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生字词,初步理解“励志、嫉妒、不知疲倦”等词的意思。 3.学习概括故事性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4.通过朗读,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故事性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老师:ppt。 【教学流程】
活动一:欣赏名画,导入课题 1. 看画作,想词语
出示徐悲鸿画作,学生欣赏,说说会想到哪些词? 2. 板书课题,了解徐悲鸿
你们知道这些是谁画的吗?——徐悲鸿
出示简介:
徐悲鸿(15—1953)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以画马闻名世界,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7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读课题
\"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你有什么想问的?引导自主质疑。 活动二:检查自学情况 1.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声声响亮。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组内交流要求:
① 小组内依次朗读词语,相互帮助正音。
② 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 (2)出示词语: 陈列 错误 绘画 嫉妒 承认
潜心临摹 不知疲倦 租小阁楼 一杯白开水 省钱购买
(3)组内交流。 (4)班级集体交流: ① 随机指名读词语。
② 重点理解词语: 嫉妒 潜心临摹 不知疲倦(指导理解词语方法) ③ 指导书写: 倦 (认,绘)
观察结构,老师范写,描红临写,展示互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向应有预设)。 3.读好长句子: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指名读课文。(每人2段,适时有针对性的评价。) 活动三:概括主要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同桌先相互说说。
(2) 教师提示语(口头引导指向简洁、连贯、完整即可):徐悲鸿,因为 ( ),所以( ),结果( )。 活动四:体悟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不同
1.当徐悲鸿得到绘画大师指点时,那个外国学生有怎样的表现? 出示: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1) 指名读,用一个词概括外国学生的表现:很不礼貌。
(2) 你从哪儿看出不礼貌的?(追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当时这个外国学生什么样的心理? 嫉妒)
(3)请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读看——从你的朗读我听出外国学生的不礼貌。
2. 当徐悲鸿通过了结业考试,那个外国学生看到徐悲鸿的作品时,又有怎样的
表现? 出示: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齐读,说说现在这个外国学生是什么态度?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的?(此处应引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然后相机概括出这是语言描写,这是动作描写)(板书:语言,动作)
小结:我们在写作时,要想写好一个人,可以从他的动作、语言方面来写。 (3)指名读。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4)分角色上台演一演。(指名2名学生上台,一个读提示语,一个演徐悲鸿。)
(5)为什么外国学生前后态度不同?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活动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今天,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有什么收获? 2.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准备听写比赛;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为了上得顺利,要尽可能写详案,包括把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设计好固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