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因素影响下的汽车后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淘汽配发现,市场上的汽车类型由公务车为主转化为私家车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逐年增大。
公车消费是一个刚性的市场,而私车消费则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普通汽车已经和当年的自行车一样,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同时,高档汽车又和奢饰品一样,成为成功人士区分自己的符号标志。同时,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汽车消费观。消费主体由原先的买车变为三分买、七分养。
消费方式由原先的全款变为汽车信贷。个性化的需求也促使更多人们追求汽车装饰和汽车改装。同时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汽车俱乐部扩大生活范围,结识更多朋友也成为人们的精神需求。
从汽车需求端来看,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由中低档车向中高档车的置换阶段,而三四线城市汽车首次汽车购置量大幅度增长。总体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刚性需求的状态还会持续至少10年的时间。淘汽配发现,汽车后市场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为汽车后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素。
汽车高保有量是后市场发展的条件
近年来每年2000万辆的产销量促使汽车保有量迅速提高。目前汽车保有量近1.47亿辆,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爆发式增长在即。乘用车平均行驶里程达到2-3万公里,催发了汽车后市场如维修保养、保险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中国汽车汽车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到2005年底,中国汽车销售量(含进口车)达到592万辆,成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汽车市场。截至2013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超1.37亿辆,其中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
同时,城市的扩大化发展和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也提高了汽车的年行驶里程。淘汽配根据调查分析显示,中国乘用车每年平均行驶2-3万公里,远远超过美国的1.9万公里和日本的1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