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动漫美学" ■陆蓉之 当代艺术的现况.从上一世纪末便处于多元而分解 的状态。抽象美学兴起之后,已达百年之久,是否在进入 新世纪会迎接另一种新的美动呢?笔者在搜寻的过 必要.不能玩刀弄;不能显示身体受虐;在标题上不可 出现怪胎fweird)、犯罪(crime)、恐怖(homo、恐吓(terror)等 字眼” 日后风靡全球的迪斯尼公司卡通影片.他们的卡 通形象基本上都符合了上述的道德规范.甚至还刻意打 程中.注意到全球各地都有一些艺术家似乎在审美的角 度上。共同选择了漫画、卡通、动画一类作品的表现手法, 造善良、正义、英勇等正面、美好的形象。 渐渐形成一股新的美学趋势.笔者将之称为“动漫美学 1960年代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像安迪.沃霍fAndy (Animamix)”。 Warhol1、洛伊.李奇登斯:lA ̄(Roy Lichtenstein)、克雷斯・欧 动画和漫画.在英文里,是分开的两个词,可是在中 登堡(c1aes Oldenburg)等人.他们都从当时被视为最底层 国当代中文的语境中.却常被合为一词,而无法在英文里 的大众化视觉型式,挪用了这些漫画、卡通的形象,将其 找到对应的翻译 于是笔者将“animation”和“comics”两 视觉符码从文本内容抽离、孤立开来,形成波普艺术的美 字。取其发音合而为一,构成一个自创字“animamix”,表 学符号.竟然能够将之提升至高艺术的领域。如今也已经 述当今这股“动漫美学”的发展 成为代表那个年代不朽的图像符号 不论是动画还是漫画.当其概念和形式成熟时.其实 日本的漫画.则是拥有其而久远的源头。早在l2 都已进入了20世纪。欧美的漫画的源头 除了可以追溯 世纪就有鸟羽僧正觉犹(Toba Sojo。1053一ll4o1,绘制了 到中世纪的插图.还可以哥德晚期特异独行的荷兰艺术 《鸟兽戏画》,被视为日本漫画的原型。浮世绘(Ukiyo—e)从 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0—1516)、16世纪末的老 17至l9世纪在日本民间极为流行.1814年著名的画家 布鲁格尔(r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257—1569)和其它 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uJ造了“漫画” 一些弗兰德斯(Flanders)画派的艺术家为代表。他们夸张 (Manga)这个名词,用来描述他的绘画风格,即人物的特征 变形的造型、幽默讽刺的内容和虚拟遐想世界,可以算得 突出,以写意的笔法和简练的线条,来表现日本的历史、 上是西方漫画的原型 神话和13常生活的题材.这奠定了日本漫画的基础。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Honor6 1814年创刊的英国漫画杂志(PUNCH).在1862年 Daumier。1808—1879)。也是法国最重要的讽刺漫画家 出现了它的日文版.到1877年日本出版了自己漫画的杂 fc caturis0.他的政治讽刺漫画促进了欧美漫画日后的 志《团团珍闻》fMarum Chinbun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发展。至于动画片。由英国移民美国的布来克顿fJames 后迅速发展的13本漫画与动画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Stuart Blackton.1875—1941)在l906年制作了美周的第一 人物便是被尊为“日本动画之父”的手蟓治虫(Tezuka 部动画片“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 1923年迪 Osamu.1928—1989)。手蟓眼看漫画界受到美国动漫文化 斯尼兄弟(Walt&Rov Disney) ̄U立了迪斯尼公司.美国 的影响.油然而生他对日本文化的使命感。他吸收了传统 动画片的崛起.日后影响了全世界。 艺术的特色。甚至从中国借鉴,赋予漫画更新的含义。