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日本军部在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_吴晓奎

试论日本军部在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_吴晓奎

来源:华佗小知识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试论日本军部在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吴晓奎

(聊城大学历史系,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 日本国家的法西斯化与德国、意大利有着明显的不同,军部在国家的法西斯化进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本文从军部的崛起,与政党的对抗及军部的法西斯化;军部内部的派系之争以及军部法西斯主义的确立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及军部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关键词]军部;统帅权;现役武官专任制;政党政治;皇道派;统制派

[中图分类号]K31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2)05-0067-04

一、军部的崛起

日本军部,是在明治维新之后伴随着军事近代化建立起来的。它包括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侍从武官府及其它军事机构。据日本学者井上清考证,在本世纪初/军部0实体已经建成,到了30年代便被广泛使用。

最初,/军部0只用于区别行政部门与军事部门。随着形势的发展,军部逐步形成了一股无论在政治实践中还是在法制上都于和议会之外,并牵制和议会的政治势力。

军部势力的崛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在明治时期,国家军制尚未定型。兵权和政权的关系时有变动。在1878年12月陆军参谋本部建立之前,兵权归属于;后来,在山县有朋等人的策动下建立直属天皇/统辖部务,掌管参与帷幄之机务0[1](P28)的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机关也于13年5月从海军省分立出来。从而使/军令大权0与/军政大权0分立,只将军政大权归属内阁,这种新的军政关系为18年明治所确定:/天皇统帅陆海军0;/天皇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额0。伊藤博文对此解释说:/统帅兵马乃至尊大权,专属帷幄之大令0;/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额亦由天皇亲裁,这固然要由专职大臣辅佐,但亦同帷幄大权,属于至尊大权,无须议会干涉0。

[1](P39)

10月至1875年4月,曾有过文官胜安芳担任海军卿的情况。但在1886年2月的陆海军省官制上,已经规定职员由武官担任。此后,随着军部势力的增长,军部逐步强化其政治地位。1900年5月,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修改了陆海军省官制,明文规定其大臣和次官只能由现役的将官(上、中将)担任。至此,军部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正式确定起来。

军部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不仅防止了军政大权落到文官或政党人士手中,而且还使陆海军大臣在内阁中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一、在组成内阁前,若军部对阁僚人选不满,则不推荐陆、海军大臣人选,新阁只能流产。二、军部如与现任内阁意见相左,想更换内阁,可让陆、海军大臣辞职,不再推荐后继人选,内阁将被迫辞职。三、如内阁辞职,陆、海军大臣可以不与其他阁僚同进退,继续留任。这样,军部不仅于内阁之外,而且可以左右内阁的存亡。而陆海军大臣并不介意内阁的更迭,而仅依据军部的利益办事,执行军部的政见。

统帅权原则和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是军部势力的两大支柱,前者使参谋本官的地位已经同太政官类似,后者则进一步掌握了内阁的生死存亡。明治虽然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0、军部应对天皇负责,但是,近代天皇制的特点是/廷政分立0、故陆海军虽名义上直属天皇。但实际上并无多大的约束,而是自成中心。在天皇神圣光环的庇护下,军部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更是恶性膨胀。1907年4月,由陆海军协同起草的5帝国国防方针草案6为天皇所采纳并作为天皇的意志确定下来,而天皇制下的惯例是:对于天皇受理的方案,一般来说首相不能加以修改或提出反对意见,这样,攸关国家存亡的国防方针只是由军部来策划制定了。1907年9月制定的5关于军令事宜6文件规定:/有关陆海军统帅事项,凡经钦定之

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

/统帅权原则0,即陆海军统帅完全于议会和之外,这一原则就是军政关系中的兵权主义。

从兵权从政到兵权,反映了战前日本军政关系的变化。这时,虽然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都是内阁成员,但作为军部的代表,他们又在内阁中享有特殊地位,享有这种地位的依据就是所谓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在1872年兵部省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之初,两官资格并没有完全确定,在制度上也没有武官专任制的明文规定,而且在1873年

[收稿日期]2002-03-15

[作者简介]吴晓奎(1955-),男,山东冠县人,聊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67规定,均称军令;0/凡军令须公告者,附以上谕,天皇亲自签署后加盖玉玺,主管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标记年月日,并副署之。0

[1](P73)

