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诱思探究学习的深思
关于诱思探究学习的深思
作者:郭琪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4期
摘 要:学习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脑海中就呈现出这句话,读书与思考必须上路,只有这样,在学中想,想中做,做后思,才能促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成长。 关键词:读书 思考 探究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自认为教学中已积攒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在学习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后,我认为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有教学理念学习、有教学技术的学习等等,使我对教学价值观、教学职能观、教学过程观、教学技能观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重点谈谈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学习的认识。 一、加强教学研究,转变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新矛盾。在二十八年的教学工作中,经历了几次教改,总觉得都是换汤不换药,几年前,学校开始高效课堂研究,学校教师经常提出:为什么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理念?我好好教学生就行了,怎么还要学生“动”起来?学生一“动”,教学任务完不成咋办?……我在授课与学习听课中也看到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现象;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吼”、“满堂议”的现象;……这一切真正能提高学生素质吗?答案显而易见的,只能勉强完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或许知识目标也不能完全达到。因此,理念的转变,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成败。为了克服前进道路上出现的这些暂时困难,需要进行理性思考,需要从根本上迈步,重新解读“课程”理念。
教学系统中,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亲身体验而获得的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一切感悟成果,即谓之课程。就是说,从最广义的角度来剖析,相应于一定的年龄和学段,凡是能够丰富学生智慧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的一切经验、阅历,以及自身创造的学习成果等,都属于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作为教师,教学不能只把优秀文化遗产作为预先肯定了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不要把教师对该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教师的权威去压服学生。这样所培养的学生必然不能“温故而知新”,即不能形成知识的继承与创新,只有强化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注重学生内心的感悟,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培育出一代代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二、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认识
自教改以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启发教学有片面的认识,包括我自己,以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双向谈话式”的“满堂教”还比较盛行。在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张教授的诱思教学教学论后,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学生之间以“动口议”为中心,以学习行为的“七动”为平台的“多向交流式”的“满堂学”,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职能观明确指出:要把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的“学”。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探究教学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因此,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要构建学生学习运行机制的崭新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要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构建成达标过程、情意过程、行为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内在整合体,也就是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所反映的三个贯穿要素和三个层次要素的和谐统一体。于是,构建成设计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诱思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时完整的行为和心理流程,称为“探究学习方式”。具体运用时,坚持有规律性,更有艺术性。这种学习方式应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是学生学习的达标子过程、行为子过程和心理子过程(包括情意子过程和认知子过程)的和谐统一体。
“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构成三个词,高度概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所教授的音乐课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即可,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同时在课程中缺乏体验,因而没有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了张教授课程后,我意识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探究学习是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探究学习过程重新发现、重新体验科学知识,既完成传承性课程的学习,又完成体验性课程的学习。那么,个体怎样进行“探究学习”?这就既要完成“自主探究”,又要完成“合作探究”。显然,就“自主”与“合作”的关系来看,学习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讲学习,最后总要落实在个体学习上,离开了这一点,再热闹的学习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动机大于实效。何况,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关键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因此,“自主”是根本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自主”,也就是通过“合作”,使每位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落实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从诱思教学和谐论角度来看,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即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直接影响着对“自主”的科学理解。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实际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例如,在上八年级《消费者权益》这课时,我运用张教授的诱思教学探究法,创设情景“七嘴八舌话上帝”,随之进行课堂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启今天课堂学习,比以往复习旧课提问的效果要好得多。
所谓“合作”,是指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各种互动学习,但都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时,每位学生都要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以吸收营养,丰富自己。可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小组讨论,还可以伙伴研究(同桌互动)、个人展示、分组辩论和全班交流等都可以是合作探究。
所谓探究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规律时,最本质、最基本的两大认知层次。既是认知过程,又是实践过程,是两者的和谐整体。探究学习从学生总的学习过程来看,它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习行为上可以表达为:探索、研究、再探索、再研究,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或者在学习心理上表达为:观察、思维、再观察、再思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总之,“吾日三省吾身”,学习要思考,我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启程,为教育启程,为孩子的明天启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