手 动漫文化的普遍化.大约都在上一世纪之初.特别是 蟓使用变焦、广角、俯视等各种电影的手法。使漫画具有 在美国通过电影院及50年代以后的电视频道为传播管 电影的动感.从而将日本漫画引进全新的视觉领域。手缘 道,各种经过简化的视觉造型,不论是喜感、幽默、讽刺或 治虫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13本漫画日后发展的重要基 的.往往都能立刻 础和根据 攫获儿童、少男和少女 至于日本动画的 的心.深深烙印在孩童 发展.1917年即出现了 成长的记忆中 那些各 第一部动 片.但一直 式各样角色的扮演.也 到2O世纪70年代日 就形成每一代人的集 本动画才算真正崛起. 体记忆。正因为这些简 以巨大的数量和鲜明 化的视觉造型几乎是 的日本文化风格而风 家喻户晓.小孩子尤其 靡全球.近年来更是直 着迷.引起卫道之士的 追美国.在国际动画片 注意.1954年美国 市场几乎可以和美国 通过的“漫画法规” 平分秋色。手蟓治虫在 (Comic Code).规定业 十四岁那年看到了中 界要自我规范.出版漫 国动画艺术家7J"籁鸣 画“不可丑化当权者: 的《铁扇公主》,立志要 不能有性感的女人:不 做出有别于美国迪士 能显示犯罪手法:不许 尼式、属于亚洲人自己 血腥、不许暴力;如非 特色的动画片 他早先 锄艺术・生活4・2010蓬园 在漫画故事里导人电影式的分镜.后来义将畅销的漫画 沟通的“图式语言系统”,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语言. 故事改造为电视动画.形成日式动画(Japanimation)一股 风潮,也是动、漫画成为一种交互运作的产业的先驱者 能识意.适用于所有年龄层.形成深刻的美学课题 法单纯地以出生年份来划分世代的 2l世纪新一代动漫艺术家.不只是制作动漫 原创者而已.他们出现在创意产业的所有领域.他一 品所反映出的动漫新美学.深入所有的创作范围 : 动漫美学艺术家的作品.不像上一世纪的波普艺7} 是挪用了动漫艺术的视觉符号 21世纪动漫美学芝 本身已经完全融入了动漫艺术的造型美学.这些 门的“动漫化”风格.其实就是艺术家本身创作的屑 言之.动漫美学.是2l世纪全领域艺术创作所根. 重要的原创源泉 新世纪动漫新美学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向: 春美学的膜拜.二是动漫美学中丰富的叙事性文本 动画中的色光艺术.四是动漫产业所带动的应用 学和巨大的创意产业的产值 在大众流行文化中如浪潮般推涌的大量、多 动漫形象,不论是人物的还是动物的造型.都是永 衰老的形体.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发行的米老鼠 龄迈向八十岁.可是依然可爱、清新如昔,受到一 代孩子们的衷爱 反过来回顾几十年前的著名演 即使在世.也一定已经今非昔比、老态龙钟了。动; 他的《宝马王子》带动了日本特有的“少女漫画”领域,而 手琢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 作品.把日本动画片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一般认为宫 崎骏(Hayao Miyazaki 1941一)是其代表人物。宫崎骏在 l958年看到日本第一部动画电影《白蛇传》的上映,一如 当年手壕治虫看到中国的《铁扇公主》一样,立刻吸引了 宫崎骏从事动画事业兴趣 宫崎的作品总是在探讨了人 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能够深刻打动人心。他的 《千与干寻》于2001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和第75届奥 斯卡的最佳动画片奖.他的电影动向片的地位可与日本 电影大导演黑泽明相提并论 以“机器人”与“美少女”为特色的日本动漫画.其实 是透过大众文化而普遍流行的次文化.开创了日本独有 的动漫风格.而且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完整的商业运 作体系。日本的动画、漫画人物造型,通常都是身形修长, 特别是女孩子,格外强调大眼、美腿、丰胸、翘臀和长发飘 逸.男子则强调肌肉健美.