日本纳入主义轨道,从而使自己取得政治人格的开始。在内政,外交方面,军部都积极插手。试图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内人民民主,制造了/三#一五0和四#一六[2](P240)大逮捕,对外三次出兵中国山东,制造/皇姑屯事件,干涉中国。政党势力也不甘示弱,不顾军部的反对,滨口内阁批准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0,这一行动触动了军部的/统帅权0,军部势力对此极为不满,不久就刺杀了滨口,搞垮了内阁。这是军部与政党内阁大规模的公开对抗。

在这一时期军部与的权力争夺中,军部并不占太大优势。原因在于:首先,军部尚需积蓄力量,而政党却有了蓬勃地发展。1918年9月,以/米骚动0为契机,政友会总裁原敬上台组阁。原敬内阁是较正式的政党内阁,原敬本人也因没有华族爵位被称为/平民宰相0;其次,在国际上华盛顿会议了日本的军备规模,不利于军部势力的发展;再次,在思想和理论界,美浓部达吉博士的/天皇机关说0[3](P45)和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0广为传播,特别是民本主义强调政治要依据民众意志而实施。在1924年兴起的第二次护宪运动中,还实现了普选法(男性),并建立了/护宪三派0

[2](P246)

这么一来,军事当局想把什么叫做军令都可以。

1908年12月皇宫内又设立了侍从武官府,侍从武官长由天皇亲自任命陆海军大,中将担任,侍从武官长和侍从武官在天皇身边担任有关军事的上奏、答复和命令的传达,这样侍

[1](P74)从武官就成了/天皇与陆海省、统帅部之间的纽带;。通

过这一机构,军部便可完全抛开经常直接地与天皇保持联系了。

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统治着执行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组织)))军部,凭借着统帅权原则和陆海军大臣武官专任制两大支柱,在天皇权威的庇护下,形成了一股无论在政治实践中还是在法制上都于和议会之外,并能与相抗衡且每每凌驾于之上的政治势力。

二、军部与政党的对抗及军部的法西斯化

军部崛起之后,势必会要求扩张它的政治权益,进而能随心所欲地操纵政治,并在天皇的名义下实行。日本军部在政治上不断介入的历程就是军部逐步法西斯化的历程。

作为日本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党和军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主张以不同的方式来巩固统治。资产阶级政党出于日本在资金、贸易、技术等方面对英美的依赖性,主张对外采取/协调路线0,对内维持现存,平衡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属于/稳健派0。而军部则主张采用武装政变,进行/国家改造0,打破政党政治,确立军部,使日本实行法西斯主义,他们属于/急进派0。这种分歧造成了政党和军部之间的权力争夺,产生了代表议会民主政治的政党和代表主义的军部势力之间日益加剧的对抗。

最早出现的军部与政党的对抗的事件是,在1912的年底军部要求增设两个师团,而西园寺内阁为整理行政和财政对此表示拒绝。对此,上原陆相在给桂太郎大将的信中说:/试观方面情况,此次似欲造不易成功之阴谋,以达到政党政治之目的,0进而又说/今后如不以非常之决心与非常之准备、克服危机,确立国家永世不可动摇之基础,更待何时?0[1](P77)他把增建师团问题看成是军部势力和政党势力的决战,所以不肯让步,并滥用/帷幄上奏权0直接向天皇提出辞呈,从而迫使西园寺内阁垮台。

陆军依仗/帷幄上奏权0扼杀了西园寺内阁,由桂太郎第三次组阁,军部的这种专横擅权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在资产

[1](P78)阶级政党提出的/破除阀族、拥护宪政0。口号推动下,

阁。从这届内阁直到1932年/五.一五0事件,日本内阁一直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故被称为/政党内阁时代0。

政党政治虽然对军部势力是一种障碍和牵制,但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在桂内阁和山本内阁时,到处充满了要求废除大臣武官制和统帅权的,但是,政党无论是政友会还是同志会,都只是为了自己钻进政权,而暂时利用了民众反对官僚军阀的情绪,并没有坚持议会政治的原则而领导民众进行斗争。反对桂内阁的政友会摇身变成了山本内阁的执政党,该党首脑原敬也参加了内阁,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在现役武官制方面,山本内阁虽然把陆海军大臣的任用资格扩大到预备役和后备役,但实际上从未出现过预备役,后备役大臣,因此,政党政治的兴盛及其对政治的压力只不过是徒有声势而已,军部的两大支柱并没有受到触动。以政党和军部为主的多种社会势力的均衡和僵持仍在继续,在这种多元政治下面,随时都潜伏着逆转的危机。

