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贮藏(chǔ) 自力更生(gèng) B.澎湃(pài) 腼腆(tiǎn) 生意盎然(àng) C.和煦(xù) 怠慢(dài) 销声匿迹(nì) D.档案(dàng) 诧异(chà) 惟妙惟肖(xiào)
2.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B.黄山松针叶短粗惆密,顶平如削,干曲虬枝,苍翠奇特。
C.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物。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3.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雨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B.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C.市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柳州多民族聚居的风貌。
D.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辩手”称号。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柳州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切实减轻了患者。 B.2016年底,龙新村完成全村脱贫摘帽任务,成为柳江县扶贫“样板工程”。
C.广西居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偏低,手机阅读将成为了广西居民最倾向的阅读方式。
D.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不再发生,广西地址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所发布了应急防治方案。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6.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他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D.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
二、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6分)
7.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3)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 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12分,第13小题6分)
8.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王者何贵?
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4分)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________。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五、古诗文默写(10分)
10.
按原文默写。
①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⑤“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八则)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⑧天行健,________。(《周易》) 六、综合实践(共10分)
11.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我市继续完善柳江文化带主题区的规划和建设,让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品位再上新高。我市自2015年10月启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柳江文化带项目以来,“百里柳江”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该项目于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工作案例,面向全国推广。在今年的规划中,我市将发掘“一江两路七区十五个活动点”的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文化景观,让柳江文化带汇聚城市文化,展示核心价值观,宣传精神文明,传递正能量。 材料二: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为了提高柳江文化带的社会辨识度,增强该项目的品牌效应,柳州市委宣传部推出了“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 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
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
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材料三: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近日,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网络平台推出了在我市首届“春花秋水”原创歌曲创作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家有条江》.歌中唱道:“我家有条江,曲似九回肠,柳侯透韵泽千年,山歌唱希望,汉侗苗瑶壮,同根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在城乡,共谱和谐好风景,生活多吉祥……”歌曲发布后,众网友纷纷点赞。其中网名为“悠悠的雨”的网友写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道:“这首歌充满正能量,我从中感受到柳州社会生活的文明以及各民族间的和谐。”而“轻轻的我”则从“柳州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元素”的角度评价:“……”。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1)请你概括材料一的内容,写成“一句话新闻”,并为“柳江文化带”拟一则公益广告。(不超过20字) 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①一句话新闻 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②公益广告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 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2)请你观察[材料二]中的“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把下面对该标志的解说按要求填写完整。(①处填一个
汉字,②处填一个使上下句构成对偶的短语,③处填入一个使上下文形成排比的语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该标志名为“纽带”,图案上半部分以柳州的青山绿水和蟠龙双塔为视觉载体,将柳江的拼音缩写“LJ”和汉字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①“________”进行创意变化,融合为文化纽带和蜿蜒柳江的造型,象征着柳江②________的历史文化,如
②________ 山一般厚重沉稳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寓意多姿多彩的柳江文化带必将是文化的交汇带,③________,是社会
③________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带。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假如你就是材料三中的“轻轻的我”,请结合歌中的两个“柳州元素”评价这首歌曲。
七、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12.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邓迎雷
八、作文(50分)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13.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请以“________,和我想的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
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
写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出现城区(县)
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
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
【答案】 A
【考点】 注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解答】
A. “贮”应念\"zhù“;“更”应念“gēng”。 2.
【答案】 B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本题考查易错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
B项,“惆密”应为“稠密”。 3.
【答案】 D
【考点】
成语等熟语运用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能力。 【解答】
D项,成语使用不恰当,“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用于贬义词,不合语境。 4.
【答案】 B
【考点】
病句的辨析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 【解答】
A.成分残缺,“减轻”缺宾语中心语,句末应加上“的负担”。 C.不合逻辑,“将”和“了”自相矛盾,可删除“将”字。 D.多重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 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
“的确”一词体现了语意与语气的承接,④可作为第一句;①“个人角度”从逻辑关系上看,承接了上一句句意,可作为第二句;②③体现了由“国家”而“世界”的层次,可分别第三、第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②③ 6.
【答案】 A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解答】
A项,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国名。 二、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6分)
7.
【答案】 B D C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错误,选文第三段中陆游和邝露的著作中记载的是侗族大歌演唱的情景,而非记载歌词内容。
(2)D项,原文第八段中说“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而非“都”,此处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3)C项,文章第六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内容,从说明方法上来分析,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而不是举例子。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12分,第13小题6分) 8.
【答案】 D C A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4)①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②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考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解答】
(1)A项,“道不通,度已失期 ”中“度”的意思是估计;“先自度其足”中“度”的意思是测量。 B项,“上使外将兵”中“将”的意思是带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将”的意思是将军。 C项,“今或闻无罪”中“或”的意思是有的人;“而或长烟一空”中“或”的意思是有时。 故选D。
(2)扶苏以数谏故“以”字的意思是因为,连词;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借;D项,顺接连词,不译;故选C。
(3)A项,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
(4)①“亡”的意思是“逃亡”,“死”的意思是“为国而死”。句子翻译为: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②“贵”的意思是“认为……宝贵”。句子翻译为: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4分)
9.
