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

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26・ 中医研究2012年5月 第25卷 第5期TCM Res.May 2012 Vo1.25 No.5 许多报道已证实,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 疹有功效倍增、疗效稳定、病程短、不易留下后遗神 经痛、副作用少的优点 -6 3。本文通过临床研究,证 实伐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能显著提高中老 年带状疱疹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疾病疗程,同时还 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3]龚宪军.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性科学,2010,19(6):39—40. [4]王一飞,张明,耿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 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67— 69. [5]高继红,赵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4例[J].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2008,22(9):48. [6]唐的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201例[J].实用临床 医药杂志,2009,13(11):102—103.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200—301. 收稿日期:2011—11一O7;修回日期:2012—01—11 (编辑李亚峰)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文章编号:1001—6910(2012)05—0026—02 ・临床研究・ 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 孙靖若 (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中山528403)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 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 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0~60岁,平均(40.32± 14.21)岁;病程1~7 a,平均(3.41±2.46)a。2组 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O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祛 湿法给予中药方剂(太子参、枳壳、厚朴、大腹皮、莱菔子、甘 草)治疗,并据症化裁,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组均以 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 l2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90.4%;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 15例,有效l6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86.0%。2组对比,差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 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 上标准。 3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 能性消化不良在改善胃肠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多潘立酮。 关键词:健脾疏肝祛湿法;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疗 法;多潘立酮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志码:B ①胃镜检查未发现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 变者;②B超、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2.05.0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除器质性疾病而见的持续 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 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 候群…。FD属中医学“脘痞”、“胃痛”、“嘈杂”范 腺及肠道器质性病变者;③年龄18~60岁者。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在试验前4周内服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 物;②进行过腹部手术者;③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 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症所导致);④可解释症 状的器质性疾病;⑤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 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胃 失和降。2011年1月一2011年7月,笔者采用健脾 疏肝祛湿法治疗FD患者52例,总结报道如下。 l 一般资料 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妊娠或哺乳 期妇女;⑧有其他并发症可影响疗效观察者;⑨未按 规定用药者;⑩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 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4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FD患者102例,采用单盲法随 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 24例,女28例;年龄18~6O岁,平均(38.45± 12.86)岁;病程1~6 a,平均(2.58 4-2.23)a。对照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由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 产,批号100830463)10 mg/次,3次/d,餐前0.5 h 中医研究 2012年5月 第25卷 第5期TCM Res.May 2012 Vo1.25 No.5 口服。治疗组辨证分为3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 型、脾胃湿热 ,基础方:太子参15 g,枳壳10 g,厚 朴10 g,大腹皮10 g,莱菔子10 g,甘草5 g。加减: 肝胃不和者,加柴胡10 g、郁金10 g、白芍10 g;脾胃 虚弱者,加山药10 g、茯苓10 g、黄芪10 g;脾胃湿热 者,加黄芩10 g、蒲公英10 g。1 d 1剂,水煎服。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5观测指标 每2周随访1次,观察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及心 电图等。由门诊消化专业同一医师进行指标观察, 严格记录检查及观察项目。 6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判定症状评级量化标准和疗 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一治 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 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 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90%。有 效:主要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60%。无效: 主要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疗效指数<30%。 7 结 果 7.1 2组疗效对比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M=2.39,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对照绢 50 12 15 16 7 86.0 7.2 2组治疗前后胃肠症状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肠症状评分对比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O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8 讨 论 FD是指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临床症候群, 且经常规实验室检验、消化内镜与腹部影像学等检 查后,未发现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存在。 因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FD的 治疗常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根 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或抗抑郁药治疗,目前治疗效果 往往不理想。FD属中医学“腹胀”、“脘痞”、“胃 痛”、“反胃”范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提出痞证的概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中医理 论认为,胃肠动力紊乱首先与中医学脾、胃的气机失 调关系密切。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 机调畅,使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 处于正常状态;脾气主升,不仅能助胃进一步消化, 还能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津液。脾胃运纳升降的 平衡一旦遭到致病因素的破坏,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则可直接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其次,胃肠运动 功能正常与否还与其他脏腑的功能紧密相连,尤其 是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关系。肝脾两脏在功 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正常的升降 功能活动主要依赖于肝气之条达,若肝为之实,肝气 易乘脾犯胃;若情志过激,肝气横逆,克犯脾胃,导致 脾胃升降失常,则出现胀满连胁、暖气太息等症状。 其实在临床见到的证候,大多不是单独出现,而是虚 实参杂,几种证型混合出现,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遵循个体化原则,灵活变通加减药物。 笔者认为,FD病位涉及肝、脾、胃,脾虚(消化 吸收功能低下,胃肠运动迟缓)是发病基础,肝郁 (胃肠节律功能的紊乱、精神的焦虑和紧张)是发病 条件,胃失和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湿热是主要的病 理产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健脾疏肝祛湿法,给予中 药基础方加减,使脾气升胃气降,健脾和胃。通观全 方,行中有补,升降并调,共奏疏肝理气、消积除满、 降胃气之效。现代药理研究 提示,大腹皮能够促 进胃排空和肠传输动力恢复,具有良好效果。此外, 临床治疗过程中除采用适当药物治疗之外,还要提 醒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 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 薯和酸性食物;少食多餐,忌烟戒酒。通过药物治疗 和综合调整,达到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5,25(6):539—541.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 1377—1390. [3]方盛泉,朱生梁.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动力学 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19(2):27—28. [4]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 (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 194一l96. [5]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进胃肠动力作 用的筛选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5):436 —438. 收稿日期:2012—02—15;修回日期:2012—03—05 (编辑 马 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