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0课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党(岳麓版)

第20课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党(岳麓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编制:孔丽艳 审核 :范红影 姓名 班级 时间

第21课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党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国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党的成立;中国党“一大”;国共实现合作;国动;昌;秋收;井冈山道路。抗日战争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七大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全面战争 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在 统治的结束

知识巩固

一、中国党成立:

1、历史条件:

1

(1)国际:①十月的影响 ②国际的帮助

(2)国内:

①思想基础: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成立:

(1)1927年7月23日中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 召开。

(2)“一大”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是 ;性质是 ;奋斗目标是

②选举局领导

3、民主纲领的制定:在1922年 “二大”上,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

4、工人运动

2

(1)时间:1922年1月---1923年1月

(2)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部

(3)经过:以 为起点,以 被而告结束。

(4)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

1、国共合作

(1)原因

①方面:吸取第一工人运动的教训,明确提出各民主阶级联合的主张。

②孙中山:接受建议,同意合作。

③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年1月

(3)合作的政治基础

3

(4)合作的方式

2、国民:

(1)目标:以反对 、 为目标。

(2)发展:1926年7月北伐,打击的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

(3)失败表现:1927年 和 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4)最大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2-1928)

(5)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的领导权,必须掌握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

(1)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在南昌举行武装。

(2)意义:

①这次打响中国党武装反抗反动派的 ,标志着中国党领导

4

武装斗争和建立 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总方针:确立了 和 反动派的总方针。

(2)目标:最初以武装斗争夺取 为目标

3、秋收

(1):1927年9月9日,领导湘赣边秋收

(2)转变:根据 现实,及时转变方针向 进军。

4、井冈山道路

1927年,率部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

5、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

①根本: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②直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5

(2)重大事件

①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②《八一宣言》(又名 ):1935年8月1日发表,内容:提出了 的主张。

(3)结果: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建立 根据地

(4)意义:①粉碎围剿使转危为安②播下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动力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有伟大历史意义

6、西安事变

(1)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内部的分化

(2)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及军政要员,通电全国要求 、

(3)解决:把 、 放在第一位,确定 、 西

6

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

三、抗日战争:

1、背景

(1)抗日战争的爆发: ------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日本残暴统治:日本采取“ ”的策略,进行残暴统治。

2、建立

(1)1937年9月22日,发表 。

(2)9月23日, 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 ,标志着 正式建立.

3、两个战场:在抗战中存在以 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 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1、 两种命运:

7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签署 ,确立了 的方针

(2)政协会议:再一次确认和平建国的途径。

(3)破坏协议:

①暗杀民主人士 ②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和平民主建国路线。

3、人民战争的胜利

1、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区。

2、战略防御:

(1)方针:

(2)结果:粉碎的重点进攻

3、战略进攻: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了 、 、 三大战役的胜利。

8

5、战争胜利:

(1)国共谈判:1949年4月20日, 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南京:4月21日,人民发起 ,4月23日,

在中国的统治结束。

【巩固训练】

1、20世纪初,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开始从“西化”向“师俄”的文化范式转换,将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转变成马克思主义的新启蒙。从“西化”向“师俄”的文化范式转换的文化人士主要有

A、康有为、梁启超 B、孙中山

C、陈独秀、李大钊 D、周恩来

2、“二大”中党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改为①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③反对帝国主义④反对封建主义⑤反对军阀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中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所规定的党的奋斗目标不包括( )

9

A.推翻资产阶级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消灭阶级差别

4、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B.粉碎的第五次“围剿”

C.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5、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成为主要矛盾 B.统一战线的推动

C.红军胜利完成长征 D.内部分化加剧

6、一大未能完成的的任务是( )

A确立党的名称和纲领 B明确中国社会性质和性质

C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D明确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10

7、从南昌、秋收中得出的最突出的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B必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C必须坚持领导下的武装斗争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

8、八七会议( )

A标志着党开始武装反抗反动派统治

B科学的分析了当时的科学形势

C确定了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D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的统治

9、过共十年对峙时期,中不断调整对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蒋介石对根据地进行反“围剿”

C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需要 D国际的指示

10、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

11

A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政治影响扩大 B国民决定实行宪政

C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D承认区的合法地位

11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的统治集团 B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加,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

12、中国党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反派的方针,到了1937年又与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两次说明了( )

A国内斗争服从国际斗争 B当时大于阶级矛盾

C中国党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