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18 2010年4月第41卷第2期 Fujian Journal of TCM April 2010,4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细菌性肺炎急性期血清IL一6及CRP的影响 傅培鑫 (上杭县中医院,福建上杭364200)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对小儿细菌性肺炎急性期血清IL一6、CRP的影响。 方法 选择90例细菌 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45例,西药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中西药组加 用三黄汤,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IL-6、CRP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L一6、CRP均低于治疗前(P< 0.01);中西药组血清IL一6、CR.P治疗后明显低于西药组(P<O.O1)。 结论降低血清m一6、CRP水平,联合应用三黄汤效果更明显。 抗生素治疗小儿细茵性肺炎急性期能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三黄汤;IL一6;CtLP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38X(2010)01-0018—02 肺炎是儿童最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婴幼 儿,处理不及时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肺炎所致死亡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 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总数的1/4---,l/3[”。研究表明, 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病理过程与炎性反应物密切相 关,白介素一6(interleukine--6,IL一6)和C一反应蛋白 (C—reaction protein,CRP)可作为细菌性肺炎发生发 展的观测指标[2-33。中药对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具有 其一定优势,笔者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根据病 证自拟三黄汤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并探讨其对患 儿血清IL-6、CRP的影响,现报告分析如下。 收穑日期:2Oo9—10-27 作者简介:傅培鑫(196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防治儿 科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院儿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Ⅲ小儿细 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 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 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④WBC>10×1O9/L或<4×109/L,伴有或不伴有 细胞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 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胸腔积液。以 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即可诊断。并剔除病 毒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对青 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过敏、高热惊厥、脱水、电解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苦碟子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味苦, 辛,性平,具有活血止痛、清热祛瘀之功效。苦碟子注 射液是以苦碟子为原料提取而成的静脉注射液,主 要作用成分为腺苷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抑制氧自由 基,降低血管内皮素、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及解除 法,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COPD诊治 指南[S].2007年修订版・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__4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2OO2:53—58. 平滑肌痉挛的等作用[6】,常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 治疗。而在COPD急性加重期,由于缺氧、感染、红细 胞及血容量增多、气道阻力增加等因素,诱发肺动脉 高压及微血栓的形成,采用苦碟子可以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和肺动脉高压,且能抑制血小板的激活,抑制 血小板凝集和释放,预防血栓形成,因而对COPD急 性期患者也可有防治作用C71。 本研究发现。苦碟子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 加重期COPD,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纠 正呼吸衰竭,降低血液粘度,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方 [3]莫胃云,钱海凌,丹红.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17):1463—1464. [4] 田正鉴,徐幼明,李亚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机探微 [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1):29. [5]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辨治中的重要性[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OOO,22(1):5. [6] 卫蓉,张雅丽,齐敏友.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 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OO2,24 (24):57—58. [7]王晓芝.苦碟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6,1(5):41--42. 第2期 傅培鑫: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细菌性肺炎急性期血清IL-6及CRP的影响 19 质紊乱的患儿。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9O例,随机分为2组。 