同样也拥有一对大眼睛,面部 具有一种阴性美的特质.因此不分男女都倾向于唯美的 表现手法.在广大的年轻人世界里形成共同的审美观点 日本动画片已经可以和美国的动画片分庭抗礼.特别是 讲究镜头的变换组合和背景的移动变化效果.以快速切 换的 面.激越的配乐来挑逗观众在视听感官方面的感 受。 这种对青春不老的影像的集体记忆.在潜移默化兰 成了2l世纪新世代所崇尚的青春美学.不仅在创一 成巨大的影响.更深刻地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观念。 想化的青春美.不仅是动画、卡通、漫画里。虚拟角 的问题.而且它已成为现实人生中,实现人工理想 理因素 如今一发不可收拾的抗老、防老的趋势,: 来愈多人想要葆有青春不老的容颜和躯体.不分 中国漫I画的源头.最早可回溯到清朝末年。1925年丰 子恺在《文学周报》刊出的作品,被编者称为“漫画”,这应 该是中国“漫画”一词的源头 至于中国动画片的萌芽.也 是在20世纪的2O年代.当时由于受到美国动画片在上 海放映的影响。万氏兄弟万籁呜、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他们在l922年摄制了中同第 一热衷于走进手术室里追求人工造型美.以便永葆 理由。 动漫美学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变化、无比丰富 性文本.使得图像呈现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叙李 回想那19世纪末才萌芽的现代艺术.在上一世 面朝向抽象风格的路线发展 即使是以语言叙述 部广告动画片.1935年他们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 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推出的中国第一动画片《铁 扇公主》,这甚至启迪了日本漫画之 父手蟓治虫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受到动漫 文化普遍的影响.则是推迟到21世 纪初期 上一世纪末.在广州地区教 学的黄一瀚引导的“卡通一代”运动. 成员多半出生于70年代.他们成长 于卡通文化的影响下.主要关注都市 青年的生活.被称为“卡通一代”的年 轻艺术家、作家、诗人、音乐家.当时 经常聚会在广州美术学院 黄一瀚于 1992年提出“卡通一代”.将之定义 为:比中国新生代(50年代末至60 年代末出生)要晚m生一代的创作 者.他们是和中国电视时代、卡通大 众流行文化与商品经济同时成长的 一代 然而从年代上划分。将“卡通一 间出生这一点.和笔者的“动漫美 代”设定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 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性。笔者认 为.漫画和动画经历百年风起云涌的 发展.已经内化为新世纪人类认知与 甑艺术・生活4・2010铷 在丰富的感官享受的消费文化里。 孕育出各种生活美学的品味.精淬 然后升华 这种由人类文明史上前 所未见的庞大消费人口.所共同孕 育的全球化“追新”、“追星”行为, 正是新世代浸淫在流行文化生活 里所发展出来的大众化美学.正透 过互联网和其他传播媒介迅速泛 滥全球。 笔者提出的“动漫美学”.即是 针对当今日益增长的审美倾向.来 自于数百年来各国历史中庶民文 化的渐变和历代艺术家个人风格 的归整.到了21世纪自然形成的 新美学观。漫画、卡通、动画发展成 可以归类的审美立场.如今已 经普及到各种领域.各种各样经过 简化的视觉造型.构成大量传输的 视觉符号.渐渐形成各种文化背景 和区域性认同的个别系统.在传媒 一波接连一波的烘炒下.已经深化 为世界各地青少年之间彼此沟通 现代文学作品.也经常解构话语的完整面貌.卖弄文字语 意或结构方面的抽象性.以致读者难以一窥语意究竟。然 而在21世纪数字化的环境里.文字叙述的转换.变得 更为多元、有趣,愈来愈多的信息,透过图像化的语 言,来沟通和交流彼此的意念。卡通动漫作品里面,拟 的符码.而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族群所垄断的集体 记忆与认同而已.