mg/m3 5.0 不得无组织 苯并芘 0.01*10-3 三、沥青烟的组成与性质
一般沥青中含有2.61%—40.7%的游离碳,其余为烃类及其衍生物等。其成分复杂,不同的沥青成分之间的变化也很大,因而沥青烟的成分也相当复杂,总体上讲沥青烟的组分与沥青相近,主要是多环芳烃(PAH)及少量的氧、氮、硫的杂环化合物。已知其中有萘、菲、酚、咔唑、吡啶、吡咯、吲哚、茚等100多种。
在这些组分中,有几十种物质是致癌物质,特别是苯并花对动物、植物、人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是一种强致癌物。正因为如此,沥青烟必须及时治理。
四、沥青烟的治理方法
沥青烟主要由气、液两相组成。液相部分是十分细微的挥发冷凝物,粒径多在0.1-1.0um之间,最小的约0.01um,最大的约10um。气相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对于这种浓度不高又极为分散的沥青烟雾,用常规的方法不可能将其净化,目前正在研究或得以应用的净化方法有4种类型,即燃烧法、电捕法、吸附法和吸收法。
(一)燃烧法
沥青烟中含有大量可燃烧的物质,因为沥青烟的基本成分为烃类化合物,其中又含有油粒及其他可燃性的物质,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经供氧是可以保证其燃烧的。试验证明,当温度超过790℃时,燃烧时间>0. 5 s,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烃类物质可以燃烧得很完全;当温度>900℃时,混杂在沥青烟中的其他物质也能燃烧得很完全了。
燃烧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沥青烟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焚烧的进行;二是燃 烧的温度与时间,一般在800 -1000℃左右,燃烧时间应该控制在0. 5 s左右。如果温度不 足,时间不够,则焚烧不完全;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会使部分沥青烟炭化成颗粒,而以 粉末形式随烟气排出,产生二次污染。
(二)电捕法
该法是基于静电场的一些性质而进行的。沥青烟中的颗粒及大分子进人电场后,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载上不同的电荷,并驱向极板,被捕集后聚集为液体状,靠自身重顺板流下,从静电捕集器底部定期排出,净化后的烟气排出,从而达到静化沥青烟的目的。静电捕集法
净化沥青烟气的工艺操作指标详见表1-2。
表1-2 静电捕集法净化沥青烟气工艺操作指标
工艺条件 气量 m/h 21600-32400 3电场状况 进口温度 电场断面 沉淀极面积 ℃ 80-105 51-86 98-187 m 6 5.4 11.8 2烟气中的沥青含量 净化效率 净化前 mg/m 210-800 133-592 400-0 3气速 m/s 1-1.5 净化后 mg/m 20-45 10-52 20-103 3m 233.8 119.4 375 2% 90-95 90-93 84-95 14000-30800 0.73-1.6 54000 1.28 该方法的优点是:
(1)回收的沥青呈焦油状且均溶于苯或环己烷,可返回生产系统或作燃料使用; (2)系统阻力小、能耗低、运行费用低。 缺点是:
(1)对烟温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70-80 C ,温度过高,比电阻值超过1011Ω·cm,不利于静电捕集,温度过低又易凝结在极板上;
(2)干式电捕集对气相组分的捕集效率几乎等于零,而湿式静电捕集器虽然可捕集气态沥青,但增加了污水处理设备和维修费用;
(3)沥青易燃,有时会发生放电着火现象,因此静电捕集器不能用于炭粉尘的捕集回收,特别是不适合用于炭粉尘与沥青烟气混合气体的净化; (4)长期运行净化效率降低; (5)一次性投资大,占地面积大。
(三)吸附法
吸附法即采用各种颗粒小或多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物质(如焦炭粉、氧化铝、白云石粉或滑石粉等)作吸附剂,对沥青烟进行物理吸附。具体吸附剂的选定要结合实际生产性质与特点。净化设备可采用固定床、流化床及输送床等,具体设备应视净化沥青烟的浓度、吸附剂的性质、净化标准等条件而定。
该方法的优点是:①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②吸附剂无需再生,可直接返回生产系统;③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维修方便,无二次污染。