西药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12岁,平 均年龄(6.45±1.94)岁。中西药组45例,男24例,女 21例;年龄3--,1l岁,平均年龄(6.23±2.80)岁。2组 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x 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P>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西药组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5O mg/(kg・d)及阿奇霉素10 mg/(kg・d)。中西药组在 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三黄汤,药物组成:黄芩 4~6 g,炙麻黄3---.6 g,天竺黄4"6 g,鱼腥草5~lO g,桔梗3~5 g,百部4~6 g,地龙5-- ̄8 g,杏仁3"-'5 g。气虚明显者加用炙黄芪5~8 g,阴虚者加桑白皮 5~1O g,百合5~8 g,沙参5~8 g;血瘀者加赤芍 5~8 g,玄参5~8 g;痰热重者加竹茹5~1O g,瓜萎 5"-'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在治疗期 间,如出现高热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及口服退热药 美林。2组疗程均为1周。 1.3观察指标每日记录体温、咳嗽、咳痰、呼吸频 率、肺部罗音等一般项目: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查血 清IL_6、CRP、胸部x线片。①IL一6的测定:于治疗 前后早晨7时抽取肘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 一3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应用西安核仪器 厂FJ-2008PS ̄/放射免疫计数仪,试剂盒由中国人民 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②CRP测 定:于治疗前后早晨7时抽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 免疫散色比浊法测定.应用德国德灵公司DADE BEHRING BNII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试剂盒由 德国德灵公司提供。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 件包完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问差异用t检验。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一6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比较( 蜘) 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西药组比较,2)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CRP比较 ) mg/L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西药组比较,2)P<0.05。 3讨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冬春季多发,急 性起病,发病前常有感受外邪。中医认为,4",JL脏腑 娇嫩,卫外能力较弱,易为寒热之邪所侵。若为风寒 之邪侵袭,由于小儿“稚阴未长”可郁而化热,转为热 证,因此无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均使肺气受阻,日 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气道 堵塞,不得宣通,引起一系列痰热壅肺,甚则痰蒙心 窍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气 促、气喘、抽搐等症状。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 痰热是主要病理产物,常致病情缠绵不愈。 本研究比较单纯抗生素及自拟三黄汤加减结合 抗生素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细菌性肺炎急性期患儿 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拟三黄汤结合抗生素 效果更加显著。方中黄芩、炙麻黄、天竺黄、鱼腥草清 热解毒宣肺:桔梗、杏仁、百部、地龙化痰止咳平喘; 炙黄芪扶正祛邪,合桔梗引药上行;阴虚加桑白皮、 百合、沙参之养阴清肺,以增强清肺热作用;热重血 瘀加赤芍、玄参清热活血;肺与大肠相表里,竹茹、瓜 萎清肺化痰通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宣肺,化 痰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从热、毒、痰、瘀各方兼顾,效 果显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芩、鱼腥草、天竺黄对肺 炎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徐乃玉等[4]研究证实止 嗽散(含桔梗、百部)基础上加入地龙、杏仁、黄连、黄 芩、紫草等,具有良好的镇咳、化痰、抗炎和平喘四方 面的药理作用。小儿细菌性肺炎与炎症因子密切相 关,IL一6、CRP是反映炎症因子水平高低的指标,且 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本研究病例在 治疗前2组血清IL一6、CRP均明显升高。经使用抗 生素或加用自拟三黄汤治疗后,IL一6、CRP均显著降 低,因此推测IL-6、CRP可以作为预测A-,JI,细菌性 肺炎严重程度及疗效评定的一个客观指标。自拟方 中的药物在不少研究中都发现有降低血清IL一6、 CRP作用:陈建萍等[5]以黄芩、葛根为主药组成葛黄 汤,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降低肺炎球菌感染大 鼠IL一6水平;杨平等[6]以黄芩为主药组成的清肝泻 火方可显著降低Graves病大鼠血清CRP水平。 综上所述,三黄汤治疗小儿肺炎能更快的降低 血清IL_6和CRP水平,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运 用。 参考文献: [1]诸福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OO2:ll74_l185. [2] SVOODA P,KANTORVA L,OCI-IMANN J,et a1.Dynamics of intedeukins 2 and 6 and Tumor n ̄rosis factor alpha in multi- plectrum patients[J].J Tmurmi,1994,36(3):336--340. [3]刘全英,李延武.诊断急性细菌性肺炎血清C一反应蛋白的作 用[J].海南医学,2007,18(1):123—124. [4] 徐乃玉,顾振纶,谢梅林,等.加味止嗽散不同部位群药理作 用比较[J].中成药,2007,29(5):747—749. [5] 陈建萍,雷载权,张敏,等.葛黄汤对肺炎球菌感染大鼠白细 胞介素_6的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75—76. [6] 杨平,陈如泉.清肝泻火方对Graves病大鼠血清C一反应蛋白 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