当空前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政党政治无力解决日本的内外危机,统治阶级面临着新的政治抉择。与此同时,军部为反击政党,摆脱多元政治的僵局,进一步加速了对政治的介入,从而进入了法西斯化阶段。军部法西斯化的核心就是否定议会民主、政党政治,实行和。

从组织条件来说,日本军部所拥有的专断性与法西斯主义的性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将军部的专断性进一步加强,它完全可以担负起法西斯主义的一切机能。因此,在法西斯化过程中,就不必另外组成德、意那样的法西斯政党组织,而只需要部分地改组原有统治机构,不断强化军部的力量,给它披上法西斯主义的铠甲。即可实现法西斯化。

从思想上说,民间法西斯势力为军部法西斯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日本最早的法西斯运动首先在民间出现,1919年日本法西斯先驱者北一辉写成的5国家改造法案大

各地掀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即:/大正政变0。在运动的攻击下,桂内阁辞职,继之组成了以海军阀山本权为首的内阁。在护宪运动的影响下,山本内阁首先把陆海军大臣的任用资格从现役武官扩天到预备役和后备役,其次修改/文官任用令0,对警视总监和内务省警保等高级实行自由任制。对于削弱军部的任何想法军部都是极为敏感的,而山本内阁的这些变革自然会遭到军部的忌恨,于是军部便利用/西门子事件0

[1](P84)

迫使山本内阁辞职。

大正时代是军部积极介入政治,对抗政党政治,力图把

68纲6标志着这一运动的兴起。北一辉主张对内动用/天皇大权0,凭借军事力量实现/国家改造0,[2](P252)建立军事政权,对外进行武力扩张,争得亚洲和世界的霸权地位。随着民间法西斯主义的泛滥,法西斯毒素在军部也滋长起来。1921年10月,以永田铁山为首的3名少佐军官,在德国南部的巴登温泉聚首,订立了/巴登巴登盟约0,决心推进和国家的/革新0,为未来的战争,建立总体战作好准备。这是日本中第一个法西斯性质的小团体,也是日本军部法斯化的起点。不久,在内部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团体,先后建立了/二叶会0、/木睢会0、/天剑党0、/五师会0、/一夕会0、/樱会0等一系列组织,这些团体组织猛烈抨击政党,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和极权。这样,日本法西斯势力形成了一股从民间到军部的反动逆流。

进入30年代后,军部法西斯分子与民间法西斯分子开始把他们的理论付诸于行动,将日本法西斯运动推向高潮。以1930年批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0为诱因,法西斯势力大肆攻击政党内阁/干犯统帅权0,不久就刺杀了滨口首相搞垮了内阁,1931年,法西斯组织樱会与大川周明等人相勾结,阴谋于3月20日发动军事政变,迫使币原内阁辞职,成立以陆相宇垣一成为首相的军部政权,后因计划末遂而流产,与此同时,军部法西斯势力也在煽动、策划侵华战争。早在1927年就由关东军提出了武力占领/满蒙0的计划,1930年又提出了5关于/满蒙0占领地区统治的研究6。1931年5月,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在5/满蒙0问题私见6[2](P22)中主张:为了占领满蒙,要用武力行动迫使国家跟着走。不久,石原和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便在军部的授意下,悍然发动了/九.一八0事变。他们的目的是借发动对外战争来推进/国家改造。0同时,军部还借机在国内大肆进行排外主义的宣传,从而提高了军部的威信,也就进一步扩大了法西斯主义的支持层。

随着军部法西斯势力的迅速发展,军部也就迅速成为推动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的主力。在此形势下,为了加速实现军部统治,军部法西斯分子再度发动,于1932年5月15日刺杀了首相犬养毅,袭击警视厅,政友会本部和三菱银行等。要求实现/昭和维新0,建立法西斯军人内阁。/五.一五0事件表明政党内阁已丧失了控制局势的权威,若没有军部的配合支持,政局就休想安宁。事件后陆军立即表明了反对政党内阁的态度,并对上层施加压力。在宫廷和政界中,广泛出现了希望接受军部主张,建立/举国一致内阁0的空气。结果在这一事件的冲击下,政党内阁宣告结束。5月26日,海军大将斋滕实组织了包括军部、官僚和政党代表在内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0[4](P328)。在这之后基本上是/政党远离政权,而军部对政治的发言权却一直加强起来0[3](P39)。这标志着军部法西斯化的加强。