缺点是:①系统阻力太大,可达到2000Pa;②占地面积大,吸附管较长,回收吸附剂的袋式除尘面积较大。
(四)吸收法
吸收法即采用有机类液体做吸收剂,使沥青烟的混合烟气与吸收剂逆流充分接触并被洗涤,除去烟气有毒组分,达到净化的目的;现使用过的吸附剂有洗油、柴油和水。吸收法多用于焦化厂、涂料厂和石油化工厂等。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维修方便、系统阻力小、能耗低、运行费用少;其缺点是存在二次污染,净化的效率不高。因此还没有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试验和改进。
(五)其他方法
机械分离法:向沥青烟气喷蒸汽或者水雾以增大烟气颗粒直径,再在沉降室或旋风除尘器中使气体与颗粒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沥青烟气中粉尘的目的。
冷凝法:沥青烟气通过冷凝,可增加烟气中雾粒的粒径,因而有利于沥青烟气进行净化。该办法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其他净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五、沥青烟的净化治理方案
(一)沥青烟的特性
沥青烟气的特点是易粘附,在一定温度之上易燃爆。在沥青烟气的收集、输送及消烟过程中,极易粘着管道及设备表面形成液态至固态沥青。固结后的沥青很难清除掉,往往造成管道堵塞、设备破坏,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沥青自燃点610℃,爆炸下限35g/m,最小点火能量40 mJ,最大爆炸压力0. 32MPa,压力上升速度平均2. 5MPa/ s,防止浮游粉尘被电火花引爆的临界氧含量为16%。
当沥青烟气低于50℃时,沥青烟气易粘附,不易做净化处理;
当沥青烟气温度在50-110℃之间时,其比电阻时非常适宜用静电式净化装置; 当沥青烟气温度超过110℃时,沥青烟的比电阻较高,不适宜直接用静电式净化装置,需要先降温处理。
(二)设计要点
(1) 沥青烟捕集器的最佳温度为60℃-80℃,低于50℃,沥青易粘结,超过100℃时比电阻高不易捕集,同时也不符合沥青烟捕集器的工艺要求; (2) 防止烟道内附着沥青燃烧,明火、暗火进入沥青烟捕集器; (3) 尽量降低烟气中煤尘,提高沥青烟捕集器煤焦油沥青的流动性; (4) 沥青烟捕集器设防爆装置;
(5) 为解决电捕设备直径大,气流易发生偏流现象,设备底部须加装先进的导流配气系统。
(三)工艺分析
1.现有主流工艺分析:
目前主流工艺:喷淋塔洗涤+静电电捕除油+活性炭吸附 (1) 喷淋塔洗涤
根据废气的特点,沥青烟(主要由沥青加热时所产生)中的90%以上,非甲烷总烃(主要是加入的机油加热时所产生)中的85%以上的有机物沸点都高于循环水温度。因此从原理和方法上来看,沥青烟气第一步采用湿式洗涤法应该是合理的,而且投入和运行成本也低,通过循环水把废气快速冷凝,将沸点低于循环水温的气态有机物冷凝成液态,并把粒径较小的焦油细雾粒 (0.1-1.0um)的粒径增大,然后转移到水中,而粒径较大的焦油粒则被直接冲洗下来。液态有机物和焦油细雾粒被水吸附后,基本不溶于水,也不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只是形成浮油漂浮在水面。
但要高效除去沥青烟气中的焦油和焦油气,对湿式洗涤器要求很高,必须做到气-液二相有充分的接触机会,即不但要求气-液二相接触面越大越好,而且要求接触时间越长越好。而目前现场采用的湿式洗涤塔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一是喷淋洗涤塔喷水直接冲洗,仅依靠单相的动能(液相)是无法形成气-液二相有极大接触机会的界面。
二是喷嘴喷射的液滴粒径(大部分都在1000μm以上)远大于焦油细雾粒的粒径(0.1-1.0um),使接触机会降低,甚至会形成气-液二相无法接触的盲区。即使增加填料,增加的接触面也有限,而且填料很快被沉淀物粘附。
三是由于水是循环使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特别是颗粒状污染物)越来越高,而现场的喷淋洗涤塔喷嘴的口径较小(这是为了保证一定的雾化效果),因此极易造成喷嘴堵塞,使洗涤效果越来越差。
四是喷淋洗涤塔内部结构欠佳,废气在塔内未形成旋流,气体和液体分离性能不够。目前采用的喷淋洗涤塔去除废气中焦油和焦油气的效率仅在30%左右,甚至更低。湿式洗涤装置是沥青烟气净化处理的关键设备,如果不能有效的去除焦油和焦油气,那么对后级气体进一步净化处理的设备,如活性炭法、等离子法、光催化氧化法等带来很大的压力,即使这些设备功能再强也会很快被油污污染而失效。
