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华佗小知识


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高翔 ( 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00 )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及如何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各室发生的60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报道,综合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并对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属药物因素27例(45%),属操作因素20例(33.3%),属输液器具因素7例(11.7%),属患者因素6例(10%),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药品质量、输液时的环境因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热原量累加等因素有关。结论 严把药品及输液器的质量关.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和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热原 输液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

静脉给药是临床普遍的治疗方法,也是抢救治疗病人中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而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它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还给病人添加了经济负担。现就导致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做以下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9岁~74岁;其中单纯静脉滴注大液体13例,大液体加西药制剂22例,大液体加中药制剂12例,大液体加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13例;大液体中加药种类1 8种,平均(3.7±1.2)种,其中加药1-3种25例,加药4 -5种13例,加药6-8种9例;加药安瓿数1—2O支,平均(6.6±2.2)支。发生反应时输液量75~500 ml,平均(203±35)ml;发生时间最早在输液后15 min,最迟80rain,平均(35±8)min。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①:在输液后15min—l h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 ℃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 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瓿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他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 患者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经分析本组属药物因素27例(45%),属输液器具因素7例(11.7%),属操作因素20例(33.3%),属患者因素6例(10%). 3 讨论 3.1 发生机制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

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人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①② 3.2 预防

3.2.1 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②③。

3.2.2 改善治疗室环境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 h,每周用2%过氧乙酸8 ml/m⒊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问、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③④。

3.2.3 严格操作规程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O.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②③。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3.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浑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使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②⑤⑥。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液体作为稀释剂。

本文分析表明,输液反应的原因按发生率依次为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因素和患者因素,其中药物因素和操作因素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改善操作环境,严格操作规程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 袁继民,钱月中.药学名词辞典[M1.山东:济南出版社.1990,33、339 ②秦新华,丁伟.浅谈输液反应及其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 (8):413~414

③ 罗秀全.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fJ1.中华护理杂志, 1999,34(10):636~638

④ 罗万福,倪红梅,薛丹,等.静脉肌注净化配液工作台的研制及应 用叨.护理学杂志,1998,13(5):308—309

⑤ 余玫,陈焕芹,高海青,等.青霉素G钠与一些常用药物配伍使用的 稳定性探讨阴.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721

⑥刘勇,张莉.溶媒pH值对常用抗生素的影响【JJ.中华护理杂志, 1995.30(7):433~4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