三、军部内部的派系之争

日本政党内阁的垮台是军部法西斯势力的重大胜利,但军部内部的分化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所谓的/皇道派0和/统制派0。两者在建立军部法西斯政权的目标上虽然毫无

二致,但因在军部中的地位和经历不同,在如何建立军部法西斯的方法手段上存有较大差异。

皇道派主要以中下级军官为骨干,故又称少壮派[4](P327)。以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为领袖,他们大多出身于农村中小地主、富家和中小工商业者,在中的地位较低。在新财阀的支持下,积极鼓吹/发扬皇道0,/尊崇天皇0[4](P327),主张用暗杀、恐怖手段,武力改变现状,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军事法西斯。对外主张北进,侵略苏联;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他们认为/阶级违反国体本意、蔑视天皇尊严,相互勾结,肆意谋取私欲,致使国家紊乱、国威失坠0[6](P207),只要铲除这些/阶级0势力,将现存破坏后,军部上层就会自然而然地完成建立法西斯政权的任务。皇道派具有急进性和破坏性。但是,在上缺乏一种周密的准备。荒木贞夫就曾说:/国力不足,我们并不介意,何必要为物质之类的东西多费心机呢?0

以宇恒一成、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他们以军部上层分子为核心,以中的中、高级军官为主体。他们多半毕业于陆军大学并参加过日俄战争。是中的掌权者和元老,因此,统制派也被称之为/元老派0。他们与老财阀、宫廷贵簇和官僚集团关系密切。他们以树立国家总体战为目的,故在实现军部法西斯的方法上具有谋略性和建设性。正因为这样,虽然统制派最初也一度主张以武力政变来进行/国家改造0,但是随着军部力量的增强,统制派看到了这样一点,即陆军大臣的政治发言权扩大了,即使不停止,也可以改造国家,所以就改变了战术,统制派放弃了急进方式,而改为合法的稳健方式,主张依靠天皇大权,组成军部控制的内阁,实行全面统制,建立总体战。基于此,统制派在坚持军部强硬路线的同时,又加强了同官僚、政党、财阀等的合作,力图使他们成为军部法西斯的支持者。

军部法西斯内部的派别分化,促进了军部法西斯阵营的分化和改组,统制派掌握了陆军大权,而陆军又在军部中起着主要作用,为了贯彻/总体战0的政治思想,1934年10月统制派发表了5国防之本义及其强化6。在这本小册子中,统制派以国防问题为中心,阐述了军部的战争观、国防观,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一是要在国防组织方面整顿出优于对手的组织系列;二是要积极发展武器装备,特别是航空武器;三是要在国内安定国民生活;四是要实行统制经济,确定战争经济。这本小册子成为/统制派陆军关于建立高度国防国家的纲领性文件[2](P278)0。

作为军部统制派的纲领性文件,5国防之本义及其强化6阐明了军部的内部施政方针,它表明军部法西斯已不再满足简单地干预政治,而是要推行一整套明确的、系统的法西斯政治。它的发展,标志着军部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四、军部法西斯主义的确立

军部全面介入政治,并进而最终控制国家政权,这是由军部法西斯化过渡到国家法西斯化的必然历程。

1934年统制派支配陆军后,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斗争仍很

69激烈。1935年7月,陆相林铣十郎为了消除派阀对立,罢免了皇道派中心人物真崎甚三郎的教育总监职务。皇道派人士认为这是统制派的核心人物军务永田铁山所策划的,因此施加报复。同年8月,皇道派青年军官相泽三郎在办公室用军刀劈死了永田铁山。为了打击皇道派,1936年1月,统制派下令将皇道派的一支重要力量)))驻东京的第一师团调往满洲,这引起了皇道派军人的极大不满,以此为导火索,引发了由皇道派青年军官,林中孝次等领导的/二.二六0军事政变。叛乱暴发后,天皇严令立即加以平定,统制派借机断然了皇道派,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军,荒木、真崎等皇道派头目退出现役,参与兵变的一些下级军官被处死,从此皇道派一蹶不振,军部的统治大权完全落入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手中。

