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贸易课程复习.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国际贸易》课程复习

一、选择填空

1、 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假定条件的不同;

2、 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和长期哪些要素得到利益;哪些要素利益受到损失; 3、 熟悉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了解:封闭条件下,本国生产点和消费点;开放条件 下,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相对价格和世界价格比较,进而产量的变化; 4、 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还是关税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利; 5、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6、 按照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若横轴表示优势产品,则贸易后的价格曲线变化; 7、 行业间贸易指数和行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 8、 国际贸易的利益的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9、 熟悉邓宁的折衷理论,并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断; 10、 熟悉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并能够进行选择和判断; 11、 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的计算;

12、 给出相关数据,对一国要素禀赋的计算和判断; 13、 重商主义对贸易的基本观点;

14、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描述了哪个贸易理论;

15、 关于幼稚产业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三个判断标准)

16、 凯恩斯和后后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政策基本观点(是否反对自由贸易;主张管制 和

干预) 17、 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双赢”的贸易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

等观

18、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

19、能够对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现象进行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的主要内容;

20、罗勃津斯基定理 21、对于配额的全面了解 22、 外部规模经济;

23、 按照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得出的一些观点: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遵 循不是一定的原则,因而贸易模式不是确定的;适合解释两国相同产业的产业内贸易; 这种情况下的贸易,使本国厂商的规模扩大,因而厂商通过规模经济获得利益;这种情 况下的贸易,使本国厂商数量减少,产品品种减少,因而消费者利益增加; 24、 关税同非关税壁垒相比较的特点;

25、 为了达到同样的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一国选择产业政策或贸易政策时不同结果; 26、 倾销的不同类型与特点;

27、 两国组建关税同盟后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28、 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都有哪些; 29、 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的比较;

30、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等八组概念;

32、 贫困化增长及其必要条件; 31、最优关税及最优关税率;

3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4、国际贸易(进出口)带来的国内效应:价格、产量、消费、福利水平等;

35、 反倾销、反补贴;

36、 技术标准的各种形式;非关税壁垒的各种形式; 37、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38、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比较; 39、 进行盈利的持久性倾销的条件; 40、 亚当•斯密贸易主张;

41、 现代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各自解释的范围; 二、计算与分析

1、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判断;从进口 1单位产品中可节约多少劳动时间的计算; 2、给出需求和供给函数,计算产量及进出口量等;(包括关税、配额、最优关税等) 3、下述情况下的分工模式判断:两种产品多个国家;多种产品,两个国家;

三、分析题(图形分析和非图形分析)

1、教材174页: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模型;

重点:结合图形,说明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条件下,贸易形成的原理;贸易前后价格变化 及其原因;各自国家进出口产品;自由贸易时两种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的区间?

2、附加收益论

3、 教材178页: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原理;重点了解:两国形成贸易的原因;自 由贸易前后两国生产什么产品及原因;两国分别进出口什么产品,原因;贸易后两国福 利水平有什么变化;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4、 教材192页:需求偏好不同产生贸易的基本图形。

重点了解:两国形成贸易的原因;自由贸易前后两国生产点;两国分别进出口什么产品, 原因;贸易后两国福利水平有什么变化;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5、 为什么一国的贸易政策的选择最终总是有利于获利较少的少数生产者而不是利益受到 更大损失的数量更多的消费者? 6、 教材72页第2、4题; 7、 教材105页第6题; 8、 教材147页第2、3、6题; 9、教材195页1、2、3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