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无公害农产品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市场需求正由少数人向多数人拓展,由单一产品向多种产品延伸,由高档消费向大众消费推广。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市,尤其是拥有环京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保定市现有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4个,面积39.32万亩,主要为蔬菜种植基地,另有少部分为食用菌种植基地、麻山药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果品种植基地等。全市有无公害认证产品239个,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市的几个蔬菜种植大县,其中定州市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11个,面积3.957万亩,认证产品32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清苑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9个,面积7.45万亩,认证产品14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西瓜、麻山药、葡萄等;满城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5个,面积7.11万亩,认证产品25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草莓、葡萄、桃、柿子等;顺平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3个,面积近6万亩,认证产品32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食用菌和果品等;博野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3个,面积1.5万亩,认证产品11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

1

西瓜、甜瓜等;容城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4个,面积1.9万亩,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涿州市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面积2.1万亩,认证产品6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桃等;涞水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面积1.28万亩,认证产品6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和食用菌;唐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面积0.55万亩,认证产品4个,种植作物主要为食用菌;定兴县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面积2.25万亩,认证产品6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高碑店市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面积1.5万亩,认证产品18个,种植作物主要为蔬菜。

全市果树面积250万亩,是省内果品大市。从2005年开始进行无公害果品基地认定,对龙头果园、果品大县进行了无公害果品基地认定,目前已完成认定面积120万亩,基本满足了我市的无公害果品生产、销售的需要。

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的认定认证工作,标准化生产工作已日益深入人心。畜牧水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示范区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畜牧水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市累计通过产地认定的企业已达317个(畜牧企业299个、水产企业18个),累计通过产品认证的企业125个(畜牧企业111个、水产企业14个)。同时,一直把通过无公害认证和创建品牌作为企业申报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的优先条件给予扶持,积极引导获证企业创建名优品牌。通过几年的培育,

2

全市涌现出了“大午牌”种鸡、“玖兴牌”童子鸡、“唐尧牌”羊肉、“莲池牌”猪肉、“兴莲牌”鸡蛋、“山泉黄牌”中华鳖等一批名优动物产品品牌,为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工作力度有待加强。监管人员少,没有监管资金,只有少的可怜的检测经费。检测手段不完备,没有专项的检测经费,缺少相应的质检设备,产品质量问题依然不少,一些蔬菜的农药残留及有毒物质超标。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中,对禁止使用的果树投入品强调的多,忽视了可以使用的果树投入品也要讲究使用时机的问题。例如农药方面,一般是在果品采摘前半个月禁止使用,具体某种农药要根据其残效期,进行最后一次的使用。我市的果品农残超标,都是出现了该种问题,即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果品采摘太近,而出现了农残超标,影响了我市的果品安全形象。

(三)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产品的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品牌意识,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不懂得品牌是生产者和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和获得消费者广泛认知的通行证,以致诸多名、优、特农产品尚无品牌,在市场上没有“名份”,无名难得有位,更谈不上市场竞争和市场价值了。

(四)农产品品牌质量和信任度不高。质量是产品的生

3

命线,农产品也不例外。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根基还是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重复购买行为,影响着品牌的认知和传播。而市场上有些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质量不高,安全性、营养性等方面不能达标,消费者对品牌标识的真伪以及是否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没有把握,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五)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不到位,认证产品在市场上未显现价格优势,使部分企业认为认证意义不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认证、品牌创建的积极性。

(六)对农产品品牌的引导和扶持不够。农产品的生产运营模式、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品牌策划、品牌推广、上下游关系、公共关系活动等是困扰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而和相关职能机构在这些方面的扶持不够,引导的作用不明显。

三、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对策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产抓特色”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深入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努力扩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中的规模和比重,切实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杜绝或最大限度降低产业风险,构建绿色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的提高。

4

(二)力争在产品开发方面有较大突破

1、继续围绕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开发绿色食品。重点是引导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绿色食品。

2、进一步解决产品认证结构失衡的问题。积极谋划将绿色食品的认证范围扩大至整个种植、养殖、加工领域,重点推动畜产品、水产品和龙头企业深加工产品的认证。

3、进一步做好企业续展工作。特别是第一批获得补贴的蔬菜企业,要督促和帮助即将到期企业及时申请续展,提高企业续展率,稳定存量,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4、通过认证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和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每个绿色食品基地的生产单元都要有一名懂得绿色食品技术的明白人。建立健全各类生产技术档案特别是农户生产档案,把标准化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充分发挥绿色食品生产在推进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

5、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将工作着力点向为企业服务方面深化和延伸,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开发。

(三)在绿色食品监管方面有较大突破

1、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要把绿色食品纳入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畴。重点强化两个环节:一是申报审核环节,要严控标准,严格认证程序,重点发展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促进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监管

5

环节,要认真把握“部署、检查、落实”三个环节,落实企业退出机制,要做到有进有出,及时公告,做到监管切实有效。

2、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市对县、区的监督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交叉检查和联查,以便各县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共同促进绿色食品监管水平的提升。

3、进一步做好产品抽检工作。首先是落实国家抽检任务,对风险较大或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进行抽检;其次是安排对续展企业进行抽检。

4、切实做好企业年检工作。强化年检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在绿色食品宣传培训上有较大的突破

把宣传工作作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始终保持与事业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拓展宣传领域,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对象要全方位拓展。宣传阵地要从以农业系统为主向全社会拓展,更加注重利用社会宣传资源,传播绿色食品的正面声音,在全社会范围提高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公信度。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