【答案】
以诗为赠,烂柯人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答案:
(1)①以诗为赠(回赠);②烂柯人(王质烂柯)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考点】 哲理诗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
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
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解答】
(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字词和典故的掌握程度.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颔联还运用了另外一个典故.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答案:
(1)①以诗为赠(回赠);②烂柯人(王质烂柯)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五、古诗文默写(10分)
10.
【答案】
人生古自古谁无死,一览众山小,何当共剪西窗烛,五十弦翻塞外声,思而不学则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子以自强不息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名句的能力。 【解答】
注意重点字“窗、塞、殆、济”的书写。 六、综合实践(共10分) 11.
【答案】
(1)①我市今年继续完善刘江文化带的规划和建设(或我市柳江文化带项目今年将继续完善或我市柳江文化带的规划建设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②“打造柳江文化带,践行核心价值观”(或“百里柳江百样景,文化柳州文明城”或“弘扬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多吉祥”或“文化柳江让你爱上文明柳州”)。 (2)文,如水一般源远流长,是正能量的传递带
(3)歌中提到了九曲绕城的柳江以及老市长柳宗元(赫赫有名的柳州山歌或世居本地的主要民族)等“柳州元素”,地方文化浓郁,我们听了倍感亲切。 【考点】 材料探究 见解阐述 宣传标语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新闻概括 表达看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概括和宣传标语的写作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见解阐述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探究和表达看法的能力。 【解答】
(1)①解答本题既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新闻的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导语点出时间、概括事件即可。
②公益广告要起到一定的宣传与号召的作用,结合题意,围绕“柳江文化带”的对象及主题,并能起到公益宣传效果即可,一般都以对偶句的形式来拟写。
(2)本题是一道填空题,根据前后内容及题目要求填写即可,难度不大。边读题边观察图形标志,可见标志将柳江的拼音缩写“LJ”和汉字“文”进行创意变化;“文”的一捺如同一条河流,可以想象为象征着如水一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下一句正好形成对偶。最后一空要形成排比,指出其作用即可。如:是正能量的传递带。
(3)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轻轻的我”是从“柳州元素”的角度评价的,所以评价中要提到歌词中的两个“柳州元素”来展开评价。 七、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解答】
(1)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②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③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
(2)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 (3)①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
②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4)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八、作文(50分)
13.
【答案】
他们,和我想的不一样
12.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想法也不例外,所以对于相同的一件事来说,如果你能从积极的方向想的话,最后,【答案】 往往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倘若你往消极的方向想,则会钻到死胡同里去了,所以对事物持乐观的态度(2)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是很重要的。
(2)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从前有一个老太太,大女儿嫁给了雨伞坊,二女儿嫁给了洗染坊。从此这个老太太就天天愁眉不展。邻居见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了,便问她道:“您为什么成天都愁眉苦脸的?”老太太便回道:“天一晴,大女儿的雨伞不就买不出去了吗?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每碰上下雨天,洗染坊的衣服如何晒得干呐?”邻居听了便笑着对她说道:“您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啊!您想想(3)①“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看,下雨的时候您大女儿的生意兴隆啊!这一到晴天,来拜访洗染坊的人络绎不绝啊,不是吗?”从此以后,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这个老太太几乎是天天笑容满面,很少再愁苦了。
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 这个例子不就说明了: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我认识一个同学,他现在在斗门一中高中部读书。别看他现在风光得很,他的童年却是很辛酸的。他便是从②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5岁开始就受到爸爸妈妈、军事化的训练。例如:单杠、双杠、1500米跑、游泳。他从那个时候开始便比其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他与他同龄的小朋友强壮多了,但他不理解,其他小朋友都能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为什么我不能,不公平!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从此他便觉得他爸爸妈妈是非常残酷的,而且一直到上小学之前,他都不能理解他爸妈的用心良苦。结果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他在运动会上的长跑、标枪等项目连连夺冠。这时他才理解他爸爸妈妈的用意:“原(4)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来我爸爸妈妈也是爱我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别人不同罢了!” 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现在,你应该更加明白为什么想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了吧! 【考点】 在初三的下半学期,由于我的同学们老抓我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严厉地批评我。因此,我还跟不少同学闹人物形象 翻了。回家后我向妈妈反映了这一情况。她却只说了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听了后便恍然大悟:原理解句子含义 来同学们还是为我好哇!于是我又跟他们和好如初了。 理解词语含义 你看,一个人的想法多重要,不同的想法导致的后果就不同,有时候正确的想法能成就一个人,而错误的想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法则可以毁灭一个人! 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 【解析】 半命题作文 (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解析】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解答】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审题立意:关键词“不一样”是这样的释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实际上也告诉了考生,自己在生活中遇见 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材,审题基本无障碍。在构思时,考生首先要对“不一样”这一关键词做
第1页 共14页 ◎ 第2页 共14页
出自己的解读。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总会有被人忽视、有其特别意义、别样风情的人和事。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就能从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一些人和事的其“不一样”之处,发现其独特美感。
思路点拨:写文章时,一定在关键语段体现写作对象“不一样”,一个是要用具体的文字加以描述,同时也要在文章中出现“不一样”这三个字,来点题。
文体选择:本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都可以。
第1页 共14页 第2页 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