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淄 三 中 课 时 备 课 2011年 3月 10日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走近文学大师》 多媒体 课 型 教学方法 阅读课 案序 诵读 讨论 探讨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走近文学大师 探讨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走近文学大师 教 学 过 程 一.梳理积累 1.你读过哪些文学大师的名著?请梳理你的阅读记忆,从作家 、姓名、 国 籍 、作品名称 、 印象深刻的作品形象 及作品的思想精髓 方面探讨。 答案示例: 作家 姓名 国 籍 作品名称 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 作品的思想精华 狄更斯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巴金 中国 《家》 (略) 反叛封建家庭,追求民主、幸福的理想家园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略) 教会的丑恶与贫民百姓的真善美互为反衬 曹雪芹 中国 《红楼梦》 (略) 反叛封建礼教,崇尚个性,哀悼封建社会的末落 巴尔扎克 法国 《高老头》 (略) 揭露资产阶级暴发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的金钱关系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进文学大师。 (1)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兮, ?” 请你谈谈对“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理解,并说说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简答:岂余心之可惩 余独好修以为常”的意思是,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屈原在此强调了自己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信仰,表白他一生自尊、自重、自爱,至死不改的人生态度。 (2)李清照《醉花阴》:“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 请你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答: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不肯过江东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女词人把酒与菊花相对,见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而人却悲秋伤别,无从消愁,此情此景让女词人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人比黄花瘦”一句,含蕴丰富,情思无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借古讽今,用项羽的故事发泄对南宋朝廷误国的愤恨。在国难当头,李清照一名纤纤女子不可能象辛弃疾那般“挑灯看剑”,“把吴钩看了”,但她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 (3)《沁园春?长沙》:“恰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在这首词中“书生意气”的内涵是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具体指的是 。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精神面貌 ,与他后来的成就有怎样的关系? 答: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书生意气”指有理想的青年学生,意气风发,奔放豪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现青年和他的战友们撰文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这首词反映了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建设美好国家、造福人类的豪情壮志。这种远大的志向激励着老一辈无产阶级家艰苦卓绝地奋斗,打下无产阶级的江山,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实践探究 1.品读名著名段。 觉慧走到琴的旁边,问琴道:“琴姐,你觉得有趣吗?” “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 “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 “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 “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 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 “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 “你说得太过火了。这跟同情心有什么关系?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还不好吗?”琴发表她的见解道。 “真不愧一位千金小姐,”觉慧冷笑地赞了一句,“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开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 (摘自巴金《家》 (1)这段对话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情展开的,请简要概述。 五舅等阔少花钱拿耍龙灯的人的身体来放花炮。 (2)对于这件事情琴姐、觉民、觉慧三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琴姐:没有什么趣味。但五舅和耍龙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下公平。 觉民:太平淡了,是低级趣味的把戏,不能使人感动。 觉慧:应该同情迫于生计的耍龙人,有钱人不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穷人的痛苦上。(3)作者通过觉慧之口表现出怎样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 “对于文学经典,通读全本和只读节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简写本,以及许多根据经典改编的电视电影,对于了解经典也有帮助,但这些都代替不了自己诵读经典。”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题示例:我生在农村,常在农村,这里人们对于读书不是十分热衷,而学校的条件也并不好, 买书对于并不富裕的农家少年,总不是一件易事。幸运的,因为有了电视的普及,很多书都被搬上了银幕,我们间接的也就“读了书”,可是,这样的读书总给人一种不真切、不充盈、缺乏原汁原味的感觉。转眼,到了高中,学校图书馆可以借到一些名著,书向我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书像一个 永远都不会背叛我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它都真诚地牵着我的手,给我鼓舞和勇气。有些人看了一些书,知道了书中故事。知道了名人轶事就大肆炫耀,我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读书关键在于从书中学到什么,当书中情节和我身边的事相同或接近时,我产生强烈的共鸣,继续去追索下文,用我的观点和看法与书中的看法比异同。 名人事迹对我产生鼓舞作用,给我人生启发,指点迷津,伴我快乐成长。读书就如同爬山,登得愈高,望得愈远。读书,品味的不仅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更是品味哲理。当带着书中的理性爬上山顶,擦亮眸子,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味、 一种潇洒、一种脱俗。博览经典名著,能让众多的智慧之光聚焦我的头脑,开启我的智慧之窗。 板书 设计 反思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