由于,/二.二六0事件,冈田内阁倒台,由外相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广田内阁从一开始就接受了陆军的/庶政一新0和/建设国防国家0制的角色。

在组阁之初,军部就向新内阁提出了四项要求:明确国体、加强国防、安定民生、刷新外交。在入阁人选方面,军部对吉田茂等自由主义分子不满意,于是就逼迫广田进行了更换。同时,还发表声明反对/专事维持现状或妥协退缩0,声称要/采取积极以革新国政[2](P280)0完成组阁以后,广田内阁便按照军部的意愿和要求,推行了一系列/积极0:

11军部以修改陆海军官制附属列表的简单手续,于1936年5月恢复了军部大臣的现役武官专任制。保障军部的这一制度,是议会政治的最大障碍,经过第一次护宪运动才在1913年山本内阁时扩大到预备役和后备役,而/二.二六0事件一举就把它给取消了,政党对此根本没能反抗。广田内阁对这一制度的恢复,为军部操纵内阁的生死大权提供了合法的依据。至此,再度沦为军部的傀儡。

21广田内阁积极推行战时财政,藏相由军部推荐的马场瑛一(日本劝业银行总裁)担任,他采取优先考虑军费,膨胀预算支出的方针,财政赤字用大幅度增税和增发公债来增补。/马场财政0被称为/准战时财政0,而/就其指导方针来说实际上与战时财政无异[2](P271)0。事实也是如此,广田内阁1937年的预算总额高达37亿日元,其中仅直接军费就超出岁出总额的45.7%。

31广田内阁把称霸中国和西太平洋提上了实践日(上接第76页)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8卷)[M].中文第二版.[2]列宁全集(第32卷)[M].中文第二版.[3]列宁全集(第41卷)[M].中文第二版.[4]列宁全集(第42卷)[M].中文第二版.

[5](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文选(第2卷)[M].

[3](P52)

程。1936年8月7日,五相会议决定了/国策的基准(即基本国策纲要)0,这就是/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的地位;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0[3](P53)。这一/基准0囊括了陆军的北进论和海军的南进论,提出了南北并进的方针。对外侵略扩张在法律上的确认。也为以后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41广田内阁积极与国际法西斯结盟。在1936年8月初召开的四相会议上(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决定了帝国的外交方针,即对抗苏联,同德国合作。到了11月25日,日、德便签订了5反国际协定6。

51广田内阁还在国内加强法西斯统治。按照军部/庶政一新0的要求,颁布实施了/不稳定文书取缔法0,/思想犯保护监督法0等法律,并提出了加强经济统制,整顿行政机构、刷新教育等。以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些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在军部的全面控制下进行的,这只能说明一点,即日本的国家权力和内外已经从属于军部法西斯。至此,军部的政治支配地位完全确立。此后法西斯军部的统治地位逐步得到强化和巩固,军部既可以通过广田内阁这样的傀儡,又可以自己出面来随心所欲地推行法西斯主义。

军部全面介入政治的结果,就是军部取得了/政治的人格0,相对地统一了多元化的政治局面,使已分离的国务和兵权在服从军部的条件下重新结合,达到了新的法西斯主义的统一,实现了国家的法西斯化。正因为这样,广田内阁的上台,就成为日本军部法西斯形成的标志,同时也就意味着日本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确立。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确立,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抉择,是以完成了法西斯化的军部为代理人的。由此确立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就是军部法西斯主义。

参考文献:

[1]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三册)[M],商务印书馆,1985,[2]赵建民.刘予苇.日本通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3]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1983.[4]王斯德.世界现代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代妻荣.日本政治审判史录[M].第一法规社,1970.[6]今井清一.军部与总体战[M].青木书店,1966.

的要求,扮演了一个逾益推进战时体

[责任编辑 马亮宽]

[7]文选(第3卷)[M].[8]列宁全集(第4卷)[M].

[9]列宁全集(第43卷)[M].中文第二版.[10]列宁全集(第34卷)[M].中文第二版.[11]列宁全集(第3卷)[M].中文第二版.

[12]龚育之.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M].人民出版社,1992.

[13]列宁全集(第7卷)[M].

[责任编辑 马亮宽]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