(2) 静电电捕除油
电捕焦油器对沥青烟雾有极佳的净化效果。沥青烟含有大量的烟尘和油脂,这些油脂易附着于电晕极线和沉淀极管壁上,随着运行时间的延续,电晕极线和沉淀极管的焦油附着越积越多,造成电捕净化效果逐步下降甚至失效。电捕运行三个月,应停车用高压蒸汽清扫一次,并对绝缘箱、馈电箱中的绝缘瓷瓶及穿墙套管擦洗一次,清洗时用纱布浸苯或酒精刷洗并干燥。因没有高压蒸汽设施,无法对电捕焦油器进行清理保养,使电捕焦油器逐步失效,而且增加了突发燃爆事故的隐患。
电捕焦油器无降解苯并芘的功能。 (3) 活性炭吸附法
a.活性炭无分解油性有机物的能力,一旦表面被油性污染物污染后,很快就会失去活性。而烟气中主要的就是油性污染物,极易粘附在活性炭表面,特别在前级湿式洗涤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活性炭使用寿命更短;
b.使用活性炭吸附法,设备阻力降很大;
2.现有主流工艺分析:
改进工艺:湿式除尘+旋流洗涤+静电电捕除油+活性炭吸附+UV紫外线光解/等离子 (1) 湿式除尘:用水雾增大烟雾颗粒,更有效的除去烟雾;降低烟气的温度;
(2) 旋流洗涤:增强湿法洗涤效率,并有效防止填料堵塞难清理和喷嘴堵塞现象的发生;降低烟气温度;需配置简易气液分离器,克服洗涤后气体带水(含油污)的难题; (3) 静电电捕除油:沥青烟净化效果极好,清洗维护麻烦,尽可能降低进气浓度,并且对
烟气温度要求高;
(4) 活性炭吸附:吸附气体中的VOC等
(5) UV紫外线光解/等离子:针对烟气中的苯并[a]芘, 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等离子容易打火,慎重使用)
六、项目分析(镇海沥青烟)
(一)工艺分析
原有工艺:喷淋洗涤+活性炭吸附
改造工艺:旋风除尘+油烟净化器+一级水喷淋+二级水喷淋+活性炭吸附
(1) 旋风除尘(干式)——除固体及液态大微粒
对沥青烟中的固体和液态大微粒有效果;对液态小微粒有效果和气态有机物基本无效果;沥青烟中的焦油气和焦油微粒无法去除,此两种物质对后续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建议:
a.将干式旋风除尘换成湿式旋风除,一来可去除部分焦油气和焦油微粒;二可降低沥青烟的温度;
b.将干式旋风除尘换到水喷淋后,利用喷淋后烟气带水,起到湿式效果。
(2) 干式油烟净化器——除油(焦油气和焦油颗粒)
a.本项目报价选取的油烟净化器为餐饮行业的,且运行温度<60℃,温度无法满足沥青烟电捕除油要求;
b.沥青烟属易燃爆气体,此设备未配置防火和防爆装置,有安全隐患。
c.电捕除油器需经常清理,一般采用高压蒸汽冲洗,或用特定洗剂清理(洗剂一般致癌需防护)
d.干式过滤棉会积攒焦油、粉尘,与油烟净化器直连,若油烟净化器起火会迅速蔓延而无法控制。
(3) 水喷淋——降温,除油,除尘
a.普通水喷淋吸收效果不佳,建议改成旋流喷淋塔;
b.常规的喷头,雾化能力弱,气-液接触不充分,吸收效率低,建议更换雾化效果的喷头; c.洗液需定期更换,一来增强吸收效果;二来防止喷头堵塞 d.配置高效的气液分离装置,不让烟气带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
(4) 活性炭吸附——除VOC
a.需定期更换活性炭,若前段处理效果不佳,则更换周期大幅缩短; b.次单元温度不能过高,不然影响吸附效果
建议:UV紫外线光解——氧化剩余有机物,除味,除烟气中的苯并[a]芘
(二)建议工艺调整分析
建议工艺:一级喷淋塔+旋风除尘+油烟净化器+二级喷淋塔+活性炭吸附
1.一级喷淋可降低烟气温度,尽可能达到油烟净化器的运行温度(<60℃);喷淋能去除一部分烟尘及焦油;并且润湿空气,增大焦油粒径提高旋风效果;喷淋后的烟气几乎不带明火、暗火进入油烟净化器,保证油烟净化器的稳定安全运行。
2.旋风进一步的去除沥青烟中的颗粒物,并使烟气尽量干燥,降低一些温度,保证进入油烟净化器的烟气,浓度、温度、湿度尽可能的低。
(三)工程施工分析
1.本工程是一个改造工程,所有管路与净化设备均是使用过的,管内多少会黏有(沥青、焦油)和部分沥青烟,此类物质均易燃、易爆,必须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2.施工前,必须切断管路与储罐的联系,并尽可能排空管内的沥青烟,充足的换气; 3.施工过程中,必须小心动火,做好个人的防火工作,防止烧伤;施工区内不准抽烟,抽烟到指定区域;若有需要佩戴防毒面具(猪鼻子);
4.施工现场必须配置灭火器,消防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