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教学互动”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少教多学,教学互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二者共同居于教学统一体中,在实质上是合一的。然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时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造成了“教”与“学”的割裂。陶行之先生曾批判太重视教而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教会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查所需资料信息,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少教多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少教多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尤其强调,“一般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少教多学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的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学主体上,“少教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形成的统一体。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
而形成了多种教学矛盾。在诸多教学矛盾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一般表现为: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质与进程,体现着教学的总体预想效果;而教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辅从地位。”“少教多学”思想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弱点和缺陷得到强化提高,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少教多学”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这样的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学起点,即将教学起点从教师、教材转向了学生,具体转向了学生的认知、学情,关注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选择。这样,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了有机的教学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缺点与不足。使得数学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使得它充满了乐趣性与创造性。这项极具成效的教改实验,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逐渐改进完善的一项创举。
五、做到教学时间上“少教多学”的安排
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少教多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满堂灌”、“堂堂灌”的时间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就更谈不上为学生留出创造性学习的时间了。“少教多学”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去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制度化时间,并积极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在自我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作为自然学习体参加到教学之中,按个人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