却更像是个人追求表现、传达意念或发 挥想象力的模拟和再创造的沟通途径。 新世代的艺术工作者、设计师或动画、漫画、插画家, 在雷同的环境中长大.连教育的背景也十分接近。他们对 人化的造型,以及配合故事的叙事性,所形成夸张的变 形美学.会在本世纪形成视觉造型美学的新主流。动漫 美学艺术里的叙事性文本.结合视觉图像语言的丰富 性,形成的叙事性的图像新美学.正是动漫美学艺术的 第二种重要特征 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电子媒体作为影像传播的载 体,彩色光线在空间里释放、流动、充满。是一种等同用画 笔沾染颜料在画布上作画的表现方式 新世纪里的人类 共同经验。不分人种、国籍的孩子们,都几乎是在电视机 生活美学的品味追求也都普遍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 新世代的艺术家将漫画、卡通、动画等形式视为复合媒材 环境中的一种选项,超越了早期在社会中对漫画、卡通、 动画的刻板印象 “动漫美学”的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随 手拈来,内容多数反映自身生活的虚拟情态,赋予简化的 视觉造型更深一层的文本意涵 在艺术上引导观者以全 新的眼光观看人的生存与互动.以实际的存在和虚拟实 境相交.激发出缤纷诡奇的想象.丰富了每一个人的角色 扮演 今日由动画、漫画所带动的大量虚拟的角色.构成 变幻多端的视觉造型.即“角色设定”,形成一个不再需要 前面和计算机前面成长的。他们接受到的信息.所看到的 影像。都是由光电所构成的色光视觉经验。这类由色光所 形成的绚丽美学.对于艺术家创作的色彩运用.具有非常 深远的影响。色光的艺术,在这个世纪会更加强发展 这 种亮丽、多彩的色光视觉效果.也是21世纪动漫艺术新 美学的特征之一 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动漫艺术的完成.往往需要 团队整合以及专业分工的多重交叠的合作.因而必须动 真人为原型的“第三人生”.超越了过去由人身为模拟对 象所形成的“第二人生” 而这些巨量经过变造、简化的视觉图像语言。和中国 文字源自于图像符号的认知系统。可谓是异曲同工.动漫 美学会在中国率先壮大.也是一种文化渊源上的必然。虽 然中国的动漫产业方才迅速崛起.笔者业已提出的“动漫 美学论”及“动漫艺术即艺术原创”的策展方向.都是以理 论先行.在国际间推动“动漫美学”的概念.作为推动中国 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开启2l世纪以亚洲美学 领先全球化学术理论的新纪元 员庞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不像是传统的艺术创作者, 可以在一个封闭的工作室里完成。因此.跨领域的产 业整合,是动漫艺术的特殊现象,例如美国、日本的动漫 画产业所发展的衍生产品.种类之丰富.涵盖到民生用 品、衣食住行,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动漫产业的产值,不 仅在于动漫艺术的本身.而是一个时代文化力量相加的 动漫美学的艺术指的不是动画或漫画的本身.动漫 美学的艺术是一种面对新世纪审美态度的全面化概念 动漫美学的艺术是超越艺术的艺术.是超越了时间 总体。未来的动漫美学艺术家将以创意总监的身份.走出 纯艺术、高艺术的象牙塔,进行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艺术 的创作与行销.将是全球性的创意产业中的极为重要一 环,这类艺术创作和大众流行文化之间.也不再存在高、 低的位阶之分。 这些由动漫产业带动的日益壮大的大众流行文化. 性的时间.是空间之外的空间,是超越人生的生命。 动漫美学的艺术.是一种记录我们在虚拟实境中所 创造第三人生的艺术.也同时也是存在于所有电子媒体 和数字世界的第四度空问 动漫美学的本身。既是审美的态度.也是原创的艺术 形式。当它被应用在产业界之际,动漫美学的创意产业, 必然是全方位的 其实是建构在生活的游嬉与享乐之中 或许更应该说是 墼艺术・生活4・2010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