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其继承恒牙萌出高度及方向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牙根尖周病变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恒牙萌出的影响。 方法 将75例乳牙根尖周病变患者分为A组(自然萌出组)24例、B组(氧化锌碘仿糊剂)22例和C组(Vitapex糊剂)29例,治疗结束后1年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患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其继承恒牙萌出高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其继承恒牙萌出有迟缓的趋势;不同材料充填根管其继承恒牙萌出的时间和方向无显著差异。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变;继承恒牙;萌出高度;萌出方向
乳牙根尖周病在儿童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多见于学龄前后的儿童,发病原因多为龋病发展至根尖周所致[1]。乳牙在口腔中虽然属于暂时性的器官,但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乳牙根尖周的各种病变可对继承恒牙的牙冠形态、颜色、釉质发育、牙根发育及萌出时间和方向等方面产生不可逆的影响[2]。本文通过X线摄影系统观察乳牙相应继承恒牙的萌出情况,探讨乳牙根尖周病变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恒牙萌出的影响,为乳牙根尖周病变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0年5月来本科就诊的下颌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炎患儿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5~9岁,中位年龄7.5岁。患者病史从起病至2年不等,3个月内均未进行任何治疗。纳入标准:患儿依从性较好,临床表现为牙冠部有龋坏、牙龈有反复肿痛、肿胀、叩痛和松动或伴有牙龈窦道,X线片可见根尖部和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坏的投射影像,继承恒牙胚硬骨板不完整或牙囊间隙改变,对侧第一乳磨牙健康完整。所有病例均由两位口腔科主治医师临床确诊并经X线摄影系统证实,排除标准:依从性差,患有遗传性病变及先天性病变如先天愚型,先天恒牙缺失患者;排除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与分组
1.2.1 分组 参考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自然萌出组(就诊时病变乳磨牙无法保留,直接拔除),24例;B组:根充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共22例;C组:根充采用Vitapex糊剂,共29例。
1.2.2 治疗方法 对患侧第一乳磨牙进行常规开髓、拔髓,Propex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长度、预备至35#、消毒,A组由于就诊时病变乳磨牙无法保留,直接拔除患牙;B组以氧化锌碘仿糊剂螺旋输送器输送法充填根管,C组采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B、C组均以磷酸锌水门汀垫底Fuji Ⅸ玻璃离子充填,1年后两侧仍以常规分角投照技术摄片,再测量两侧下颌第一乳磨牙下继承前磨牙最高尖至预先制定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以及患牙下方继承恒牙长轴与预先制定基准线垂线之间夹角度数,比较A、B、C 3组之间的差异。基准线=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尖的连线。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关于乳牙根尖周病变疗效评价试行标准[2]。
1.3.1 评价指标客观指标 由两位主治医生进行患牙确诊。
1.3.2 记分标准 萌出高度计分,0分:与健侧相比无差异;1分:与健侧相
比萌出高度低1 mm;2分:与健侧相比萌出高度低2 mm;3分:与健侧相比萌出高度低3 mm;4分与健侧相比萌出高度低4 mm;5分:与健侧相比萌出高度低5 mm。
1.3.3 评价标准 显著影响:无萌出或萌出障碍(萌出高度记分不变或增加);有影响:萌出有明显延迟(萌出高度记分有升高);无影响:萌出无明显变化(萌出高度记分为0分)。恒牙萌出影响率=(明显影响+有影响)/总例数×100%。萌出方向无明显差异故不作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采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3 讨论
牙齿的萌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与牙齿本身及全身的发育,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内分泌因素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常会有个体差异。牙齿在萌出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可使其萌出困难,常见的如乳牙发生严重龋坏引起根尖周炎症,炎症侵犯恒牙胚,严重时可使恒牙不能正常萌出[3]。因此,积极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于恒牙的正常萌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4]。
乳牙根尖周病变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以慢性炎症为主,急性炎症往往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引起。临床上往往见到深龋洞,一定要进行深龋和慢性牙髓炎的鉴别。龋蚀未去净露髓,往往说明牙髓已经感染。没有疼痛并不能说明牙髓没有感染,一定要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判断。乳牙牙髓感染可伴发牙根吸收,感染波及根髓时可有叩痛[5]。临床上的急性根尖周炎多是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引起,可出现较剧烈的自发痛、咀嚼痛和咬合痛。穿通患牙的髓腔,常见穿髓孔溢血或溢脓。集聚在根尖周的脓液可沿阻力小的部位排出,使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溢脓,反复肿胀。瘘管出现后,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部和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坏的投射影像,是诊断慢性根尖周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急性根尖周炎时X线片根尖部无明显改变或仅有牙周间隙增宽现象[6]。
本文通过观察乳牙相应继承恒牙的萌出情况发现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其继承恒牙萌出高度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目前文献中有不少关于乳牙根尖周病变的报道,由于结果评价标准不统一而使其可信度降低,给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带来困难。本研究疗效评价采用X线摄影系统观察乳牙相应继承恒牙的萌出情况,然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由于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测量恒牙的萌出具体高度,只需要判断与健侧高度相对值变化,这就增强了临床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客观系统的评价效果,为乳牙根尖周病变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璐(综述),邵金陵(审阅). 恒牙萌出的时间、顺序与错畸形的关系[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4):236-239.
[2] 徐璐,邵金陵,潘峰. 6712名少年儿童恒牙萌出时间和顺序的调查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2):243-245.
[3] 申秀梅,李玉刚. 发育期含牙囊肿开窗术后埋伏恒牙萌出动向的临床观察[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3):331-331.
[4] 王锐,刘英群;黄力,等. 哈尔滨市2018名儿童恒牙萌出顺序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38(4):319-320.
[5] 王楠;侯爱兵. 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其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J]. 安徽医
科大学学报,2009,44(1):117-120.
[6] 郭胜. 乳牙龋齿对恒牙萌出和牙列畸形的影响调查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4539-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