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种业管理2021年第5期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品种登记现状分析
2
(1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
李丽君1 李素萍2 苗永茂1 薛 凯1 陈春梅1 郭树春2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界各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牧业产业升级,深入贯摘要:
彻落实《种子法》和有关文件精神,扎实稳步推进品种登记各项工作。向日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特色优势作物,目前已登记公告了351个品种,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强的品种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品种登记;现状关键词:
实行品种登记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创新,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1]。与登记制度配套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步入法治轨道[2]。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2017年5月16日,也就是《登记办法》发布的当月就印发了《关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品种登记工作。4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申请主体积极参与,品种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向日葵品种登记数量位列第一,走在了其他登记作物如谷子、高粱的前面。
励市场上已有品种尽快登记,可以凭推广应用证明申请登记的缘故。2019年5月5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关于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登记办法》实施前已销售种植的品种应提供《登记办法》实施前的正规销售进行登记,原来以推广证明进行登记的渠道被禁止,出现了2019年和2020年登记品种较2018年明显下降的现象。
160140120100806040200
20172018
201920203370961521 总体概括
向日葵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5万hm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3]。自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截止到2020年底,在已公告的内蒙古自治区审查上报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向日葵登记数量位居第一,达到351个,占已登记公告所有农作物的44.2%;占全国向日葵品种登记数量的19.2%,在全国排第2位,仅次于甘肃省。从图1可以看出,4年登记的数量分别为:2017年33个,2018年152个,2019年70个,2020主要是因为登记制度实施的前2年,农业农村部鼓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4-1-27);内蒙基金项目:
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2019CXJJN0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MS0303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9CG078)
2
图1 各年度公告品种数量
登记的向日葵品种中,按用途划分,类型包括食用向日葵和油用向日葵,其中食用向日葵321个,占比91.5%;油用向日葵30个,占比不足10%;从育种手段看,登记的品种既有杂交种又有常规种,但常规种数量不足5个,占比很小。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生产推广种植的品种基本上是杂交种且多为食用向日葵,育种主体在品种研发和选育上愿意在杂交种和食用向日葵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出现了登记品种中食用向日葵多、杂交种多的现象,这也充分说明了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对品种
年96个,呈现出波动趋势。2018年出现登记高峰
2021年第5期选育方向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2 育种主体分析
品种登记作为品种准入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得到了育种主体的积极响应,种子企业作为申请主体表现积极、参与活跃。从图2可以看出,公告登记的品种中,30934量最少,个,个,占比占比以种子企业登记的品种数量最多,仅为10%88%8个,;;科研院所作为申请者登记品种数
其次为个人登记的品种,数量为达到占比2%。从登记品种数量和参
与度上可以看出,以企业为主申请登记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逐步成为向日葵育种的主体,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在向日葵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2 登记品种数量和占比
相比其他省区,因内蒙古是全国向日葵主产区,从事向日葵科研育种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较多,虽然这些单位登记品种数量不多,但一直致力于开展向日葵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以及品种测试等基础性研究工作。还有部分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加快科企融合,逐渐形成科研单位选育品种、种子企业开发推广品种的发展模式,助力向日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 申请类型分析
按照《登记办法》规定,申请登记的品种分为新培育品种、已审定品种和已销售种植品种三大类。从图3可以看出,公告的登记品种中有276个为已销售种植品种,占登记总量的78.6%;15.4%的为已审定品种,数量为54个;新培育的品种仅为21个,不足10%,而且新培育的品种有2/3集中在2019年之后。新《种子法》实施前,向日葵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共审定200多个
种业管理33品种。但是进行登记的已审定品种只有54个,也就是说有3/4的审定品种还未进行品种登记。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品种通过审定,之所以出现审定品种登记少的情况,与原审定单位变动、部分老品种没有种植面积和审定品种依然可以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等多种因素有关。
300
2769078.6250807020060150Ӽ50401005430Ӽ50216.015.420100
0图3 按申请类型登记品种情况
4 品种来源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种植向日葵历史悠久,向日葵品种选育相比其他省区而言,起步较早,在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有向日葵种子企业54家,绝大多数种子企业都在开展向日葵品种选育工作,另从事向日葵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不少
于5家。以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向日葵种子企业和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在向日葵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制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品种选育整体水平,使向日葵品种选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品种选育主体区域发展不平衡、科研实力差距较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向日葵主产区西部地区的育种主体不论是从品种选育数量、科研实力上,还是从业队伍上看,均表现出了绝对的优势。表1中的数据显示,已登记公告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向日葵主产区巴彦淖尔市,占比达到78%;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商品品质最好的区域之一,在品种选育上发展势头强劲,登记了32个品种,占比9%;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登记品种共20个,占比5.7%。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市场也吸引了省外和国外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共登记了25个品种,但国外品种仅有5个,不足以对向日葵种业带来较大的冲击,统治市场多年的国外品种“美葵”败下阵来[4],结束了国外向日葵品种垄断内蒙古甚至全国的不利局面。
34种业管理2021年第5期山东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
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王京京 毛瑞喜 李宗豫 史后蕊 郎丽娜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南250100)
新《种子法》实施以来,受简政放权、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及种业机构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山东省农作物摘要: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持证种子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存在许可审批条件把握尺度不一致,许可审批与监管职能有待进一步理顺等问题,通过分析现状、探讨问题表现形式和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对策。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问题;建议关键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种子是特殊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实现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我国实行种子生产
经营许可制度,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是种子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种子产品进入市场的资质门槛,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意义重大。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和种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种
表1 登记品种来源情况
年份2017201820192020合计
巴彦淖尔市1045427427包头市
42
呼和浩特市---33
赤峰市
-6132
省外185620
国外11-53
合计337096351
请主体积极参与品种登记,进一步规范审查程序,严格材料初审,高质高效推进品种登记各项工作,继续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筛选优良品种和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品种支撑[7]。
参考文献
[1] 张延秋.我国种子立法的背景和原则.种子世界,2016(10):3-5国种业,2018(4):31-33技,2018(1):10-132017-09-11(6)
[2] 孙海艳,陈应志,史梦雅,李荣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中[3] 张文平,张琛平.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乡村科[4] 赵洁.内蒙古食用葵产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农民日报,[5] 窦欣欣,金宝燕,黄少虹,李香景,陈立军,张力.北京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实施进展.中国种业,2020(10):31-33国种业,2019(10):1-4
[6] 孙海艳,史梦雅,李荣德,陈应志.如何看待登记品种的多与少.中[7] 张志刚,李瑞云,马宾生,郑启功,王福建,王迎杰,魏民,张硕.对13-17
11-17
25152
5 小结
向日葵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向日葵产业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品种登记制度是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产生的
[5-6]
,旨在为满足农业生产需
要和大众生活需求提供品种保障。品种登记制度实施4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登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大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向日葵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总结经验、对标不足、补齐短板,继续加大登记的宣传,引导申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几点认识.中国种业,2017(11):
(收稿日期: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